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年中,一起不寻常的案件,引起了全国的广泛热议。
在北京市大兴区,一名中年男子因停车问题,与另一位正在等待公交的母亲发生了冲突,恼羞成怒的他,一把夺过对方年幼的女儿。
众目睽睽之下,中年男子将女童举过头顶后,随后狠狠朝地上摔下去,巨大的撞击力,让原本嚎啕大哭的女童顿时失去了声息。
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北京摔死女童案”。
在这场悲剧中,年仅2岁半的女童依依,因遭到抱摔导致身受重伤,在医院经历了长达50个小时的抢救后,最终不幸身亡。
年幼女童无辜丧命的恶劣后果,很快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更让人感到气愤的是,事发之后,凶手不仅没有丝毫悔悟,反而不顾人们的阻拦,蛮横地逃离了事发现场。
酿造这场惨剧的始作俑者名叫韩磊,一个曾因盗窃被判无期徒刑的释放人员。
如今,韩磊已经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为自己的恶行买单,但当媒体披露其整个犯案过程后,还是让不少人感到奇怪:
他是如何从一个文艺少年,变成一个冷血的恶魔?
原本只是一场不起眼的口角争执,为何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韩磊,会选择这种最坏也是最残忍的处理方式?
这不仅让两个家庭分崩离析,更让人生重新展现出希望的他,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展开全文
10年后,当我们再度回望“北京摔死女童案”,也许能从媒体披露的大量信息中,找到那个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这场疯狂的悲剧,远比我们想得更加恶劣。
突发的争执,猝不及防
“北京摔死女童案”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事情的起因——再小不过的矛盾。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一场矛盾能发展到对无辜的小孩子下手,双方势必存在着深仇大恨,甚至是彼此之间积怨已久,但“北京摔死女童案”却是个“例外”。
这起案件的导火索,仅仅是因为双方的口角争执。
2013年7月23日晚上,刚从监狱刑满释放9个月的韩磊,和朋友李明等人在饭店吃完晚饭后,决定继续到KTV唱歌。
在此之前,他在饭桌上已经喝了不少酒。
约好唱歌的地点后,韩磊坐上了李明的车,随后两人一路行驶到大兴区旧宫镇的一家KTV,好巧不巧的是,当时歌厅的停车场已经没有位置了。
无奈之下,李明只好将车子驶到庑殿路西侧公交站,试图寻找其他停车位,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但就在车子驶过科技站站台时,意外发生了。
彼时,年轻的母亲徐梦正在等待公交,而身边婴儿车内坐着的则是她年仅两岁多的女儿依依。
李明开车驶过时,婴儿车恰好挡住了前进的道路,尽管李明几次鸣笛示意,但由于徐梦刚好在接电话,加上其认为公交站附近不是停车地点,因此她也没有过多在意。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如果当时李明和韩磊能下车解释清楚情况,对徐梦说上几句好话,那这顶多也只能算是一场小插曲,不至于发展到双方都不愉快,也不会触犯法律或坐牢。
然而,彼时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韩磊,却做了一件正常人都无法理解的事情:
他下车后不仅没有退让一步,反而和徐梦发生了争执。
也许是酒精的麻痹,又或者是觉得自己一个大男人被女人指着鼻子骂过于丢脸。
气急败坏的韩磊竟然动起了手,连续扇了徐梦好几巴掌,而徐梦也不甘示弱,和他打了起来,但女子本就柔弱,怎么可能是中年男人的对手。
几经纠缠,徐梦最终被韩磊打倒在地,也正是在这时,两人的争执行为惊醒了在婴儿车熟睡的依依,小女孩当即大哭了起来。
听到依依的哭声,韩磊愈发感到烦躁,他宛如野兽般嘶吼道:“别吵了,再哭就把你摔死!”
