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坠楼 女婴 重庆 判定 谋杀

2012年,重庆8个月女婴坠楼身亡,警方调查后判定:这是谋杀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4 03:29:08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砰一下她就掉地上了!”

“这楼有十米高吧?”

“掉下来嘴唇黑紫、口吐白沫!惨呐……”目击者说道。

没有人想得到,这所有的形容和描述,针对的对象只是个八个月大的孩子。

更没人会想到,一个八个月大的小女婴被摔死的背后,让人看到了比毒药还恶毒的东西。

重男轻女有多可怕?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故事,也很令人感到悲哀的故事!一个8个月大的女婴,被她的爷爷活活摔死了……

“薇薇”之死

薇薇全名肖薇,是个八个月的女童。

不过她的全部人生,也仅仅就是八个月,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12年2月17日的早上。

这天早上,天气尚早,日上三竿,正是重庆市东华社区的老人们早起遛弯的好时光。

“砰!”

一个襁褓落在街道上,吓坏了七老八十的一群老年人。

展开全文

目击者

都是上了年纪,当了爷爷奶奶的人,当看到那个包裹时,所有人第一反应都是那是个包着婴儿的襁褓。

抬头看去,楼高有十米,襁褓落地,里边有孩子吗?

还没等老人们走上前看个究竟,那楼上又是一个老头跳了下来!

刹那间,殷红的血已缓缓流出。

最先接到电话的是急救医院,然后是到场勘察的警察。

来的是好几个警察,毕竟涉事的是个婴儿和一个老年人,而且据医院方面传来的消息,那婴儿已经宣告死亡了。

这也就意味着,这是一起产生了死亡的案件,而且还是婴儿死亡。

无论是意外还是人为,总之这种事情必然是恶性社会事件,也必定要引起轩然大波。

这件事情必须尽快水落石出。

于是警方来到了女婴和老人相继坠落的那栋小楼,也就是肖家的房间。

肖家的屋里,有一个年轻的女子正在嚎啕大哭,越哭越伤心,眼看就要哭晕过去。

在周围群众的诉说中,人们逐渐知道了这一家的情况。

那哭的伤心的年轻女人叫刘燕,是女婴的母亲,而死去的女婴叫肖薇,是她去年才生下的女儿。

刘燕

那个从楼上跳下来的老人叫肖友福,是薇薇的亲爷爷,也是刘燕的公公,薇薇还有个奶奶。

而薇薇的父亲叫肖均。

既然说到了薇薇的其他亲人,爷爷肖友福在医院生死未知,妈妈在这儿哭得死去活来,那薇薇的爸爸和奶奶呢?

突然有眼尖的群众一指楼上窗户,“那不就是孩子的爹跟奶奶吗?”

人们看过去时,窗台上只有一闪而逝的一片影子。

而面对警方的询问,刚失去女儿的刘燕,这个可怜的女人一口咬定,“这是谋杀!”

看到刘燕那激动而狠厉的眼神,再怎么强调证据为先的警察,也不得不暂时压下这个念头。

但围观的群众却不这么看,因为刘燕接下去说的话,令人不得不怀疑,这怎么看都像是谋杀。

案情一波三折,真相无从释怀

原来,刘燕虽然很伤心,以至于差点情绪激动到晕过去,但是她的脑子却是很清醒,很冷静,那种充斥着痛苦的伤心,逼迫着她的大脑变得机械般沉静。

刘燕

她带着警方来到女儿和公公的坠楼地点,往上指给调查员看。

警方侦查员一看就明白了,肖家所住的东华社区属于城乡结合部,周围都是富庶的高层小楼,肖家也不例外,肖家的小楼分为三层,且最上边一层是封闭结构,除了防盗窗和推拉玻璃窗户外,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容纳一个婴儿。

而窗户离地面至少有一米远。

换句话说,凭一个婴儿,根本不足以自己从窗户上爬出来,更何况薇薇才八个月大,完全不具备自主行动能力。

也就是说,薇薇会从三层掉下来,必定是有人把她抱上去,要么是意外,要么是故意的!

而至于意外,民警看了看薇薇落地的落点到肖家小楼的墙根,果断下判断,“是被扔下来的,这是谋杀!”

