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子口 溯源 青岛 地铁站 探访

人文青岛|沧桑散尽后,鱼腾沙子口——探访沙子口地铁站,溯源名称由来和抗战往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4 04:49:04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人文青岛|沧桑散尽后,鱼腾沙子口——探访沙子口地铁站,溯源名称由来和抗战往事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张文艳

地铁4号线,贯通老城区与崂山旅游线路,一路行进,是文化与美景的衔接,也是文明与历史的连接。跟随飞驰的地铁,探访沙子口站,通过《沙子口街道志》《沙子口社区志》,以及居民的介绍,了解沙子口的沧桑经历,感受沙子口人的不屈精神。

追根溯源

沙子口名字的由来

沙子口站到了。刚出站台,就闻到了熟悉的海腥味儿,几个摊位上,卖海蛎子、鱼虾的摊主正在忙碌着。穿过繁忙的荣军一条街,眼前一片蔚蓝。

展开全文

沙子口广场上,一座圆环雕塑占据着中心位置,76条鲅鱼一跃而起,在海浪中尽情遨游,活泼灵动,生机盎然,它就是著名的鱼腾盛世。鲅鱼是沙子囗的特产之一,闻名遐迩。

一切,都彰显着这座曾经繁盛的贸易港口,是渔民聚居的地方。

沙子口的名字,最早可追溯至明代。

先有湾,后有港,再有村。沙子口历史研究专家表示,沙子口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依山傍海,由于大海海潮多年的冲击和积累,黄海大福岛西北迎面的大陆上,形成了一块大沙丘,沙丘东起南九水河入海口,西至姜哥庄烟台山下北梨沟下,北至枣儿山和崂山洼,南至董家湾也就是现在的沙子口湾。在沙丘的东端是南九水河下游较为宽阔的入海口,再加上犸狐岛的阻击,形成一块有沙、有口,涨潮时形成里湖的天然码头海湾。一座天然港口就这样形成了。

大沙丘与南九水河相拥,得名沙子口。值得注意的是,沙子口形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定居的人口。倒是周围村庄遍布,董家埠、姜哥庄、石湾等村庄围绕,唯独沙子口湾没有村庄,这是因为此地地质为泥沙,容易被海水倒灌,不利于建筑房屋。

时光流转,到了明朝万历年间,镜头里的沙子口由冷清变得日益繁华起来,来来往往的船队,将沙子口填得满满的。根据《即墨县志》记载:“每逢捕鱼时节,渔民就在沙子口湾的海岸上,修建临时庐舍,进行捕捞作业,捕来的鱼在此交易,市鱼者车厢辐辏。”

不过,此时的沙子口还是以临时的屋舍为主。到了清朝咸丰年间,官府鼓励当地民众大量种植花椒,加上当地生产的崂山窝梨,沙子口小港成为销往江浙地区花椒、崂山窝梨的商港。

栉比鳞次的船只,漂荡在海湾内外,一个港口的兴盛,也给周边的渔民带来生活的富足。乾隆初年,番薯引进,很快就成了崂山山区民众的主食之一。番薯的广泛种植引发了水土流失,加剧了沙子口湾海岸的成陆。崂山山区人口增加很快,这块新成陆的土地因地理位置优越,成为新移民的首选之地。清朝同治年间,董家埠人董信得和张村人王吉铜等先后迁到此地经商,后来逐渐繁衍成市镇。

一份份记载证实了港口在当时的地位,后来的市镇,让沙子口多了居民,少了贸易。

1897年11月,德国侵占青岛,沙子口除了麦窑、砖塔岭、流清河三村仍归即墨,其余村庄均划入胶澳租界之内,沦为德国的殖民地。《沙子口胶海关小记》中,提到了沙子口海关的细节:沙子口一隅,属山东省即墨县,居崂山之南,虽僻处海角,然山明水秀,风清日朗,气候适中,更有天然浴身之水池,可能振刷人之精神,真不愧市外仙境之称,故外国游士,有鉴于斯,时常来往此地游览,惜乎商业不兴,居民大都渔户,故贸易不振耳。

