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来,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在位于山东青岛,有这样一所学校,这里的师生自建校以来27年里持之以恒学雷锋,如今雷锋精神已在学校落地生根,融入师生的精神底色。这所学校就是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青岛黄海学院。
生根发芽,学校与“雷锋”结缘
1996年,青岛黄海学院建校之初,从小深受雷锋精神影响的学院董事长刘常青就提出“要以雷锋为榜样,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从1998年起,该校每年邀请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雷锋班”的老班长、研究宣传雷锋精神的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雷锋班”第21任班长李桂臣也正式入职学校。寻找身边的雷锋、“平凡的英雄”演讲、“校园雷锋十百千”创建工程、“小黄锋”志愿服务、“锋芒守护”计划等形式多样的常态化学雷锋活动也先后融入学生们的日常。
“从小到大都在听雷锋的故事,但是当我第一次走进校内雷锋纪念馆时还是深受震撼。以前只知道雷锋乐于助人,但是听了讲解员讲解,透过雷锋留下的照片、日记和各种资料,会看到一个更加立体的雷锋,更深刻地体悟到他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等精神。”提到大一参观雷锋纪念馆的经历,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该校艺术学院2019级学生李天记忆犹新。
与时俱进,“雷锋式师生”辈出
为了进一步让雷锋精神变得可感、可触、可知、可听。2012年,青岛黄海学院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雷锋纪念馆”,形成雷锋纪念馆、雷锋塑像、雷锋讲坛、《雷锋》杂志工作站“四位一体”的学雷锋实践教育基地。2021年,学校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投资300万元建成包含思政教育VR实践教学中心、红色文化VR互动体验馆、3D红色影院等教育场馆的新时代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上百套VR全景教学资源,上万套互动学习资源,打造出沉浸式的实践育人平台。
教师刘名利披着浸湿的棉被,冲进火场,将熊熊燃烧的煤气罐拖出邻居的家;学生鲍晴晴连续数年每逢寒暑假吃住在老年护理院,陪伴照顾残疾老人不求回报;学生韩广羽深夜救护头部受伤、倒在路边的陌生人,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他们都是该校“雷锋式师生”的典型代表。而在新冠抗疫一线、抗洪救灾现场,在社区义诊、小家电维修、大型赛事等志愿服务活动中,这样的事迹更层出不穷、不胜枚举。当被问及这样做的原因时,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雷锋的名字,提到学校常态化学雷锋活动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雷锋也受到褒奖:学校“雷小锋”种子工程志愿服务队成功入选2021年山东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国家级重点服务团队、“最美小黄锋”志愿服务团队荣获202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
辐射带动,雷锋精神接力传下去
“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即将来临,校内雷锋纪念馆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参观学习热潮。进入2月至今,来自社会各界的参观预约便十分火爆,预约电话被打爆了,单日预约人数将近千人。” 讲解员袁琪冉教师说。
10多年来,青岛黄海学院雷锋纪念馆等学雷锋实践教育基地对社会免费开放,累计接待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及周边社区群众参观超过16万人次,很好地发挥了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当地思想政治学习的园地和群众教育实践活动阵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十几所学校和单位在此挂牌成立素质教育实践、红色教育、廉政教育或志愿服务基地。学校《雷锋的人生观》课程已上线国家在线课程共享平台,开课6学期,已对河北大学、贵州大学等17所高校12500名学生展开线上教学,累计互动12.64万人次。
刘常青告诉记者,学校学雷锋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这是一种雷锋精神的传承。20多年前,学校从雷锋班老班长手中接过雷锋精神的“接力棒”,20多年后,全校师生不断创新,又将这根“接力棒”传递给更多的人,让雷锋精神“锋”火相传,生生不息。(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孙军)
青岛黄海学院校内“雷锋纪念馆”成为大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好去处。本报记者孙军摄
青岛黄海学院校内“雷锋纪念馆”成为大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好去处。本报记者孙军摄
作者: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