其实不用警方说,明眼人都看得出,薇薇的落点离肖家小楼的墙根距离足有十米,十米的距离绝对是有人大力抛出的结果!

有人在十米高的楼上,将一个八个月大的婴儿扔出来摔死?这个猜测瞬间引爆了所有人。

太丧心病狂了!太没有人性了!

人们纷纷宣泄着内心的愤怒与悲伤。

谁家没个一儿半女的?谁不曾看着一个个小娃娃从襁褓大小,变成一个个健康茁壮的少年少女,看着他们的儿孙成人结婚呢?

但是薇薇才八个月大,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就定格在这里,一个美好的生命还没来得及接受祝福就已经惨死,这怎么能让人不悲痛?

一时间,每个人都心有戚戚,将那个杀千刀的好一顿痛骂,好像这样伤痛的感觉会减轻一样。

而作为痛失薇薇的母亲,刘燕心里更伤心,她那么小的女儿,居然是从十米高的地方被扔出十米摔死的!

她落地的时候,一定很痛吧!

严惩凶手!这是周围所有人民群众一致的呼声。

但是,凶手是谁?

有人说,凶手可能是薇薇的爷爷肖友福,他之所以从楼上跳下来,一定是畏罪自杀。

也有人说,凶手说不定是薇薇的奶奶,因为肖家奶奶对媳妇刘燕生不出儿子耿耿于怀,成天在村子里说长道短阴阳怪气,邻里皆知她对刘燕的不满。

肖薇的奶奶

更有甚者,将矛头直指薇薇的爸爸肖均,理由只有一句可怕的——重男轻女。

至于理由,“他们母子两个刚刚还在楼上偷看,家里出了这么大事,孩子都死了,做家长的在上边偷看,这不是心虚是什么?”

的确,作为孩子的父亲和奶奶,在孩子出事之后,这一家子最该出来主事的两个人,却没有露头,这确实是太诡异了!

难道,这对母子真的是因为刘燕生不出儿子,因为薇薇是女孩而心生不满,借机把薇薇摔死吗?

还是说,包括爷爷肖友福在内,这一家三口都因“重男轻女”中毒太深,从而对薇薇痛下杀手?

肖友福

这实在太令人惊悚了,都说虎毒尚不食子,就算再怎么“重男轻女”,也不该对一个八个月大的女婴下狠手吧?

又不是家里没钱养不起,也不是没法再生一个。

无论再怎么猜测,都无济于事,事情的真相如何,公检法自会让真相大白。

在公检法介入调查的同时,薇薇的丧葬也进入准备程序。

但直到薇薇出殡,送至殡仪馆火化,人们都没有看到肖家母子的出现,这也更令人们在心中坐实了“做贼心虚”的猜测。

也无怪乎后边赶来的薇薇的外婆大骂,“铁石心肠,良心坏了!”

但事后警方的公布结果,却让所有群众都始料未及。

通过对肖家母子的不在场证明的询问,再综合痕迹学,痕检法,警方认为,肖家母子没有作案嫌疑,予以排除。

而最大的嫌疑则指向了尚在医院治疗,已经脱离生命危险的薇薇爷爷肖友福!

而且,警方公布肖友福的作案动机,也令人们的猜测落空,且不能释怀,因为,经过医学检测鉴定,肖友福居然患有严重的间歇性精神分裂症,他是被薇薇哭闹的心烦意乱,在用砖头“教育”无果后,他直接将薇薇从阳台上扔了下去!

而刘燕得知这个结果,更是哭得肝肠寸断,若早知公公有如此隐疾,她说什么也不会把女儿交给他照看。

“重男轻女”,何时摒弃?

事件已经结束,警方也已定案,其中是否还有不为人知的隐秘根由,我们作为外人已是无从得知,但是这个事件中反映出的其他问题,还是值得每个人深思,尤其是当得知女儿薇薇身死之后,作为当事人,薇薇的父亲和奶奶的态度是那么的冷漠,仿佛毫无关系的事外之人。

不仅不去祭奠哭丧,而且还神情冷静,近乎漠然,或许在他们心底里认为,薇薇并不是儿子,死了也就死了,既省了一笔养育费,还能集中精力于生儿子,多好?

