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协和医院 圆桌会议 面对面 大师 召开

与大师面对面丨第35届科学健康圆桌会议在北京协和医院召开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4 05:53:03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与大师面对面丨第35届科学健康圆桌会议在北京协和医院召开

2023年3月25日,“第35届科学健康圆桌会议”在北京协和医院召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蒋建东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作主题发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李静海院士作总结发言。这是协和青年学者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首次面对面交流,学习战略科学家们自由探索的科学精神与胸怀天下的爱国情怀。

中国科协科学健康圆桌会议执行主任吴甘美主持会议

纵观历史,医学的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新技术拓展、新机制阐明、新药物研发,都需要一代代医学科研工作者持续不断地奉献和付出。协和医院自建院伊始就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众多先贤的开创性工作为中国现代医学奠基。进入新时代以来,协和医院在中青年医学科研人才的培养方面着重发力,努力营造健康奋发的科研氛围。“交叉·融合·创新”的会议主题,恰好契合协和医院从国家医疗中心向国家医学中心转型的内在需求。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蒋建东院士作“做好中国的新药研究”主题发言

蒋建东院士指出,做好中国新药研究需要重视和发挥植物药物的优势,能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以小檗碱调节血脂的研究为例,提出慢病治疗上“标本兼顾”“异病同治”的策略,这也是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助力现代科学发展的生动体现。他表示,中国新药研究除了在基础研究和支撑技术上多下功夫,也需在学术影响力、临床应用、政策法规、药学教育等交叉方面更多创新。

展开全文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作“中国罕见病诊疗研究平台和系统建设”主题发言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系统介绍了协和医院引领的中国罕见病诊疗研究平台和系统建设发展情况及未来展望。她表示,在过去五年里,协和医院牵头搭建了国家罕见病协作平台,加强了罕见病诊疗能力和全国协作,推动了罕见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全方位开展,建立了罕见病中文知识库,搭建了罕见病药物研发与保障体系,实现了多项“0”到“1”的突破。“十四五”期间,医院将继续牵头罕见病系统规划与全面布局,持续升级现有研究体系,推动实现罕见病跨越式发展。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院士作主题发言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院士将基础科学研究分为三类:一是自由探索,二是目标导向的研究,三是从深入的基础科学出发认识和解决重大应用中的问题。“自由探索的科学成果可能暂时看来是无用的,但长远是非常重要的。”他以GPS的相对论修正、高能物理同行交流催生互联网等为例生动说明了自由探索的有用性。这三种类型的基础研究对推动人类进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都是必要的。

“科研工作重在坚持,做到了坚持,科研就不再是坐冷板凳,而是一种享受。”赵忠贤院士向在场的中青年人提出中肯建议:要从实践中发现科学问题,要努力从深入的基础科学出发,认识和解决重大应用中的问题。他十分强调科研人员的责任感,勉励协和学者要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与自身的追求和兴趣紧密结合。

协和医院临床药理研究中心主任韩晓红

协和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黄超兰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

阜外医院党委书记郑哲

多位中青年科研人员的杰出代表参与了交流讨论。协和医院临床药理研究中心主任韩晓红认为,做科研耐得住寂寞,“事虽难做则必成”。协和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黄超兰表示,生命是一个研究系统,需要多种学科技术和手段交叉、结合、开拓。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介绍了精准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阜外医院党委书记郑哲认为,医生在治疗病人过程中也要参与临床研究,积极发挥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李静海院士作总结发言

会议还播放了《协和记忆——老专家口述历史》微纪录片,重温艰苦岁月中协和老前辈的治学态度与从业精神。手风琴伴奏、全体与会代表深情演绎《歌唱祖国》将会议氛围带入高潮。

“圆桌会议为我们提供了与科学大师面对面交流碰撞观点的宝贵机会,更将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充满责任感、使命感的奋斗历程进行了立体展现。”“会议再次明确了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路径,强调自主创新是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核心手段。”协和学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立足新时代,协和的未来医者、未来科学家将瞄准人民生命健康重大需求的医疗前沿问题,秉持从实践出发寻找问题的工作模式,执着造福人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工作追求,甘坐冷板凳,持续攻坚克难,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第35届科学健康圆桌会议与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