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当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的时候,南中国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统,依然弥漫在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
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化为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已看不见“怪力乱神”的踪迹。然而这种踪迹却非常活泼地保存在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中。《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融成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光辉起点。
《离骚》《天问》《九歌》《九辩》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楚地原始祭神歌舞的延续。王夫之解释《九辩》说:“辩,犹遍也,效夏启九辩之名,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这段话点明了几个关键问题: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可歌可舞,想象丰富奇异,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其实,汉代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基本上是承袭了秦代体制。但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项羽被围,“四面皆楚歌”;刘邦衣锦还乡唱《大风》;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材料二:
在远古,南方文化发育迟于北方,荆楚曾长期遭受华夏文明的歧视与征伐。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国风》未采录楚风,原因或许就在这里。至战国末期,楚文化已相当发达,形成与北方并驾齐驱之势,但文化边界却仍是清晰的。《诗经》记录了黄河流域的文明形态。在《诗经》里,不论是庙堂颂歌,还是田野风咏,都情感质朴,缺少想象。而这时的楚地却仍是神话的沃野。
屈原创立的楚辞形式上与《诗经》迥异,句式、篇幅不拘长短,随物赋形,曲尽幽情,诗的表现力得到大解放。《离骚》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早最辉煌的抒情诗篇之一,亦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源头。从此《诗经》《离骚》并峙,进而风骚并称,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在华夏文明走向成熟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潮激荡且主流已显。这一大潮中的楚文化却仍保持青春气象,狂热,纯洁,生猛,并具原始气息。屈原是这一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它的极端代表。屈原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屈原陷入困境,导源于楚国陷入困境。由于六国从未有过真正成功的合纵,秦国的连横动作却每每奏效,楚国很快就面临着风声鹤唳的局面。天下大势,屈原看得分明,他始终力主联齐抗秦。
展开全文
他屡次出使齐国,都是为了同一目的。可是他的主张与奋斗却一再受挫,楚国逐步陷入为秦摆布的状态。屈原亦渐被疏远,直至被流放。楚怀王三十年(前 299 年),怀王应邀赴武关会盟,却为秦扣押,三年后客死异国。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 278 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于是,屈原绝望,赋《怀沙》,投汨罗江自沉。
春秋战国之诸子百家,早就认可天下必将重新归于一统,形成“新天下”。“天下”重于国家,是诸子的共识。到战国时,“邦无定土,士无定主”,客卿制盛行,纵横家走俏,朝秦暮楚竟无关人的品质评价。士子们有空前的活动空间。但在这样一个爱国感情相对稀薄的时代,屈原却把自己与楚国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
不断有后人发问:凭屈原的才能,何国不容?何不弃楚而去?屈原不是不明白,而是做不到。
屈原并非不认可诸子的天下观,但天下即使不是由楚来统一,也至少要长久保存楚国,这是屈原政治、思想、情感的底线。他融合吸收以儒为主的诸子思想,称道尧舜禹汤,主张仁政,其主导思想是北方的,情感文化却是南方楚国的。作为楚国贵族,世代与国家关联极深,而他本人一度成为政坛中心人物。这一切决定了屈原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绑在一起。楚国如为人吞灭,在他是不能接受的。
举目天下,无处能给屈原安身立命之感。不是天下不能,是他不能。屈原之乡,是广袤的遍生橘树的楚国。葬自己于楚国水土,是屈原最终只能做的事。