然而,一个两岁多的女孩怎么可能听得懂这些话,眼见女孩依旧没有停止哭泣,韩磊竟然丧心病狂地绕过徐梦,将依依从婴儿车内抓起,随后又将其举过头顶猛地朝地上摔去。
韩磊的行为,在让现场众人猝不及防的同时,也令人们感到无比愤怒,毕竟两个人之间就算有什么矛盾,也不应该动手打人,更何况是对无辜的孩子下手。
比起这两点,更让人感到担忧的是,原本嚎啕大哭的依依,在被他摔到地上后,彻底失去了声息。
韩磊的肆意妄为,最终酿成了这场惊天悲剧。
而他的恶行却并未结束,其随后的举动,更是令在场众人感到越发愤怒。
丧心病狂地逃窜,拒不认错
人们对韩磊愤怒不已的第二个原因,则是源于他的自私自利。
更准确地说,是他想尽办法逃避责任的行为。
“北京摔婴案”发生后,在场的许多好心人纷纷伸出援手,有人帮徐梦将依依送到医院抢救,也有人连忙拨打报警电话,并合力将韩磊围在原地。
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直到这一刻,韩磊的心里依旧没有丝毫悔悟。
意识到自己闯下大祸的他,不仅没有上前帮忙救人,反而拉着李明冲出围阻的人群,驾车逃离事发现场。
夜色笼罩的北京市区,李明驾驶着自己的白色北京现代轿车,载着韩磊一路逃窜。事实上,彼时的李明已然慌了神,压根不知道该往什么地方开车。
在此之前,他也曾多次劝阻韩磊不要和徐梦发生争执,甚至在事发后想要帮忙救助依依。
可韩磊却丝毫没有顾及到自己的好友,自私自利的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逃避责任,为此,在逃逸的路上,几乎都是他在给李明指路。
韩磊没有想到,他的这一行为,最终会成为自己伏法的伏笔。
就在始作俑者逃窜的同时,接到报案的警方也当即赶到了现场,对这起案件展开调查。
2013年7月24日凌晨,警方在海淀区西三旗的一个小区内,找到了韩磊和李明事发时驾驶的那辆北京现代轿车,却不见两人的踪影。
但有关部门并没有放弃,当天下午15时许,专案组在房山一家温泉会所内发现了韩磊的踪迹,并将他抓捕归案。
韩磊被捕的第二天中午,李明也随即到大兴区公安分局投案自首,至此,这起案件的两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捕。
按道理来说,凶手落网本是一件好事,可没等众人庆祝案件告破,另一个噩耗却接肘而至:
与死神搏斗了50个小时的依依,最终还是因为抢救无效,于当天晚上11点在天坛医院不幸身亡,殁年2岁10个月。
依依的去世,犹如投向火堆的油桶,将事件的舆论和人们对韩磊的愤怒推向了顶端,面对自己犯下的滔天大错,他却始终拒不认罪。
在接受警方的审讯时,韩磊声称自己不是故意的:“我当时喝了酒,整个人神志不清,加上当时天色已晚,看不清东西,还以为婴儿车里放的是物品。”
然而,他的这番说辞很快就被拆穿得一干二净。
据现场群众回忆,事发时公交站附近已经开启了路灯,而且李明的轿车车灯刚好照着婴儿车,根本不存在看不清楚的问题。
李明在自首后也表示,在逃离事发现场的过程中,一直是韩磊在为他指路,其神志可以说是十分清醒。
这下子,许多人更加越发不能理解韩磊做出摔死女童行为的动机了。
原本只是一场寻常的口角争执,可韩磊却做出了对无辜孩子下手的恶毒行为,实在是丧心病狂。
但话说回来,韩磊在一念之间做的这个错误决定,真的仅仅是因为他个人的原因吗?
