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武 文苑 理发

宁武文苑丨理发/付彦云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3 21:25:03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理发

付彦云

“二月二,龙抬头”。春风剪剪的二月,不仅剪出了细细的柳叶,而且在人们的心目中,它还能剪掉万千烦恼丝,昂起勇毅前行头。于是,“二月二”前后,理发者众多,理发店生意兴隆,理发师更是应接不暇。昨日初一,在妻督促下,我亦趋步街边发廊。年轻的理发师用青春的手法麻利地为我理出了一个他很欣赏而我不太满意的发型。当我稍显沮丧地回到家中,对镜自揽时,旧日理发店老师傅为我剃头的情景竟浮上心来,一时间,怅然若失;而翻阅我写于十四年前的一篇小文《理发》后,“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又渐渐平复了许多,今日读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题记

入冬的第一场大雪使北国的身躯略显臃肿,天公赐予的冬装确实比往年厚重了些。于是,“顺应天时”的我干脆“躲进小楼成一统”,真正度过了几天“映雪读书”的时光,倒也惬意。忽一日,妻说:“看你,头发长得像个熊鞑子。”我揽镜一照,“二毛”之人,黑白驳杂,不觉哑然一笑。几天全封闭,今日“小雪”,也该打开“山门”,扫扫头顶的积雪了;于是,蹓蹓跶跶,滑滑擦擦,踅进了就近的一家小理发店。

比起街面上的车少人稀,理发店里的人倒不少,好在我有“等发”的经验,索性双目微合,气定神闲,打起坐来,任往事如过眼云烟,眼前头颅晃动。我心明了,静心等待,方能“落发”;心烦走人,回来依旧是“人头攒动”。不想闭目一打盹,头光人已散。师傅说:“哎,轮到你了!”我赶紧落座,眼角却瞥见时针已指向午时四十五分。师傅在身后窸窸窣窣,又要“只顾一头”了,这时,我的心中怦然一动,随口说了一句:“师傅,还没吃饭吧!”“没哩,剃完再吃吧。”“噢,要不,你先吃上一口,回来再剃。”稍顷,身后说:“确实也有些饥了,这可就麻烦你久等了。”“没关系,我再坐一会儿,别忘了,把台面上的票票收拾起来!”“哎!”门响了,撂下一句话:“桌子上有本书,叫《启迪》,很耐看,你先看着!”

这是一本叫《启迪》的杂志,翻看的人多了,已没有了封面。打眼就是“卷首语”,一篇题为《浇灌世界》的文章。在我眼里,世上有闲事,日常无闲书。我便逐字逐句口诵目读起来,读书的“自在人”与守店的”“等发人”,融为一体,心目驰骋,游走于这篇《浇灌一世界》的文字里。文中写道:“‘浇灌邮差的时间到了。’我站在超市收银处长长的队伍里自言自语道。”文中的”我”,在每年最热的时候,总要到超市买几瓶矿泉水放在炎炎夏日里忙碌着的邮差们的门廊里。他说,他喜欢,邮差更喜欢。文中的“我”,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把水放在门口,得到的回报是一位朋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做,关爱那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人,为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表示感谢”。文章的结尾写道:“一滴善意的水珠能让我们的世界更健康、富足,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当这些水滴聚在一起时,我们贫瘠龟裂的生活就盈润饱满了。”当我打开书页的正文,准备继续“沉醉”下去时,门又响了,显然,是师傅回来了。

我闭上眼睛,仰躺在理发的宽椅中,等待师傅的“光临”。好长一会儿,不见动静,正待回头,一双温暖而轻柔的手在颈项间摸索着掖布。我明白了,刚从寒冷的屋外回来,冰凉的手先在炉灶上暖一暖,再回落到你的头顶,不,这是心头!

细微的“嗡嗡”声在耳际响着,身后的师傅先剪落头顶周遭过长的冗发;然后,牵引着我,走到不烫不凉的喷水头下,一股暖流,犹如醍醐灌顶,轻搓慢揉,头顶上尘埃融进暖流;再复位,放倒椅子,你便真正像一个大写的“人”字了。师傅便在你涂满泡沫与喧嚣的面部,用今天理发师不常用的剃刀,刮一下,按一下,刀头过处,头光面鲜。但这位师傅似乎总是不放心,总要在刮过的地方再用手轻轻摸一摸,就像织女细揣自织的锦缎,木工摩挲自打的家具,扫雪的人回首观摩庭净道光的快感。对了,又发现几处遗漏,鼻孔、耳朵眼儿,师傅用剃刀、小剪子等如绣花般,掏刮得你舒坦、熨贴。扶正头,慢慢打理,被尘风吹乱的长发在心细如发的师傅手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番打理之间,我仿佛又看到了三十年前十五六岁时老城理发店剃头老师傅剃头的样子,推刮剪按,各有绝活,几月剃一回,难得真享受。久违了,这种几乎绝迹了的感觉!

时间有时真慢,有时又像长了脚似的。我还沉浸在找回感觉的遐思之中,师傅轻搡了我一下,睁眼看对面镜中的我,便如沾了《镜花缘》中的域外仙气一般,陡然间变成“头面人物”了,而这头脸的蜕变,着实“漫长”了些,大约用了四十五分钟。想来一天理十个人,费时四百五十分钟,师傅就得在人身后站立将近七个半小时。

我很想回头看看这位“老师傅”,一回头,竟是一位面容清秀、着装整洁的中年男子。攀谈间,我得知,他叫任建军,今年三十八岁。

道完谢,付了费,我还想从进店看到的那本叫做《启迪》的杂志里发现更多的快乐,更多的温馨,因为我瞅见《浇灌世界》的“卷首语”后,第一篇是题为《另一种善良》的文章。我便向师傅借了这本没有封面只剩内容的书,施施然步出店外。

蓦然回首,这个不大起眼的小店竟有一个“龙抬头”的好名儿,招牌在融雪冬阳的照耀下,分外显眼。

春天永远属于勤劳、质朴、潜心创造着的人。

来源:宁武县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