(取材自夏立君文,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经》中从未出现“怪力乱神”的踪迹,说明与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比,儒家更强调理性和人伦秩序。
B.楚辞是一种有关巫术礼仪的祭神歌舞和音乐,其源远流长,想象奇特、浪漫。
C.屈原创立的楚辞句式、篇幅不拘长短,有助于诗歌的表现力得到解放。
D.春秋战国时期,天下重于国家成为诸子百家的共识,因此“邦无定土,士无定主”,客卿制盛行,纵横家走俏,朝秦暮楚竟无关人的品质评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北方都逐渐突破礼仪旧制,理性精神也逐步战胜巫术宗教。
B.楚辞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约束,故楚辞的道德教化作用比较微弱。
C.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国风》未采录楚风的原因是当时的楚文化不受重视。
D.楚怀王应邀赴武关会盟是为了联齐抗秦,所以被秦国扣押,最后客死异国。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楚文化”想象奇异特点的一项是( )(3 分)
A.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B.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C.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D.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 分)
5.结合材料,分析屈原“不弃楚而去”的原因。(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九三年(节选)
肖江虹
一九九三年,四川内江来的建筑队开进了我们无双中学。
那个寒风凛冽的黄昏,父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等。一直等到天黑,客车才带着怒气将一群外乡人吐在学校大门口。笑逐颜开的父亲赶忙上去握住一个年轻人的手使劲摇,说:辛苦了辛苦了。年轻人戴副眼镜,眼镜右边的架子骨折过,用黑色的棉线实施了包扎。尘灰没能掩住他脸上的羞涩,他慢慢把手抽离,指了指后面一个又矮又黑的中年人对父亲说:他才是工头。
建筑队的临时住所安排在学校食堂。我站在食堂门口,看着这群人默默地打着地铺。我注意到了他,那个戴着断腿眼镜的人。他一共从包里掏出来四样东西:铺盖卷、一个包子、两套换洗衣服和几本书。我至今还记得书名:《罪与罚》《几何原理》《我的世界观》《清宫十三朝演义》。
通过半个月的观察,我注意到,这个眼镜其实啥都不会干,是典型的混在工人阶级里的寄生虫。
他抹不了灰,修不了石,拉不了线,砌不了砖。他唯一能干的就是挑灰浆,一担灰浆在他肩上摇摇欲坠。他的瘦弱比父亲更甚:父亲瘦而矮,底盘低,风要撩起来得抄底;他瘦而高,肩膀以上基本都在风中,所以他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如何抵御不被北风带走上了。一担灰浆从挑起到落下短短一百米距离,他能给你走出西天取经的九死一生来。工地上大部分时间是沉默的,但凡有声音响起,那一定是工人们在诅咒这个戴断腿眼镜的四川老乡。
“卢开智,整哪样鸡巴,你是爬过来呢吗?”
“眼镜儿,整快点噻!你狗日的是蹲在那里吃灰浆吗?”
“挑灰浆的,麻利点嘛!属王八呢吗?”
接下来,就是卢开智不停的应答声:要得要得,马上马上,快了快了——
这个在工地上地位和地基一样低的断腿眼镜,连在娱乐场所都不能翻身。工人们晚上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电视在我家客厅。屋子被塞得满满当当,卢开智基本都在靠门的最后一排,脖子不伸长,连包青天和展大侠都分不清楚。超然客公众号
这个时候,我都在里屋做作业。我最怕的是数学,特别是几何,一个扁平的图案,硬是要求你看出三维来,鼓着眼足足瞪了二十分钟,他妈还是扁平的。不得已,只能推开门对坐电视前排的父亲说,爸,这道数学题我不会。父亲拿过作业看了半天,摇着头说,我也不会。
场面尴尬,屋里的氛围瞬间就僵了,四川内江工程建筑队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盯着父亲,所有人的表情都是希望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你他妈不是人民教师吗?还是校长,你连道初二的数学题都不会?父亲四下环顾,读出了一众眼神里的恶毒,然后一字一顿说:看哪样看?老子是教语文的。
突然门边一个声音响起:要不我看看?
父亲迟疑了一下,把手里的纸片递了过去,纸片几经辗转,最后到了那只细长粗糙皱皮发白的手中。
卢开智把眼睛凑到纸面看了好半天,一声不吭,父亲走过去一把从他手里抄过纸片,手指隔空对我一戳,说,去问你的数学老师,他一个挑灰浆的懂个㞗。卢开智抬了抬鼻梁上的断腿眼镜,仰头看着父亲,轻声说,一共五种解法,我是看哪种解法更适合他。
面对摆在面前的五种解法,我仿佛看到了数学这门学科的不怀好意和诡诈异常。为了让我的数学老师看看,如今,我身后站着的可是风清扬,我特意选了最难的那一种。
那天数学课上,我的数学老师盯着我的作业沉思了八分钟二十五秒,其间共抬起头看了我四次,最后他说,你回去问问教你做题的人,这样简单的一道初中二年级数学题,有必要用到微积分吗?
