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郎神 桂林 当好 山水 守护

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且看他们怎么守护“国之大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3 06:50:02 浏览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更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漓江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科学保护漓江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漓江流域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常年保持Ⅱ类水质,2022年漓江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美丽河湖提名案例。荣誉的背后,作为母亲河的漓江,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在今年4月25日第二届“漓江保护日”前夕,记者深入漓江流域腹地,走访多名对保护漓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桂林市相关部门推荐),从他们的讲述和故事,侧面展现保护漓江和桂林山水这一“国之大者”的努力和荣光。

保护——像呵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呵护漓江之美

“漓江是一条母亲河,漓江是世界的漓江。漓江的美需要我们像呵护自己的生命一样来呵护。希望漓江每一滴清澈的水滴都映照了大家的汗水。”3月16日,在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大学生学术报告厅,该校团委兼职副书记、政管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何乃柱作题为“百年漓江——1912年以来的漓江生态环境变迁与保护行动”报告,呼吁更多的人能加入到保护漓江的多元主体协同中来。

展开全文

何乃柱(左二)发起保护漓江公益联盟。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有着10多年环保志愿者经验的青年学者,何乃柱曾于2019年受共青团桂林市委委托,开展调研撰写了1.4万多字的《青年社会组织参与漓江保护的现状与优化》。同年,他作为主编之一,和团队正式出版了《百年漓江》一书,旨在引导公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呼吁社会各界一起关注和保护漓江 。

“《百年漓江》这本书主要介绍了1912年以来漓江的生态环境变迁的特点、原因,生态环境变迁对我们的影响,不同时代漓江治理的举措和得失,国家领导人对漓江治理的重视等等。”何乃柱向记者介绍说。他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漓江流域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存在环保意识和能力不强的问题,缺乏系统化、常态化、符合青少年特性的环保教育。“河流卫士”公益团队成立于2012年,是广西第一家关注桂林漓江流域保护与净化的高校公益团队。何乃柱作为该项目导师,指出破题关键在于从源头上提高群众河流保护意识,凝聚群众力量。

10多年来,“河流卫士”团队成员多次走访调研,累计开展约60余次环保宣讲、1200余学时的科普课堂、70余次护河实践和百余次云间护河公益活动。孵化的广西师大“河流卫士”荣获2022年广西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至今约有4万人(次)志愿者参与活动,带动了10万多的公益传播量,也影响了更多的人参与漓江保护。

与何乃柱一样,对于《百年漓江》里记载的进入21世纪后漓江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诸如漓江边养殖、挖沙、毁林、农家乐、工厂排污等新问题和形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战略发展处副主任汤建伟同样感同身受。

“我是桂林人,从小就在漓江挑水喝,1999年到漓江边工作,到现在整整24年了,所以对漓江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汤建伟向记者展示了他手机壳里夹着的一张20元面额的人民币。

人民币20元背景图的取景地在阳朔县兴坪镇大河背村。过去,村里生活污水直排漓江,河堤破损,道路坑洼,垃圾乱堆,蚊蝇滋生,村民生活环境脏乱差。为了加强漓江生态保护,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和旅游环境,汤建伟和同事申请了生态修复资金,他深知只有让漓江边的百姓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生态改善的红利,才能激发他们保护漓江的内生动力,才是保护漓江的“长效机制”。因此,汤建伟和同事极其注重沿岸群众的感受,在开展大河背村的沿江景观步道和岸线修复项目时,他们便邀请设计单位到现场和村干部、乡镇干部共同商议。

汤建伟(左三)和村民、施工单位代表在漓江边讨论生态修复项目方案。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桂林市动真碰硬,将漓江风景区内历史遗留的采石场全部关停,非法采砂窝点全部捣毁,生态修复工作广泛铺开。环境治理行动的持续展开,让许多群众受益。而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完工后,大河背村面貌一新,农家乐越来越火。2019年,生态修复前大河背村游客量约为14万人,2020年生态修复后,游客量达到30多万人。

“我的关注点一是漓江水源涵养问题,二是漓江沿岸村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乡村振兴和生态补偿问题,三是旅游产业的生态化,度假方式的转型问题。”汤建伟介绍说,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他希望能将科学践行、宣传“两山”理念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在漓江边做一些乡村振兴试点,从整体统筹规划乡村的发展,各部门形成合力,从环境整治、风貌改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土地集约化经营、村风民规等方面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保护漓江、呵护桂林山水中发挥表率作用,结合在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工作实际,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漓江保护使命任务。