沙子口胶海分关,设立于德占时代西历1899年4月17日,专收帆船土产,出入口税。德国时沙子口分管办事者,有关者一西人,录事一中国人,海差三中国人,水手一中国人,今则关全用中国人,而录事一名又取消,其余照常,此分关收税,以出产水果与鱼为大宗,每年合计收入,税关平五千余两左右,每年二季春天鱼,秋天梨,余外清闲,是沙子口分关实情也。

1914年,日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出兵山东,将青岛攫为己有,直到1922年12月中国收回青岛主权,沙子口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沧桑历程

渔舟港口旧印记

作为港口,沙子口港还是没能坚持下来,在与青岛口、沧口港的竞争中,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不够便利等原因,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渔舟泊处几家村,

风咽潮声压海门。

满目苍凉丛败壁,

惟余老妓立黄昏。

青岛诗人、教育家刘少文写的诗篇描绘了沙子口的落寞场面。刘少文在诗篇备注中写道:自青岛沿海而东七十里至沙子口,当旱河入海之处,众流交汇,港阔水深,李村南部之货物出入荟萃于是,春秋渔舟岔集,海物纷陈,登窑一带产梨最多,每届熟时,由此出口,堆积如山,颇繁闹也,近日为沧口所夺,顿形冷落。

不过,沙子口港最终以独特的功能,发展生存下来。立村人董信得创立了“同茂商行”,给货船做收购代理,收鱼贩鱼等渔业生产,使得渔业在沙子口得以名声日隆。之后,王吉铜兄弟携带资金来沙子口发展,创办了“同聚和”商行,鼎盛时期还开过钱庄,“同聚和”的银票在方圆百里都可以通用。商号的林立,给了沙子口更多的发展机会。1914年,日德战争爆发时期,李肇锡来到了沙子口,建立了“永春栈”商行,在盛行时,北有小楼,南有渔行,海边的鱼池连成了一片。

一步一个脚印,沙子口在发展中留下了许多的印记。

渔业是当地发展的主力,所以渔民遍布,建立一座天后宫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天后亦称妈祖,原名林默,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祖籍福建。关于妈祖的故事,有一段传说:林默自幼聪慧贤良,乐于助人,能够预知气象变化,并且还有驱邪治病和泅水渡海的本领,经常在惊涛骇浪中救助遇难船只,受到了当地渔民的尊敬和爱戴。在她28岁那年,她登上湄洲峰顶,再未返回。人们传说她羽化成仙,便立祠祭祀,称她为“通灵神女”。在神女的保护下,商船屡屡化险为夷。商人三宝出资为神女修庙。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路遇飓风,在危难之际,一神女降临桅端,立刻风平浪静。路允迪惊讶万分,上报朝廷,宋徽宗下诏赐湄洲神女祠。后来几经褒嘉,爵位从“夫人”到“妃”,到“天妃”,再到“天后”,而后到“天上圣母”,36次的加封,见证了“天后”在人们心中至高的地位。

明成化三年(1467年),青岛天后宫建立,据《太清宫志》载,当时由胡家庄的“胡善士”捐施土地建成天后宫圣母殿三间和龙王、财神两配殿。后经过多次重修。沙子口在清朝末年光绪年间建立了天后宫,为来往渔船保驾护航。

而后,在1903年建立了沙子口大桥,1928年兴建沙子口大集,1940年建成承化坛(又名成化坛,青云观,内供关公、济公、吕洞宾的巨幅画像,未塑神像),两年后沙子口小学建立,这片海湾内的居民,形成了一个集渔业、商业、文化、旅游等一体的繁华市镇。

人杰地灵

沙子口是个好地方

进入沙子口街道,滨海巨石上,“沙子口是个好地方”的刻石鲜红醒目。

海风轻拂,沙滩渔船,层叠的红顶山屋,俊秀的山林雾气弥漫,一幅至美的画卷。而更值得一书的是,沙子口的刻石文化深厚悠久。

崂山最早的石刻,在沙子口社区西翘首可见的东姜哥庄社区的烟台山上,此处有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石刻两处,书刻较工整粗犷,有着汉隶之余韵,“渤海朱泰武,晋太安二年岁在癸亥,平原羌公烈”分为三列,高50厘米,宽42厘米。“高阳刘,初孙,魏世渊,晋太安二年”分四列,高49厘米,宽3.5厘米不等。