教学楼一楼完成主体,无双镇下雪了,悄无声息下了一夜,第二天起来,天地间都是耀眼的白。恰逢周末,静寂的校园里看不见一个人,几只麻雀在雪地上起起落落,那些平日里刺眼的脏乱和坑洼,都被贴心地一一掩盖。
我捏着父亲给我的十块钱,小心翼翼寻找着出去的路。转过蓄水池,我看见肥嘟嘟的操场上立着一架枯瘦的躯体,他正沿着篮球架慢慢挪动着脚步,远远看见我,他朝我笑笑。我朝他点点头,他扶了扶眼镜,说:恁个早就出门啊?出去买点东西,我答。今天歇工,雪太大了,大家都还在睡瞌睡哩!他又说。那你跑出来干啥?我问他。他紧了紧身上又皱又薄的西装,拢起手放在嘴边哈了一口气说,雪天多难得啊?不赶紧看看很快就化了。
从镇上回来,雪地上已经看不见他。环顾空寂的四野,心里有些失落。走到高处,我回身又看了一眼肥实的操场,居然发现了一朵玫瑰花,对,就是那人用脚走出来的一朵玫瑰花,正在呼啸的风中绽放。
教学楼主体完工,学校请建筑队吃饭,场面铺得很大,父亲专门让人买回来一头猪。猪肉当然得搭配本地苞谷酒,一块钱一斤,纯粮食酿造,度数高,不上头。才下去两碗,工头就向工人们打招呼:明天要干活,都不要喝了。正在兴头上的工人们面面相觑,咬牙瞪眼看着工头。这时一个声音在食堂西边的角落响起:难得一顿,要尽兴嘛!工头转身一看,那头卢开智满脸通红,工头手指隔空一戳,说:干活懒散,吃饭大碗,你还有脸说?马上放下碗给老子滚回去。卢开智酒碗往桌上一掼,脖子一直,说:你是资本家吗?资本家都比你好。工头眼一横,撩起衣袖就准备冲过去,父亲一把拉住了他,慢条斯理地说:他说得对,要尽兴嘛!工头努力挤出一线笑,两手一摊,说:许校长,你的活路,你说了算。
那晚父亲喝了不少,拉着同样步履踉跄的卢开智到家里,他们俩先是坐在我家破了洞的沙发上骂工头,他们还花了一个多小时聊周树人,意见大都不合,几乎是在争吵中结束了这个话题。
卢开智打了个哈欠,站起来。他说:该回去睡觉了,明天贴外墙砖,还要挑灰浆呢!父亲喊住他,从里屋拿出了一副围棋,吹了吹棋盘上的灰尘,说:来一盘?卢开智一看到棋盘,眼睛直勾勾盯着父亲问:校长还会这个?父亲怅然一叹:无双镇地窄人稀,我十年未逢敌手。
父亲执黑先行,落下一子说:就一盘,不影响你明天挑灰浆。
卢开智盯着棋盘摇了摇头说:有棋下,管他妈啥子卵灰浆哟!
父亲哈哈大笑,说:还是第一次听你娃开黄腔呢!
卢开智缩缩脖子,其声如蚊:酒壮人胆嘛!