管理——守好漓江之源,保护漓江母亲河

做好漓江源水源涵养林保护,是建设漓江生态保护屏障的根本。海拔2142米的桂林猫儿山,被誉为“华南之巅”,也是漓江发源地。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溪流纵横汇聚成潭,潭水汇聚成河,逐渐汇聚成漓江。

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退休民警杨伯伦38年如一日扎根猫儿山,以带癌之身守护好漓江之源,先后荣获2015年自治区优秀人民警察、2022年全国 “最美基层民警”及2022年“广西公安榜样”勤廉先锋等荣誉称号。38年来,他巡山历程长达30余万公里,主办和参与查处林业案件160余起,救助和放生野生动物5000余头。

杨伯伦把守护漓江流域作为生态民警第一要务。受访者供图

“以前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不够,都是靠山吃山,时有盗猎发生,对老乡们的普法工作是我们年年都要做的事。”杨伯伦说。为了激发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热情,他结合地方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唱起自编自导的法宣山歌:“野外生灵也有家,保护要靠你我他……”

因为办案需要,他常常半夜三更说走就走,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因为节日值班备勤,他一次次错过和妻儿团圆,也缺席了很多重要时刻。父母临终,他没见上最后一面;孩子的家长会、毕业典礼他都没在场…… 多年来,杨伯伦克服清贫、寂寞、离家之苦,巡山护水、打击犯罪、为民服务,被当地群众誉为守护华南之巅绿海静美的“生态卫士”。

如今,随着猫儿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此游览。猫儿山脚下的高寨村全村共有300多户1200多人,经营民宿、农家乐50多家,相当于每6户就有1家民宿、农家乐。更多人投入到旅游服务行业,超过半数村民吃起了生态旅游饭。以前的一些盗猎人员纷纷也转行,成为保护猫儿山漓江之源生态环境的最坚定支持者。

记者从桂林市相关部门了解到,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辖范围大,曾经涉及20多个部门管理,多头执法、监管混乱。为了形成一个高效统一的管理机构,更加科学地保护漓江,2013年4月,桂林市委、市政府以“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为思路,开启了一场力度空前的漓江管理体制改革。其中一项重大举措,便是全面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挂牌成立了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建立了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牵头抓总、统筹推进漓江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管理,从而将漓江保护管理变“九龙治水”为“握指成拳”,更好地守护好漓江绿水青山和生态环境。

今年42岁的王志铖是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支队二大队教导员,是漓江管理体制改革的亲历和见证者。自2014年从部队转业以来,他日复一日地在漓江执法巡逻,用心守护,与各种破坏漓江生态环境行为作斗争。2021年,他先后被授予广西勤廉先进个人、桂林勤廉先进个人、2016-2020年全区普法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王志铖在“二郎神号”执法艇巡江。受访者供图

近日,王志铖和同事驾驶着一艘“二郎神号”执法艇,捎上记者一行从桂林市区漓江竹江码头出发,沿着30多公里的漓江水路抵达城郊的雁山区草坪回族乡码头。沿途风光旖旎,水清岸绿,时见白鹭等鸟类在江面上、河床边翱翔觅食。就着可餐秀色,王志铖娓娓道来他和同事这些年来守护漓江的往事时感叹: “保护好漓江不仅要依靠我们执法者,更要依托漓江沿岸的老百姓。作为执法工作者,我们既要依法规范化执法,也要执法有温度。”

2019年,面对漓江出现有组织性、有规模化,严重扰乱漓江旅游市场秩序的“黑筏”非法载客游览问题。当时,为了推进漓江游览排筏公司规范化建设,王志铖一方面加强执法力度,带队成功打掉“黑筏”非法载客游览漓江组织4个,并彻底解决了排筏公司恶意竞争经营的历史遗留问题,收缴销毁各类违法违规排筏150余张。而为更好地宣传保护漓江,王志铖自己当起了“宣讲员”。他手中的公务包里总是塞着满满的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的宣传册,每到一处村落,就会把宣传页贴到公告栏上,每遇到一位村民,总要发上一份宣传册并耐心讲解里面的内容。几年来,他走遍了漓江沿岸每一个村庄屯落,累积行程上万公里,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帮助漓江沿岸上万群众有效提升了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的意识。

