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圈 遗产 爱上 文化 世界

“去了一次就爱上!”这座世界文化遗产之城“火出圈”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4 00:19:03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泉州兔兔”艺术装置火爆全网,

相关话题全网曝光超3亿次;

蟳埔“簪花围”造型引发打卡热潮,

“蟳埔女”抖音话题超3.2亿次;

泉州南音登上央视春晚,

热度持续升温

泉州蟳埔“簪花围”

展开全文

世遗泉州遗产点天后宫

进入四月,福建省泉州市刺桐花开,芳菲醉人;古城西街游人如织,很多门店前面排起长队。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泉州已成为全世界游客了解宋元中国海洋贸易文化的窗口,这也为泉州文旅融合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动能。凭借实力“火出圈”的泉州,成为了无数人心心念念的“网红打卡地”。

探秘世遗古迹

宋元中国看泉州,泉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世界遗产城市……来到泉州,游客不妨走一走22个世界遗产点,触摸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厚重与辉煌。

早在宋元时期,泉州港已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外贸港口,是中国对外交流最重要的窗口,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为了将泉州港卸下的货物快速便捷地运输到福建内陆甚至江西等地,公元1053年,古泉州人在洛阳江上,开始修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跨江接海的长桥——洛阳桥,由北宋泉州太守、著名书法家蔡襄主持修建,于1059年方建成。

洛阳桥

洛阳桥现存全长约731米,桥宽约4.5米,主体桥段为47孔,有45座石墩,横跨在洛阳江上。为了建造洛阳桥,泉州人创造了多项关键技术,包括“浮运架梁”,即利用水涨船高的原理,在退潮时,用木浮排将石材运送至两个桥墩之间的恰当位置;涨潮时,水面将浮排和石材整体托起,调整安放至桥墩;待退潮时将浮排移走,完成桥面大条石的安放。

洛阳桥

洛阳桥的建展现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造桥技术,也奠定了洛阳桥和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共同跻身中国古代“四大名桥”的地位,凝聚了古代泉州人的高超技艺与非凡智慧。世界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赞说:“闽中多名桥,洛阳是状元。”

老君岩

在泉州城北3公里的清源山南麓伫立着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老君岩,是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的巨型石刻,凿刻于宋代,以一块天然巨石人工雕凿而成,是我国古代宗教石刻艺术的瑰宝。

这尊造像巍然端坐,安详自得,背屏清源,面对古城,空山幽谷,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像高5.63米,厚8.01米,宽6.85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姿态上微微倾坐,自然放松,体现了宋代道家“顺应自然”和“大道至简”的美学思想,同时也是清源山多元文化的典型代表。

老君岩

有观点认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的理念一定程度上解放了重农抑商的传统农本思想的束缚,在宋元泉州商业理念的交流中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客观上促进了泉州对商业行为和海洋贸易的接纳。老君岩正反映出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活跃的文化特征,以及“东方第一大港”的繁荣成就。

寻访非遗技艺

漫步在泉州古城,

听一曲南音古韵,

看一出木偶戏,

体验一回道地的闽南生活。

梧林古厝

梧林古厝多用红砖建设,屋顶有形如燕尾的屋脊

泉州古城通政巷4号苏廷玉故居,传出清丽柔曼的南音,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欣赏。南音也称“弦管”,是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泉州,用闽南语演唱,起源于唐,形成在宋,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典雅清丽,展现出传统文化的恢弘气度。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竟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

听一曲南音古韵

表演者杜志阳是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音乐器制作技艺(洛江)代表性传承人,不但规范了传统南箫的制作技艺,研制成功高低音洞箫,成为南音乐器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拓宽了传统南箫演奏的音域与范围,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音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0年,福建省南箫乐团在泉州成立,成为我国唯一一支全部以南箫为演奏乐器的乐团。

古艺有新姿,众生万象一线牵。泉州提线木偶戏源于秦汉,有着一整套独特的操线功夫。由国际木偶大师、泉州提线木偶省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林文荣带来一场木偶戏表演——《驯猴》。在林文荣的手中,33根线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猴子呈现在台上,它一会骑车一会跳舞,还能打开箱子拿出吉他弹上一曲,妙趣横生。