确实不影响挑灰浆,棋局半小时就结束了。无双镇的独孤求败和四川内江建筑工程队的灰浆工人卢开智酒后对弈,行棋未到中盘便投子认负。胜者摇摇晃晃离开后,父亲盯着棋盘足足看了一个小时,还自言自语:为啥子输得他妈这样快哟!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是( )(3 分)
A.小说以少年的视角,以追忆往事的方式,极力渲染了一位不像工人的工人卢开智的传奇性与神秘性。
B.小说语言诙谐幽默又内敛动人,如“一担灰浆从挑起到落下短短一百米距离,他能给你走出西天取经的九死一生来。”“我看见肥嘟嘟的操场上立着一架枯瘦的躯体”等。
C.卢开智乍到学校,开始收拾铺盖,这时作者对他所带行李进行了详细介绍,目的是为了突出卢开智物质的贫瘠,表达对他的同情。
D.小说在艺术结构上不过分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是以质朴的描写,如实地表现平常人的平凡故事,作品具有很强的生活感和真实性。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3 分)
A.“父亲迟疑了一下,把手里的纸片递了过去,纸片几经辗转,最后到了那只细长粗糙皱皮发白的手中”,看似平静的叙写,让我们读者读出一种沉潜的悲剧感。超然客公众号
B.小说中间部分详写了工人们对卢开智挑灰浆动作慢的诅咒,是作者想借此形象地表明:在其他工人面前,卢开智是唯一的弱者。
C.“那天数学课上,我的数学老师盯着我的作业沉思了八分钟二十五秒,其间抬头看了我四次”,这里数字的精准运用,既是细节描写又是夸张,传神地写出数学老师当时内心的震惊与不可思议,从而侧面烘托了卢开智的形象。
D.卢开智在雪地上用脚印留下一朵玫瑰花,“在呼啸的风中绽放”,这里的玫瑰花象征着卢开智对爱情的渴求。
8.小说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作用?(4 分)
9.请结合全文,简析父亲这个角色对于塑造卢开智这一主人公的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甲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乙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①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 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其安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衒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节选自柳宗元《梓人传》)
【注】①梓人:木匠。②寻引:此指量尺。寻:八尺。引:十丈。③砻:磨刀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B.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C.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D.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甲文“移之官理”的“理”和乙文“万国既理”的理,都是治、治理的意思。唐人避唐高宗李治讳改 “治”为“理”。
B.乙文中的“绳墨”指用绳染墨在木上弹印直线,是木工用来取直的工具。在《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中,“绳墨”喻指准绳、准则。
C.乙文中的“守”,又称郡守,太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宰”,又称太宰,一乡的最高行政长官。
D.乙文中“伊、傅、周、召”中“周”, 就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周公,姓姬,名旦,曾辅佐武王灭商,又辅佐成王平定管、蔡之乱。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两文题目虽称为“传”,却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都兼有寓言性质,它从形式上看是一篇人物传记,从内容上看是一篇寓言。两文都是以奇人奇事来讽喻时政的传。
B.《种树郭橐驼传》大量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有郭橐驼和“他植者”的对比,种植的当与不当、管理的善与不善的对比。对比有叙事性也有论述性的。
C.两文的行文格局相似,前幅叙事,后幅议论,前幅叙郭橐驼、梓人,后幅议吏治、相道,前后两者是类比、对应的关系。叙事是主,议论是宾。
D.《种树郭橐驼传》最后点明中心 “养人术”,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梓人传》特别点出的“体要”二字,是全篇之纲绳,“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
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4 分)
(2)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4 分)
14.根据乙文,请分条概括“相道”的具体做法。(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②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痴儿:作者自指。②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句“了却”二字,说明诗人痴迷于公务,在完成工作之后才登阁赏景。自称“痴儿”则让诗作有了一些自嘲、兀傲之气。
B.诗人登上快阁,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
C.“朱弦”指琴,“佳人”指知音,诗人运用典故,慨叹自己心怀志事,知音难觅,唯幸有美酒聊以遣怀。
D.“归船”“与白鸥盟”表明了诗人决意归隐江湖,追求不存世俗机心、自由洒脱的生活。超然客公众号
16.本诗颔联与杜甫《登高》颔联都写登高所见秋景,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借佩戴香花美草来表示保持自己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3)李密在《陈情表》中,描写自己形只影单、孤独无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伟大功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勤劳的反面是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众所周知,活着的人,每天只要双脚一着地,就需消费。不劳动就无收获,无收获拿什么来消费?总有人想不劳而获,想天赐宝,然而奔兔撞死木桩毕竟偶然, ① 者必定田园荒芜,生活贫困。
④ 。有些人常常认为节俭和奢侈是个人生活小节,无关大体,其实不然。 ⑤ 。节俭和艰苦奋斗,可以磨炼人们的志气;奢侈和贪图安逸则可以使人们丧失志气。越王勾践在国破家亡之后,为了报仇雪耻,他深怕舒适安逸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壮志,就 ② ,天天以艰苦的生活来磨炼自己,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而国势大振,一举消灭了吴国。而刘阿斗在家破国亡后,安逸于敌国,“ ③ ”,一无所为。被誉为钢铁铸成的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年代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坚定得很,但在取得全国胜利后的和平环境里,有些共产党人却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由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英杰,腐化堕落为祸害百姓的败类。事实证明, ⑥ 。试看当今层出不穷的贪官们,有几个不是从生活上开始的呢?
