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 苏轼 猪肉 凡人 讽刺

王安石借“水”讽刺,苏轼以“猪肉”还怼,古代“明星”也是凡人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3 12:35:03 浏览1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按照现代的说法来说,“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当时的明星人物,两人都是北宋时期士林文泰的巨星,一言一行都被当时的人模仿、传诵,也留下了很多野文轶事;但从中不难看出,两人绝非知己,也不是什么惺惺相惜,反而有种“睚眦必报”的感觉。这两人真可谓“你来一拳,我还一脚”,但给世人留下的却是两大大文豪“斗法”的无限遐想。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单谥“文”字,后世称为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本与“苏轼”同朝为官,在官位上“王安石”略胜一筹,因此苏轼还要时时表现出恭顺的样子;“苏轼”则在文人圈里颇有影响,总是一副洒脱自在的形象,因此这方面比之王安石又略胜一筹。本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某方面比别人强也是正常,可两人都身为当世名士,内心深处还是多少有些不服对方;于是一场“文争”开始了。

“王安石”知道苏轼是四川人,故意委托“苏轼”如果回乡省亲,帮着取一瓮瞿塘中峡水;这里的“瞿塘”可不是长江“瞿塘峡”,而是指三峡的中峡——巫峡。既然“王安石”特别交代要长江“巫峡”的水,苏轼回乡刚好路过,想来又不是什么难事,于是就满口答应;后来苏轼果然路过三峡,便想起了“王安石”让他取水之事,并把取水点定在了“夔州”(今重庆奉节县)。

展开全文

苏轼本是爱好风雅之人,乘舟而下,陶醉于山水;再等想起“取水”时已经过了“夔州”,到了下峡。顺流而下自然好走,难不成还要为了一坛水而逆水行舟吗?“苏轼”便自我安慰“三峡相连,同水不分好坏”,于是就在下峡取了一坛水。再等苏轼把水送给“王安石”后,王安石用这坛水煎茶,饮后笑问苏轼“此水何来?”苏轼硬着头皮回答,按你吩咐从中峡取来的。“王安石”大笑说道“又来欺哄老夫,此乃下峡水。”并讲了一通上峡水味浓,下峡水味淡,中峡水浓淡适宜的“茶经”。

仔细想来,同是长江水,能喝出是在哪段打来的水,听来着实有点匪夷所思;被识破后,“苏轼”搞的面红耳赤。但“苏轼”也不是一般人,或许《茶经》确实有长江中峡的“水好”之说,但是王安石整日忙于政务,能修炼到品茶喝出上中下三峡之水的不同,似乎有点不合乎情理;“苏轼”这才反应过来,王安石这是在“诈”他,以上中下三峡之水为暗喻,讽刺他只图逍遥不羁,不算是个好官。这是“王安石”对苏轼出的第一脚,也算是对苏轼发出的正式挑衅;于是就有了“苏轼”还一脚的故事。

“王安石”罢相后,在家潜心注解佛经;虽不过问政事,但其“文豪”的影响力在圈里却丝毫未减。有一年“苏轼”路过山东,在济南的龙山镇住宿;当地的有个叫“宋国宝”的人是王安石的忠实粉丝,他见到“苏轼”后就开始炫耀收集的王安石《华严经解》。其实这件事本身就很不礼貌,明显的是一个明星粉丝向另外一个明星炫耀的意思,潜台词则是说“王安石就是比你强!”颇有挑衅的意思。“苏轼”作为当时的明星人物,被别人的粉丝围着喋喋不休,说的内容却是另一个明星,心里自然不会高兴;这就像今天有人把“黄渤”叫成了“王宝强”,然后还在他面前一直夸“王宝强”如何好一样。

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因为是文言文,这里就简单的翻译一下:那位粉丝对苏轼说“王安石对于佛经的理解真是太透彻了,简直达到了极致!”当然不会这么简单,而是在苏轼面前喋喋不休的说;“苏轼”听烦了,就反问这位粉丝说“《华严经》有八十卷,为什么王安石只注解了一卷?”哪位粉丝十分骄傲的回答说“王翁说了,只有第一卷才是佛说的话,最为精妙。其他卷都是菩萨说的,相比之下就逊色了许多。因此王翁不屑于注解菩萨的话,只注解了佛说的第一卷,这不正好说明了王安石的才华吗?”

“苏轼”听了不屑一顾,忽然转换话题,问那位粉丝“家猪肉,野猪肉,都是猪肉,你能一眼分辨出来吗?”粉丝被问得一脸懵,回答说“不能。”苏轼接着说“我把《华严经》中菩萨说的话加到佛说的话中,你能分辨出来吗?”粉丝想了想又回答说,不能!苏轼很是得意,又有点生气的说“别说你不能,王安石也不能!”这话说得很是解气,其实重点指的并不是王安石的《华严经》,暗指的则是当年王安石“炫耀”上中下三峡水的事;更用“家猪肉,野猪肉”来讽刺。

说来说起,根本都看不到王安石和苏轼这两位当世明星之间的惺惺相惜,或者是互相欣赏;反倒是呈现出一副“睚眦必报”的真面目,看来就算是才高八斗的“明星”也是凡人,勾心斗角,貌合神离,跟今天也没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