木偶戏表演——《驯猴》

拍胸舞是泉州古老而又独特的民间男性群体舞蹈,保留有古代闽越族原始祭祀舞蹈的遗风。舞者人数不拘,清一色为体魄强壮的男子汉,头戴草箍,上身祼露,赤足,双手轮流拍击胸、肋、腿、掌,配合跳跃式的舞步,带来神秘又有力的观赏感。

拍胸舞是泉州古老而又独特的民间男性群体舞蹈

今年56岁的“火鼎公婆”项目省级非遗传承人吴润珠与同伴用滑稽的扮相、逗趣的表演把快乐带给现场观众。“这些年,泉州市鲤城区越来越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创作氛围也越来越好,让我们这些非遗传承人也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吴润珠说道,她被认定为泉州市第四层次人才,除了享受到相关政策待遇外,还经常与各行各业的高层次人才们交流,让她有机会向更多人介绍“火鼎公婆”这一非遗项目。

“火鼎公婆”非遗技艺展示

品味烟火气息

寻味泉州的大街小巷,品尝地道“古早味”小吃,感受闽南美食的风味。

四果汤

姜母鸭

泉州人常常用一碗面线糊,来唤醒一日。烹制面线糊,汤是最为关键之处,在猪骨汤和海鲜汤汁熬成的汤头里放入精制面线,徐徐勾入淀粉,搅打至面线浮起,汤汁成糊状,细腻不粘稠。食客再依喜好,加上醋肉、虾、小肠、海蛎、卤蛋等的配菜,洒少许胡椒粉、当归酒提味,人未动,舌尖已翻山越岭。

海蛎煎在形质和火候上的把握很见功底,将海蛎、地瓜粉等拌成浆状,佐入味料,煎时,需一边添入老醋、地瓜酒等去腥,一边不断地翻搅,煎至金黄,香气已纵横,滑嫩的口感和鲜甜的味道不尽淋漓,成就了这道声名于外的闽南小吃。

依古法熬制而出的正宗牛肉羹,牛肉的醇厚鲜美融进了汤里,牛肉筋道爽口,汤汁浓稠鲜香,再撒上细细的姜丝芫荽,能让人真正品尝到“羹”之美味,是冬日的补益佳品,吃上一碗,暖意顷刻间在胃中蔓生。

闽南人家的厨房里时时飘散着诱人的醋肉香味。这道菜是以新鲜猪肉为主料,加入蒜、盐、味精、糖、老抽、料酒、醋等酱料,腌制后裹上地瓜粉,油炸至外表金黄,外酥里嫩,带着淡淡的醋香。

醋肉

考究的手艺、悠久的传承,让安海土笋冻一举成为闽南经典名吃。安海土笋冻的精髓之处在于熬制过程,海星虫放入清水中熬煮时,既要熬出胶质,又不能过于软烂,待冷却后便成形为水晶似的胶冻,蘸上酱油、芥末等调料,更加回味无穷。

安海土笋冻

崇武地处海滨,当地渔民将精选的马鲛、鳗鱼等海鱼用利刃去皮,剁碎揉搓成泥,加入盐、地瓜粉、鸡蛋清、碎猪肉、青葱等佐料,经发酵后搓卷成圆状体,便是崇武鱼卷,蒸熟即可食用。

咸笋包则是安溪湖头的一道名小吃。其以冬笋、五花肉、香菇、虾仁、海蛎干和葱等做馅,营养价值甚高,外皮则用糯米粉、白砂糖和紫菊揉成。蒸制后的咸笋包香气扑鼻,外皮甜而不粘,内馅咸香鲜美。

不少网友表示“泉州,去了一次就爱上”“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城市”“泉州,一座小众又有趣的城市”……这座“烟火与诗意共生、市井与艺术并存”的古城,再度圈粉无数。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杨玉红

图 片 | 采访对象提供 东方IC

编 辑 | 陆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