18.请在文中①②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 分)
19.请在文中④⑤⑥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20.下列诗句和文中“糖衣炮弹”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B.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D.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其次就是鼠麹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长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有谁要认识这小草的意义吗?我愿意指给他看: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的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麹从杂草中露出头来。这时我正从城里来,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这使我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夸,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像是这个少女,抱着自己的朴质,春秋佳日,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
(节选自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3 分)
22.请结合语境并联系文章主旨简析小草的意义。(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林语堂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刘向
以上材料对于身处读书生涯的你有何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A(“从未出现”表述有误)
2.A(B.“故楚辞的道德教化作用比较微弱”有误,C.原文是“原因或许就在这里”;D.“为了联齐抗秦”有误。)
3.B(出自《诗经》)
4.①首先对南北方审美精神的差异进行分析,进而引出论题——楚文化;②接着指出《离骚》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先河;③然后阐述楚文化的实质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④最后点明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继承性和连续性。(每点 1 分)
5.①屈原政治、思想、情感的底线是要长久保存楚国。②屈原的情感文化是南方楚国的。
③屈原的贵族身份、政治地位和经历已让他与楚国休戚与共。④只有楚国才能给屈原安身立命之感。(每点 1 分)
6.C (“目的是为了突出卢开智物质的贫瘠”有误。作者这样写目的是为了突出卢开智物质虽贫瘠,精神却很丰富。)
7.D (“这里的玫瑰花象征着卢开智对爱情的渴求” 有误。这在文中找不到相关根据。)
8.特点:描写出了清晨操场白雪覆盖、一片茫茫又寂静冷清的景象。(1 分)
作用:①渲染了静寂阴冷的气氛。②烘托出卢开智大清早起来,独自一人欣赏雪景的诗意的(“特立独行的”或“内心有追求的”或“热爱生活的”等)形象。③引出下文“我”与卢开智在操场相遇、
对话及“我”发现卢开智在雪地上走出一朵玫瑰花等情节。(每点 1 分)
9.①对比反衬。同样一道几何题,父亲解不出,卢开智却一下解出五种;跟卢开智下棋,行棋未到中盘,父亲就投子认负。这些都衬托出了卢开智数学上的智慧及棋艺的高超。
②正面映衬。父亲跟卢开智一起骂工头;一起聊周树人,意见大都不合,最后在争吵中结束这个话题。这里以父亲的形象正面映衬了卢开智的反抗意识与有思想、有主见。
③先抑后扬。父亲一开始并不看好卢开智,认为他干活不行,做题不会。所以卢开智在“我”家看电视时,被挤在最后排门边,父亲也没在意。到后来随着接触,父亲逐渐了解了卢开智,与卢开智也处成了朋友一样的关系。小说通过父亲态度的转变,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卢开智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立体。
④小说开头因父亲的一个误认,引出小说主人公卢开智,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建筑队中与众不同的形象。(每点 2 分,写出 3 点得 6 分)
10.D
11.C (“宰”,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
12.C(叙事是宾,议论是主。)
13.(1)我们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
(小人,小民(百姓)。1 分;飧饔,吃饭。1 分。劳:慰劳。1 分;蕃:使……增多。1 分。)
(2)我听说做脑力劳动的人役使别人,做体力劳动的人被人驱使,他大概就是做脑力劳动的人吧?(役,役使,驱使。1 分;役于人,被动句。 1 分;彼:他。1 分;其,表揣测,大概。1 分。)
14. ①目光长远,知人善任; ②纲纪严明,赏罚清楚;③运用智慧,掌握全局; ④不自尊自大,不虚图功名; ⑤信任下属,各司其职。(每点 1 分,答出 3 点即可。)2
解析: ①目光长远,知人善任:择天下之士;举而加焉,指而使焉;能者进而由之,不能者退而休之。②纲纪严明,赏罚清楚: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超然客公众号③运用智慧,掌握全局: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④不自尊自大,不虚图功名:不衒能,不矜名。 ⑤信任下属,各司其职:不亲小劳,不侵众官。
15.A(“痴迷公务”有误,表明诗人厌烦之情)