虽然这种恶毒的假设只是揣测,但这对母子那冷冰冰的态度,却实在是令人难以释怀。

从根本上来说,这都是“重男轻女”的错,几千年来,“重男轻女”就像是套在中国人头上的毒咒,残害着不同年龄层的女性。

新中国建立之前,几千年里中国女性的地位都很低。

从汉代到南北朝,女性的社会地位都很低,出嫁随夫,老来随子,一生都得看人脸色,嫁到夫家后如果生不出儿子,就会被骂“绝户”,在夫家的地位就会一落再落,落到尘埃,夫家如果休妻纳妾都会理直气壮,女性连正妻的地位都很难保住。

就算是生出了儿子,母凭子贵,也不过就是几年岁月,到年老色衰之时,照样会被遗弃,古往今来寿终正寝的女人又有几个?

更多的是生不出儿子,而整日受气受尽屈辱,然后把气撒在女儿身上,让女儿争气以后生儿子不再受这气,以为就会过上好日子,殊不知封建时代的社会风气就是如此,哪怕摆脱了“生不出儿子”的囹圄,照样要被社会给吞了。

这就是文豪鲁迅先生笔下“吃人的社会”。

吃人的社会,它是自古形成的,几千年以来,这种传统观念像是毒咒一样套在社会之上,影响了许多人。

要分析这个观念为什么经久不衰,顽固不化,就得反过来思考一下,为什么儿子那么重要?

因为古代封建王朝,本就是在一家一姓之中传承,为了统治阶级的政治稳固,这当权的“一家一姓”就非常看重子嗣后代,因为只有子嗣后代的诞生,他们的统治才能在“一家一姓”中源远流长,而如果没有子嗣,无法做到“子承父位”的话,这一家一姓甚至会产生统治危机,从而产生兄终弟及,同室操戈的血腥历史事件。

而正所谓上行下效,上层统治者的家庭看中自私后代,下边的王公大臣、士农工商自然也会纷纷效仿。

所有人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能让祖宗基业随了外姓。

说白了,就是不想自己这一姓一支香火断绝。

这都是历史的顽疾。

但这顽疾却不该属于中国,或者说,不该属于这个时代。

从上世纪起,我国就已在不断强调“生儿生女都一样”,强调儿子女儿都是后代,理应一视同仁。

“重男轻女”其实能引申出来许多其他观念,比如养儿防老。

“养儿能防老”是一句中国老话,也是一句成见很深的糟粕,该观念认为,女儿就像是泼出去的水,一旦出嫁就跟娘家剥离了关系,成为了别人家的人,或者说是“外人”,不足以信任,也不足以依靠,只有儿子才能一辈子信任依靠,老来也可以养老,防老。

但这个观念放在过去、当下乃至未来,其实都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女儿也是身上掉下的肉,也是母亲怀胎十月辛辛苦苦用命生下来的孩子,这层割舍不开的亲情纽带就注定了,就算女儿出嫁了,如果娘家需要女儿,女儿必定会义无反顾。

不然的话,那些出嫁了还时常接济娘家,并因此遭遇婆家诟病的婆媳纠纷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还有那些因此而引申出的“扶弟魔”,不就是因为过于接济娘家弟弟,以至于惹得婆家十分不满,才逐渐变成贬义词的社会事件吗?

事实上,许多嫁出去的女儿,并不是“泼出去的水”,女儿外嫁之后是否跟娘家亲密,除了亲情的纽带外,还与出嫁之前在家庭中与父母的关系是否亲密有关,如果父母在女儿成长过程中关怀多一点,付出多一点,那女儿孝顺的话,必然是要时常回馈关怀的。

健康的家庭关系,就是要有来有往,才能称之为健康关系,而如果依然以成见和老思想来作为行事准则,那么,薇薇的悲剧将不仅仅是一两个家庭的悲剧。

所以,为了杜绝悲剧的重演,根深蒂固的“思想镣铐”绝对要祛除,要做到这一点,每一个为人父母,或即将为人父母的个人,都要做好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