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度夏 冰棍 禁令 唐代 皇帝

唐代夏天有“冰棍”,“空调”,女性这样度夏,皇帝连下两道禁令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3 04:01:06 浏览1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最近很多地方上因为太热上了热搜,因为这段时间到了夏天最热的时候——三伏天。什么是三伏天呢?三伏天处于小暑和处暑之间,是一年当中温度最高、最闷热的日子。那么可能就会有人问了,三伏天中的“伏”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这就涉及到另一个知识点,叫做“六邪”。“六邪”指的就是来源于大自然的六,就是风、寒、暑、湿、燥、热,而“三伏天”的“伏”指的就是“伏邪”。

每年到了这段时间,很多人都会热的受不了,所以风扇,空调,冰镇啤酒,这些解暑的“神器”都会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东西。即使有了这些东西,我们还是会觉得热,但是在古代,他们没有电,更没有风扇,空调,那么他们又该如何度过燥热的酷暑呢?

我们就来说一个说大唐,这个文化,政治,经济都达到巅峰的封建王朝。其实在唐朝的时候,人们就已经能够吃到“冰棍”了。酷暑有了冰,当然就会凉爽很多。在古代有一个词是“藏冰”,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人在冬天的时候,就会把冰藏到地窖里面,等到夏天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用了。在古老的《诗经》当中就已经记载了制冰这件事情,当时那个时候还主要是盛行于宫廷和官府。

到了唐朝末期,在制造火药的时候偶然发现了硝石溶解在水中的时候,可以让水降低温度,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就开始利用硝石的特点制冰降暑了。

除了能够制冰,唐代的时候就已经有空调了,这你能相信吗?

展开全文

唐代夏季带空调的建筑,不再叫汉代的“清凉殿”,而称“含凉殿”。“含凉殿”为唐朝皇帝后妃的寝殿,北临太液池,傍水而建,夏天在里面居住十分凉爽。

。唐代诗人张仲索《宫中乐》中所谓,“红果瑶池实,金盘露井冰;甘泉将避暑,台殿晓光凝”,所描述的就是“含凉殿”消夏的情景。

“含凉殿”的制冷手段已很先进,是通过机械装置实现的。《唐语林·豪爽》记载,当时拾遗陈知节给唐玄宗李隆基上疏,李隆基请高力士找他来谈话。当时正是酷暑天,李隆基把“办公室”搬到了凉殿,以避暑。陈知节看到,“(李隆基)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进来后,陈知节被“赐坐石榻”,感觉“阴溜沈吟,仰不见日,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座内含冻。”

这段历史记载的信息量很大。一是在建筑设计上,“含凉殿”避免阳光照进来,所以显得很阴沉;二是当时已有“风扇”当然不是用现代的电能,而是水能,用水来转动扇叶,“水激扇车”,风扇对凉水吹,形成了冷气;三是殿内有循环冷水源,故四边有水往下淌,形成水帘。这是在宫殿的四檐装上水管,把水引到屋檐上。凉水在屋上循环,室内温度自然就下降了,而且降温效果极佳,达到“座内含冻”的制冷效果。

,现代学者考证,这种含有机械原理的制冷空调技术,并非是中国人发明和最早使用的,它源于拂菻国(东罗马帝国),当时拂菻国的宫殿就带有这种“空调”。如果这个考证属实的话,这种装置当是中国最早的“进口空调”。

除了冰棍和空调,唐代的女性服装处处都在体现着清凉。现在很多唐代的古装剧,看起来里面的女的可能穿的严严实实的,你可能就会想,着该有多热啊,但是这你就错了。要知道,唐朝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朝代。唐朝女性夏天的衣服也是非常清凉的。她们的衣服不仅薄,而且还透。在当时有一种服装叫做“坦胸装”,这种服装在唐代别具一格,它不仅将襦裙变短,在领口上也出现了多种风格,比如圆领,方领,鸡心领等。

“袒胸装”一开始盛行于宫中,那些妃子和舞女喜欢里面不穿内衣,将胸坦露在外面,以表示自己的身材很丰满,颈部的曲线很美丽。

女子穿“袒胸装”颇具养眼,所以唐代很多风流人物曾描写过女子穿“袒胸装”的情景:“粉胸半掩凝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漆点双眸鬓绕蝉,长留白雪占胸前”。

唐代女性们非常喜欢穿这样的衣服,唐高宗看到这样暴露的女子,担心会对社会风气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就下了一道禁令:现在女性们穿的服装太过于暴露了,这样太失礼仪了,对社会风气不好,所以各位官员必须要劝自己的家属,以后不要再穿这种衣服了。

但是这样的禁令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这个号令没有什么惩罚措施。

唐高宗前前后后一共下了两次禁令,但是都只是起到一时的作用,后面又都和之前一样了,况且,就连武则天当时夜非常喜欢这种衣服。

古人虽然没有电,更没有风扇,空调,但是古人有他们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这些能够制造出一系列的避暑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