当然不是。
李玫瑾说过:“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教育方式有关。”
韩磊被捕后,他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曾多次说过:“是我对不起孩子。”
彼时,人们并不理解韩磊父亲这句话的意思,但伴随着记者对他采访的深入,这7个字的含义也被逐渐揭开。
父亲的矛盾举动,童年缺失
1974年6月,韩磊出生在北京市丰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
他们一家人住三角地小区46号楼,谈不上大富大贵,但也说不上生活拮据。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就像温暖的避风港,是藏在记忆深处的温馨,但韩磊却是个“例外”。
纵观他的人生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三角地小区虽然是韩磊名义上的家,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他在此留下的生活痕迹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少之甚少。
在韩磊39岁的短暂人生里,有16个年头是在监狱中度过的,从1988年到1996年,他曾多次因盗窃和打架,被拘留和判刑。
毫不夸张地说,韩磊的人生就是一部不堪入目的“为恶史”,也正是因为其劣迹斑斑的成长经历,他与家人的相处时间并不多。
尤其是在“摔婴案”发生后,许多人更是将韩磊的过往,当成他罄竹难书的证明。
但正如老话说的那样:“人之初,性本善”。
一个人由好变坏,在其过程中势必存在着让他发生转变的原因,韩磊也不例外,他的误入歧途,还要从其原生家庭说起。
韩磊死后,他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家里空间不大,韩磊的东西封存好之后,不会再保留他的房间。”
在外人看来,韩父的做法未免有些不近人情,更让许多网友感到疑惑的是,在此之前,他的表现却并非如此。
为了获得受害者家属的谅解,韩磊的父亲曾先后7次登门谢罪,替儿子求情。
虽说“人死如灯灭”,可韩父在儿子生前死后截然不同的行为,还是让许多人感到始料未及。
然而,这种看似矛盾的表现,恰恰是韩磊和原生家庭之间复杂关系的真实体现。
韩磊的父亲曾是航天研究院的一名工人,母亲则在研究院附属的工厂上班,在上个世纪70年代,这样的家庭条件并不算差。
但物质上的富足,并不一定能够替代情感上的需求。
1970年,韩磊的父亲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三线建设”,到四川的大山深处工作,每年只能回家一趟,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韩磊和姐姐韩彩英相继出生。
由于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只能独自扛起家庭的重担,可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有限,韩母时常忙于工作,因此在照顾孩子方面难免有疏忽的地方。
可以说,韩磊的童年几乎处于“放养”状态下,一晃就是十年。
父亲常年不在身边,让韩磊逐渐对其感到陌生和不忿,即便后来韩父回归家庭,他和父亲之间的交流也是少之甚少。
与其说两人是血浓于水的父子,倒不如说更像是被亲情名义下的陌生人,内心自卑的韩磊,始终听不进父亲的说教,而他本人也不懂得该如何正确处理事情。
事实上,父爱的缺失,给韩磊造成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如果说自卑的心理,为他此后走向歧途埋下了伏笔,那么韩磊在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经历,则让他在性格上的缺陷越发扩大。
倔犟的文艺少年,胆大妄为
和许多同龄的孩子不同,韩磊除了自卑之外,还很倔犟易怒,甚至习惯于用暴力解决问题。
而他的这些性格缺陷,同样与父爱的缺失有关。
彼时,韩磊所在的航天所大院里,孩子们每天的乐趣就是分班打闹,而他则是其他人欺负的对象。
换成其他小孩子被欺负了,通常都会找父母哭诉,可父亲不在身边的韩磊并没有这样做。
深知母亲辛苦的他,哪怕自己在外吃了亏、被人欺负得鼻青脸肿,回到家都不愿多说半句,任凭母亲怎么问,他只是咬紧牙根握着拳头,发誓要报复回来。
或许在许多人看来,小孩子之间的矛盾只是暂时的,隔天就会忘却,但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韩磊,却早已在心中埋下了易怒的种子。
随着年纪的不断增长,他的性格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日益严重。
事实上,当时的韩磊本性并不坏,恰恰相反,他还是一个文艺少年,喜欢写诗、写小说。
韩磊的发小张国新回忆道:“上小学的时候,韩磊的书包里总是带着一本诗集,而且还能背出那些在我看来像天书般的优美句子,而这些句子都是他自己写的。”
放在成年人的眼中,韩磊热爱文学的爱好再正常不过,但在当时,许多同龄人都觉得他的行为异常另类,想尽办法百般戏耍他。
有人出言嘲讽韩磊,说他写的诗不堪入目,还有人偷偷将他的诗集撕破、丢弃。
每次遇到这种事情,本就自卑的韩磊在易怒性格的作祟下变得越发暴躁,发疯似地报复那些欺负他的人。
也正是因为这种经历,让韩磊对受到欺负或者不被尊重的事情特别敏感,说白了,他极度在意自己的面子。
或许连韩磊都没有发现,他的心里始终藏着一种潜意识: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自身拳头硬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点,从他此后接二连三的“闯祸”就能看得出来。
1988年,韩磊家刚买的凤凰牌自行车被偷走,母亲心疼得直掉眼泪,看到母亲伤心的样子,他的心里顿时产生了一个扭曲的想法:“别人能偷我的东西,我为什么不能偷别人的?”