之后,沙子口社区的石刻也随着村落的发展日渐丰富。包括天后宫残缺的78字碑文,对沙子口文化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佐证作用。北伐战争时的一位营长,来到沙子口经营饭店,为了抒发自己的政治情怀和人生哲理,在沙子口桥南河东岸去栲栳岛的路上,写下了“热血狂涛,退一步想”的题字,“退一步想”,让老一辈沙子口人看事情云淡风轻。

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沙子口,不乏为国捐躯的英雄。

除了开辟沙子口的功臣们,提到当地的名人,人人都能说一说段景钦的故事。

作为一名革命烈士,他家喻户晓。段景钦(段京钦)又名段鸿勋,化名段伯理、段景斋,1901年出生于段家埠一个贫农家里。幼年的生活困苦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读了几年书后,由于弟弟妹妹相继出世,他不得不辍学打工养家糊口。1922年秋,日本侵略者在青岛沧口开办钟渊纱厂(今国棉六厂),段景钦去该厂当了徒工。1923年初,与王星五等人一起,被送往日本神户钟渊纱厂学习技术,于同年春末回国。

对于日本工头的压榨,有着爱国主义和勇敢精神的段景钦,愤怒地挥起拳头,进行反抗。工人们为了反抗日本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要求增加工资,改善生活待遇,举行了多次自发性的罢工,段景钦也积极参加,散发传单,张贴标语。1925年,青岛日本纱厂工人,在青岛党组织领导下,先后举行三次大罢工。段景钦积极地传递情报,站岗放哨,成为罢工的骨干分子。不幸的是,在第三次大罢工中被捕,同一时期被捕的还有青岛党组织领导成员李慰农和《公民报》主笔胡信之,以及工人、学生等30余人。1925年7月29日,李慰农和胡信之被敌人秘密枪杀于团岛。段景钦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威武不屈。20余天后,敌人无奈,只好将其释放。

1926年冬,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工友王星五,担任中共青岛支部联合干事会书记后,段景钦经人介绍加入党组织。1927年秋,大革命失败后,青岛各种反动势力更加嚣张,白色恐怖笼罩青岛,段景钦第二次被捕,1930年春才获释出狱。三年的监狱生活,段景钦不但政治上磨炼得更加成熟,还向一位难友学得了一手剪裁缝纫的好手艺,为他出狱后继续从事党的秘密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出狱后,段景钦接到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中共青岛市委地下交通员。这是一个危险的职业,他丝毫没有犹豫。他和妻子在馆陶路开设“段记成衣铺”,作为中共青岛市委的地下联络站。中共山东省、青岛市委一些重要会议曾在这里召开,外地和本市许多负责同志在这里接头和休息。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段记成衣铺”被迫迁到崂山沙子口街,改名为“钦记成衣铺”,以此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工作。沙子口街虽然远离青岛市区,但由于段景钦夜以继日的宣传鼓动工作,整个镇子形势在发生骤变,镇上的各种反动势力惶惶不可终日,青岛市国民党反动当局也深感威胁。1931年1月21日,由于叛徒出卖,段景钦被捕。敌人对他用尽了酷刑,他却坚决不吐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党的机密。是年4月,青岛市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市委书记颜世彬等几十人被捕。被捕人中有一人审讯中当了叛徒,出卖了段景钦。段景钦直接被押解到济南。在狱中他坚贞不屈,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高贵品质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1931年8月19日,段景钦同颜世彬、徐子兴等21位同志,被敌人枪杀于济南纬八路侯家大院,时年30岁。

受英雄影响,一代代沙子口人继承着先人奋斗、忠诚、不屈的精神。

抗日烽火

崂山上的游击队

沙子口湾的海水湛蓝、平静,波光粼粼中,赶海的人愉快地忙碌着,远处的青山映照在海水中,显得平静祥和。而翻看街道志和社区志,不难发现,在沙子口的沧桑历程中,有过令海浪呜咽的血泪过往。