自2015年8月正式挂牌以来,王志铖所在的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按照桂林市委、市政府关于漓江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管理的部署,实施“整合优质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旗舰品牌”的战略,不断加大漓江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提升漓江风景名胜区旅游品质及品牌价值;2022年以来,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全面推进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项目建设,对漓江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全流域、全覆盖的保护、整治和执法力度提升……这一系列举措,激浊扬清,让漓江焕发了“青春态”。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日,看着雁山区草坪回族乡码头来来往往的各地游客开心地以漓江山水为背景拍照、直播,王志铖高兴地对记者说:“我和同事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漓江还可以更美

“桂林四季驻春风,漓水一江似酒浓。两岸千山皆酩酊,纷纷醉倒橹声中。”世人神往的漓江经历了从美到乱、由乱到治的过程。 对漓江的科学保护,对漓江流域上各种”乱象“的依法和有效监管,其目的不仅是要保护好这个“世界级宝贝”,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和必经之路。而其中“乱”与“治”的逻辑,终究还是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得到“同频共振”。

今年2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等有关部门正式发布广西第一批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村名单。而获得“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称号的100个村中,桂林市漓江东岸的雁山区草坪回族乡潜经村赫然在列。近日,记者在走访潜经村看到,这里村容干净整洁,几家时尚而不失古风的民宿隐在江畔的绿树竹林间。漓江东岸的一条观景步道穿过村边的千亩竹林,游人步行或骑自行车穿梭其间,可与江面上不时穿梭而过的星级游船和对岸的远山遥望,让人心生惬意。

“过去我们村因为太穷太苦了,本村的人都不敢提自家村名,怕被人笑话。”潜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道娟对记者说。在当上”村官“前,她是外嫁到这里的外来媳妇,最初对村里的各种脏乱差和破坏漓江生态环境的行为比较头疼。这些年,她和村民们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对漓江上乱采砂、挖沙和乱捕鱼、江边烧烤等现象进行整治。同时,依托村里邻漓江亲山近水的区位优势,通过专业的规划与设计,突出田园风光及人与自然和谐特性,发展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真正释放了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

今年43岁的黄金峰,是桂林市阳朔县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他那里,同样有”道不尽的漓江事,诉不完的漓江情“。

“我是漓江养大的漓江娃,我家与阳朔县兴坪码头只有一江之隔,这里的居民原是‘船上人’,世代靠打鱼为生,新中国成立之后才上岸建房,有了固定的居所,形成现在的渔业居委会。”黄金峰告诉记者。生于斯,长于斯,他对家乡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道岭,一草一木,都如数家珍,充满深情。他深知,漓江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只有深挖漓江文化内涵,努力构建“生态+文旅”融合发展大格局,打造漓江世界级人文生态家园,才能将得天独厚的绿色家底转化为金山银山,造福沿岸百姓。

黄金峰在向村民宣传生态环境知识。受访者供图

黄金峰在本职工作之余,不仅在公司的员工、筏工中广泛宣传科学保护漓江的政策法规,还与同事们开通了抖音号“阳朔县漓江景区”,自编自导自演,拍摄了170多段短视频,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普及科学保护漓江,弘扬漓江文化。如今,他们的新媒体平台粉丝达19.2万人,获赞188.7万。

而作为漓江观察员和阳朔县政协委员,黄金峰屡次结合自身经历,用心撰写与科学保护漓江相关提案,如“关于加强完善科学保护漓江生态环境措施的建议”“关于加强漓江水域垃圾管理的建议”和“关于保护漓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建议”等,提出延长并设置连续3年禁渔期、加大司法保护和违法惩治力度、加强宣传力度、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漓江渔业资源保护示范区等具体建议。

“漓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但保护漓江生态原真性、完整性,推进乡村振兴,传承发展‘漓江渔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任重道远。”近日,看着夜色渐浓,江风徐徐,点点渔火照亮竹排,身着飘逸汉服的游客站在渔夫和鸬鹚的一叶扁舟,在青山如黛的掩映下留下美丽倩影,黄金峰笑着说:“我的家乡美吧?她还会更美的。”

来源|广西云客户端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