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岁的史泰龙:
1980年里根当选总统,姿态强硬,带有反战色彩的《第一滴血》被好莱坞冷落。
1982年,史泰龙自编自演《第一滴血》,一个悲情的老兵让美国同胞流下了第一滴血:
展开全文
兰博披着越战伤痕的外套,以影像普及潘恩的《常识》,轰动北美,连续3周夺得票房冠军,全球大卖1.25亿美刀(成本1500万),这在当时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奇迹。
现在的中国观众已很难想象,1985年上影译制的《第一滴血》之火爆:
铁塔似的肌肉,丛林战的技术、技巧,单兵迎战直升机和一支军队,士可杀不可辱的铁血气质,充满现场感的动作场面,俘获海量影迷。
无比强悍的兰博,只是一个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回国后又被小镇警察无理虐待的老兵,在上校怀里哭得像个孩子:
布衣之怒,如彗星袭月、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拍得太好了。好得史泰龙后来拍了无数烂片,影迷照样买单。
最新推出的《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战场转移到了墨西哥。
打击墨西哥毒枭,让人联想到美墨边境建墙,自由进步派媒体口诛笔伐,英国《卫报》报以两声长笑:
史泰龙在一出可笑的特朗普式幻想中横扫墨西哥。
然而,兰博铁粉有不同的看法:“毫无妥协的嗜血,对墨西哥和反派的刻画也不顾忌政治正确,某种程度上还挺反好莱坞的。”
以艺术品质而论,四部续作均难以企及《第一滴血》的高度,但是管它呢,很多铁粉就喜欢看以杀止杀的兰博。
史泰龙喜欢做很多美国人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
时光无法倒流,兰博不死,只是逐渐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