为何现代人取名都是梓萱、梦涵之类的,不能像古人一样在《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里面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名字也是如此,解放初期,很多人取名建国,抗美援朝起名爱国,文革时期,又有卫东,文革新的名字产生,所以都有时代的烙印,前些年起名以两个字为主,同姓同名的太多了遭到质疑,三个字的名字陆续就多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名字会不断的变化。也许某一天,复古思潮泛滥,名字都会带有复古之嫌。
最喜欢《论语》里的哪句话
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中国经典故事《论语》中,你最喜欢的是那一句话,为什么?
就分享这句出自孔子的话吧。这个过程是任何人的必经之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夫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潜心做学问,三十岁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自立于社会,立身处世有了自己的思想,四十岁明达世道人情而不至于被外物迷惑心性,五十岁参悟命运,顺应天道因循之理,六十岁对于听到的人和事都能平静地容纳,明辨其旨意真伪,七十岁顺乎本心天性,不勉而中,合乎法度,自成规矩。
人啊!高尚的品德修养助你挥洒人生。《诗》曰:“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也就是说:每天有所成就,每月有所收获,日积月累地学习,就会达到光明的境界。伟大其实是具体而平凡的,其事迹业绩更是琐碎的,是岁月的积累,并不总是突然地表现为惊天动地的事迹。立业德为主,修身德为先。引用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正在人生路上拼博的人优为重要。
世事洞明真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
不管是从政的人,还是我们普通百姓,或是做事,首要的是做人。做人在于“厚积德义”,在于修养自己的人品。德义的养成,在于勤学。学为主旨,天下万事皆在于学。学问的真谛是对人生的体悟,只有在饱尝了生活真实的滋味后,才能达到“知命”而“自立“的境界。
有道是“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曾经学过《论语》哪些经典语录看过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么,你有什么启发
此话夸大了。
靠《论语》不但治不好天下,也治不好中国。
孔孟,最好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予以保留,一家之言,而不是垄断和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