果不其然,韩磊第二天就从楼道里偷了一辆自行车,但这件事没能隐瞒多久,几天后,其盗窃行为就被查了出来,并被行政拘留15天。
这一年,他才14岁。
尽管父亲事后将韩磊胖揍了一顿,但这种“暴力式”的教育却没能改变他的想法,面对父亲严厉的叱责,韩磊硬是忍着没有哭出来,双眼通红地盯着父亲。
错误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伤害堪比猛兽。
韩磊的盗窃行为,让父亲觉得他这些年学不了好,于是便强硬地将其送入工读学校,可韩磊却不止向父母抗议:他不想读书,更不愿意在“囚笼”般的学校呆着。
然而,韩磊的意见始终没有得到回应,内心的不满和愤怒日益堆积在他的心头,无奈之下,他只能通过写小说发泄自己的情绪。
韩磊后来在自己的自传体小说《昔我往矣》中写道:“胆大妄为,曾让他遇到的所有困难全部迎刃而解。”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种思想其实是错误的,其做法的后果更是极端、可怕的。
因为忍受不了工读学校的环境,韩磊最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偷偷爬墙溜出了学校,在那之后,他便闲居在家一门心思地写小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18岁那年,韩磊还因为殴打他人,被处以行政拘留10天。
家人的不理解、以及闯祸后所承担的后果,让韩磊越发将心思沉浸在小说创作当中,他甚至幻想着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通过作品向外界传达自身的诉求。
然而,即便是这个被其当成“救命稻草”的梦想,最终也因为家人的原因而破灭。
不被信任,错误的证明选择
韩磊的家庭信息被媒体披露出来后,许多人对他摔死女童的行为越发感到不理解。
其原因在于:韩磊并非走投无路之人,事发前不久,他刚在事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可就是这样一个临近拥抱成功的人,为何会将自己的前途毁于一旦。
这个问题,或许我们能从韩磊第一次入狱的事情上找到答案。
1993年,19岁的韩磊在出版社找到一份校对的工作,当时出版社的主编很欣赏他的文笔,表示愿意帮其出书。
可当韩磊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时,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因为出书需要3万块钱,而在他的父母看来,自己的儿子连初中都没毕业,文笔能好到哪里去?
父亲怒骂韩磊整天不干正事,就想着走“歪门邪道”,母亲更是将他的稿件全部扔掉,言之凿凿地笃定主编是在骗钱。
为了自己的文学梦能够延续,韩磊开始疯狂地筹钱,但那时他每个月的薪资才200元,想要在短时间内凑齐3万元无疑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说到这,也许会有读者感到奇怪:“韩磊为何如此执着于文学创作,真的是因为兴趣爱好吗?”
