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特勒 部下 一度 自杀 事实

希特勒自杀前,对部下说:胜利一度离我们很近,事实真如他所言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3 11:52:06 浏览1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二战前期德国一路势如破竹,吞波兰,灭法国,甚至一路东进剑指莫斯科,看似距离胜利只有咫尺之遥,但却像英吉利海峡一样,彼岸就在那边,却永远无法触及。

我们回顾二战历史时,会发现德国曾经犯下过许多战略层面的错误,很多人觉得如果不是因为那些错误,德国或许可以最终获得胜利。

假如历史可以重来,德国将曾经犯下的错误一一改写,他们真的可以战胜盟军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不管重来多少次,德国都不会有丝毫胜算。

归根到底,纳粹德国必然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其大力推行的种族主义。

纳粹德国奉行的种族主义虽然对扩军备战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同时也走上了一条通向灭亡的不归之路。

纳粹种族主义造成德国大批人才流失

由于纳粹的排外政策,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等高级技术人才被排挤出国,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爱因斯坦。试想如果爱因斯坦留在德国为希特勒所用,那么率先研制出原子弹的国家就很可能会是德国而非美国,那么轰炸伦敦的V2火箭将搭载上核弹头,出现在苏联的不是古斯塔夫列车炮而将是毁天灭地的原子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伦敦片刻间就会变成废墟,英国和苏联的抵抗意志会随之被彻底消灭。

展开全文

希特勒将建立起一个盘踞在欧亚非三大洲的超级帝国。

可历史就是这样,推行种族主义的纳粹德国注定无法得到爱因斯坦,也得不到原子弹。

纳粹种族主义使德国永远无法真正消化占领区

很多人在谈到二战时,都会将德国的综合国力同英国、苏联、美国等进行对比,因为全面战争本身就是综合国力的比拼,从而得出德国必败的结论。这种观点本身没错,但是却忽略了国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动态变化的这一点。

比如岛国日本,其本身资源匮乏,却通过侵占中国东北扩充自身实力,最终成长到可以同美国掰手腕。

德国也是一样,如果德国善待占领区人民,将占领区的人力物力充分化为己用,将会拥有极大的战争潜力。

当德军攻占乌克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国家时,当地人民正处于苏联的高压统治之下,他们很自然地对德国充满好感,将德军视为救世主,认为德国人是来解救他们的。本来他们是德国天然的盟友,可以成为德军重要的兵力补充来源,可由于纳粹的种族主义,当地人被认为是低人一等的劣等民族,受到了极为残暴的压迫并最终奋起反抗。

在这种情况下,占领区只能为德国提供有限的物质资源,而无法充分转化成德国的战争能力,

相反为了维持在占领区的统治,德国还需要额外浪费一些兵力来驻守。

纳粹种族主义使德国无法进行充分的战争动员

德国人有着强大的工业能力,可以生产出像虎式那样性能优异的坦克,但在战场上却出现了奇怪了一幕,那就是德国士兵眼睁睁看着己方坦克越打越少,另一边苏联人的坦克却越打越多,苏联士兵也像从复制工厂里冒出来的一样,似乎无穷无尽。

苏联人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在斯大林的铁腕统治和高度集权下,有着堪称恐怖的战争动员能力。为了抗击德国侵略,苏联卫国战争几乎打光了一整代年轻男性。在后方的兵工厂里,军工生产昼夜不停,无论是妇女、儿童还是老人,所有人都参与到了高强度的生产之中。

德国后方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诩拥有高贵血统的雅利安人不紧不慢地享受着生活,在希特勒启动了全国总动员之后,依然保持着每周双休,每天八小时的工作节奏。

而雅利安女性则被剥夺了参加工作的机会,迟迟无法像同盟国的女性那样去从事军工生产。为了增加种族数量,她们被留在在家中繁育后代,彻底沦为生育工具。

纳粹的种族主义就像注入德国的一剂毒品,虽然在初期可以带来莫大的亢奋欢愉,却终究是虚妄的镜花水月。纳粹扩张的脚步一旦启动,就再也无法停下,直到它毁灭的那一刻。

参考资料:

《希特勒生平与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