16.黄诗:落木凋零,远山无数,天空更显辽阔,江水澄澈,月映江面,月影格外分明;(分析 1 分)描绘了一幅开阔、明净的深秋晚景;(特点 1 分)透露出诗人摆脱了案牍之劳后(了却官事之后)登上快阁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情感 1 分)(意思对即可)
杜诗:落木茫无边际、萧萧而下,江水奔流不息、滚滚而来;(分析 1 分)描绘了一幅肃杀、寥廓的深秋景象;(特点 1 分)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怆之情。(情感 1 分)(意思对即可)
17.(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每句 1 分,共 8 分)
18.①守株待兔 ②卧薪尝胆 ③乐不思蜀 (每处 1 分)
19.④节俭的反面是奢侈和贪图安逸。⑤个人生活态度与道德品质密不可分。⑥节俭和奢侈绝非仅是个人生活小节。(每处 2 分)
20.B(比喻)
21.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从杂草中露出头来的鼠麹。(“坐着的一个村女”,去掉“的”字, “从杂草中露出头来”作“鼠麹”的定语) (两处错误,改出一处得 2 分,改出两处得 3 分,如果学生采用增加句子数的方法改错,也可给分)
22. ①象征着纯真(纯朴、纯洁、朴实无华、憨厚实在、)的山里村民;②那消逝了的山里村庄随着时间消逝,而旧迹依存,如同小草一样坚强;③在文本中,白色的小草与夕阳里的少女、消逝了的村庄相互映衬,使画面更加和谐,增添了宁静的氛围。(关键词:纯朴(纯真、纯洁、朴实无华、憨厚实在),坚强,映衬、宁静。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二点得 3 分,答出三点得 5 分)
23.本题涉及读书的目的这个话题,具体批改时以 44 分为基准分,并参照新高考作文标准。下面一些粗略建议仅供参考:
①只谈如何读书这个话题而没有扣紧原题,也未加展开,例题目为“谈读书”,建议在 36~42分之间给分;
②能扣住读书的主要目的并加以展开,例题目为“读书使人优雅”“读书别有风味”“善读可以 医愚 ” ,建议在 44 分上下浮动,最高不超过 46 分;
③能扣住读书的主要目的,并运用辩证的思维,例题目为“摒弃功利 追求优雅” “唯有善读
才有优雅”,建议给分在 48 分上下浮动,最高不超过 52 分。
参考译文:
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师傅敲响了他的大门,想在他那里租间空屋居住。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材料。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操作。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
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他)估量房屋的某个部分的作用,再看看木材的性能(长短、粗细、质地),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 说:“锯!”那些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人敢自己决定怎么干。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他在墙壁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大小,却可能详尽周到地绘出它的结构形制,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没有出入。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是十分高超。超然客公众号
接着,我感叹道: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体察) 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役使)人,用体力的人被人指挥(役使),他大概(也许、恐怕)就是用脑力的人吧!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足以给辅佐天子、治理天下的宰相效法了!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没有什么比木匠规划建筑更接近辅佐天子、治理天下这件事了。)。治理国家应以人为根本。那些具体供职服役的人,是徒隶,是乡师、里胥;郡有郡守,县有县令,都有僚属助理。
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整理纲纪使其有条理,并且进行调整增减。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看了都城就了解乡村,看了乡村就能了解封邑,看了封邑就能了解全天下。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按正常途径推荐他,使他不必感激谁的恩德;没有能力的,就辞退他,也没有谁敢怨恨。(就像那位木匠善于指挥众工匠一样)不卖弄才能,不夸大名声。不亲自去做各类琐碎的小事,不侵犯各级官员的职权,天天与天下才能出众的人讨论国家的根本法则,就好像木匠师傅善于调动工人们却不夸耀自己的手艺。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有士人谈论殷、周治理国家,说伊尹、傅说、周公、召公,那些从事具体事务的官员虽然终日辛劳,但史书上却没有记载,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列名的。宰相真是伟大呀! 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
我认为做木匠师傅的道理跟做宰相的道理相似,因而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将之保存起来。
文章由超然客公众号校编,分享旨在服务教学,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