1938年1月10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第二次侵占青岛,选择在沙子口登陆开入市区。沙子口村民自此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次次惨痛事件,令年长的居民至今讲起来都热泪盈眶。1938年春夏之交的一天上午,姜哥庄、石湾村出海归来的挂子网船在沙子口湾靠岸,作为渔港,买鱼虾的人熙熙攘攘。突然,日寇多架飞机飞临上空,直向密集的人群俯冲、投弹、扫射。人们四散奔逃,刹那间,浓烟滚滚,烈焰腾空,刚才还欢腾的海湾,到处是死难者亲人的哭泣和负伤者的呜咽呻吟。其中有北宅的8个人相约来买鱼虾,仅一人幸免遇难。敌机飞走后,他从同伴的尸体中爬出来,把惊跑的牲口找齐,分驮着七具遗体,含泪归去……

是的,日寇在沙子口犯下了累累罪行。

也是这年的夏天,日军包围沙子口村,把村民赶到集场上,抓走了王希敏、宋三令等四人,并把曲学先的楼房浇上汽油烧毁,后来宋三令脱险,其余三人都被杀害于狱中;1939年农历七月,日军在去潮海院的路上,抓走了正在翻地瓜蔓的胡延进等四人,在水场涧当活靶子被打死在沙滩上;1944年4月26日上午10时,日军飞机10余架次在董家埠、段家埠上空投弹22枚,炸毁董家埠房屋40余间,炸死炸伤村民3人。

面对日寇的武装侵略,深受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摧残剥削的青岛人民,新仇旧仇一齐涌上心头,他们发出了愤怒的呼声,然而国民党当局有了抛弃青岛、准备撤退的计划。在这严峻的时刻,组织青岛人民奋起抗日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中共青岛特支肩上,这支队伍在沙子口就建立了中队。

崂山,群峰林立,地势险要,山区内村庄密布,民风淳朴刚毅,群众基础比较牢固,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得天独厚之处。早在1937年10月,中共青岛特别支部决定,以崂山地区的毕家村、蓝家庄为中心,组织崂山人民抗日游击队。由中共青岛特支组织部长陈振麓、宣传部长王艺带领山东大学同学章茂桐、王儒林、王桂荣(女)等人,去毕家村与李西山、王景瑞、王焕章等一起,发动群众参加崂山人民抗日游击队。11月中共毕家村支部建立,陈振麓任支部书记。后成立中共青岛市委,驻毕家村,陈振麓任市委书记。在市委直接组织领导下,组建起崂山第一支抗日武装——崂山人民抗日游击队,与此同时,中共青岛市委派王焕章等在浮山后、沙子口、登瀛一带筹建第一中队,得到农村各阶层的支持,开展了大量的敌后抗日救亡宣传与斗争。

另外,崂山还有一支游击队伍也成为日军巨大的威胁,让他们不得安宁,这就是青岛保安总队。

李先良率领的青保将太清宫作为培养干部的基地,在白云洞设修械所与招待所,把太平宫作为军品粮秣库,深入发动群众,在农村建立保甲组织,保家卫国。由于没有军火的补充,也无粮草补给,几次被日军置于死地。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青保经历了大大小小80多次战役,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赢得了胜利。

这支队伍中,有大批沙子口人加入。青岛段家埠社区的段存钦就是青保队的情报员。段存钦老先生接受半岛全媒体记者采访说,由于日本盘踞在青岛市内,所以他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市区。由于驾驶技术过硬,他应聘上了日本海军建筑队的驾驶员,“给日本人开车”,利用职务的便利帮助队伍买子弹、收集情报,同时还因为身份的原因,能够自如地进出沧口飞机场,“我在日本建筑队开货车,经常进出机场,因此很多关于飞机的情报就是我提供的,比如,1944年,美国打算炸飞机场给日军一个下马威,但日军把飞机藏起来了,我调查发现他们把飞机藏在了南边盐滩河沿上,便把情报发了出去,结果飞机被打了个正着”。

攻打据点,抢布,抢武器,青保的多次行动让日军焦头烂额。出生于1926年11月21日的沙子口当地居民朱念庆当年就是青保特务大队的一员,他参加了“台东镇富士织染厂之役”,也是抢夺“市南区解决敌商业学校之军库”(1944年11月11日)的重要成员。

崂山人民的抗战事迹威震青岛,让敌人军心动摇,同时,日本在战场上的节节失利,也让其内部矛盾重重,终于,在青岛人民、在沙子口人民的抗争下,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抗战胜利。

而这片有山、有海的美丽土地上,也吸引了一大批名人政客接踵而至,更留下了许多轶事和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