不全是,除了自身的兴趣之外,他更多的是想要证明自己,父母越是否定韩磊,他就越渴望通过成功获得认同。
有信念是好事,可惜在实现信念的道路上,他选错了方式。
1996年1月23日深夜,韩磊伙同朋友张策、苗楠潜入丰台区万源西里,盗取了一辆价值41万源的白色桑尼公爵王轿车。
销赃后,他分到了3.2万元,但和此前一样,这场盗窃并没有隐瞒多久。
一个月后,韩磊被警方逮捕,由于彼时正值“严打”,他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
得知自己很有可能在监狱过一辈子,韩磊顿时心灰意冷,好在天无绝人之路,1999年1月12日,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对他盗窃一案重新做出裁定,由无期徒刑改为有期徒刑20年。
案件的改判,让韩磊看到了新的希望,在那之后,他开始积极接受改造,参加劳动学习,考取大专文凭的同时,还写下了小说《昔我往矣》。
不可否认,这份改过自新的努力,确实为韩磊赢得尽快出狱的机会,从1999年到2011年,他先后获得了5次减刑。
然而,在改过自新的同时,韩磊却始终没能改掉自己的坏脾气。
2003年6月6日,他不仅在没有获得允许的情况下私自进入亲情室打电话,甚至还殴打民警,而这场冲动也让其付出了加刑一年的代价。
从上述的这些事情不难看出,韩磊是一个自卑易怒、好面子渴望成功、十分矛盾的人,他既想要通过努力获得别人的认可,可又时常压抑不住内心的暴脾气。
而他做出摔死女童的行为看似偶然,实则却存在着许多“必然”的关键点。
意气风华,被刺激下的失智
纵使韩磊在性格上有着极大的缺陷,但作为一个39岁的中年人,按道理来说,再怎么样都应该能够克制住自己的脾气。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性情大变,甚至不惜做出对无辜孩子下手的狠毒行为呢?
笔者在文章前面说过,韩磊心里一直渴望通过成功获得别人的认可,而就在事发前一天,他刚刚迎来了自己事业上的一次成功。
据悉,韩磊出狱后迫切地想要重新融入社会,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他曾在山东德州养羊,且事事亲力亲为。
韩磊的朋友回忆道:“有一次我打电话给韩磊,问他在干嘛,他说自己在掏羊粪、打草料,看得出来他付出了很多。”
虽然韩磊把羊养得很好,但由于他不懂市场,因此这份生意做得并不景气,后来韩磊又把精力放在了收废品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摔死女童案”当天,他刚刚谈成了一笔生意。
可以想象,这笔生意的洽谈成功,对于韩磊来说是多大的鼓励。
这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当天会兴致勃勃地约朋友们吃饭,乃至饭后还要前往KTV唱歌喝酒,无非就是想要证明自己成功了。
但这份春风得意却在遇到徐梦之后,化为了怒不可遏。
韩磊在接受审讯时曾表示起初自己和徐梦交流很客气,他还轻轻拍了徐梦的手臂,说:“大姐别那么生气嘛”,但徐梦却不依不饶。
眼看交谈无果,韩磊打算就此离开,却发现对方不仅把婴儿车推到轿车前,而且还不断用语言刺激他,随后两人便争执扭打了起来。
现场的监控视频也印证了这一点。
或许正是因为不断地遭受刺激,才会让韩磊的性格缺陷爆发,从而令他做出丧失理智的行为,乃至对无辜的依依下毒手。
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荒唐至极,但对于韩磊而言,当好面子的他处在人生得意之时,却又一次被“打击”,其自卑易怒、潜意识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恶习也就彻底被激发了出来。
因为自身性格的缺陷,就做出对无辜孩子下手的恶劣行为。
这既是人们对韩磊愤怒不已的第三个原因,也是这起案件令人深思的地方。
当我们了解韩磊的人生经历后,不难发现,“北京摔死女童案”看似是意外事件,实则却充满了“必然”,因为即便没有徐梦的刺激,他也有可能此后在遭遇其他打击时情绪失控。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原生家庭更是影响着孩子的人格成长。”
像这种童年时期缺乏关爱,脾气又异常暴躁的孩子,终有一天他们心中的怒火,不是对准别人就是对准自己的父母。
而这样的事情,也不止一次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了。
韩磊就是这样。
因为自卑而好面子,因为易怒而做事不计后果,他习以为常的暴力解决问题,不仅让其大好人生毁于一旦,也深深伤害到了另一个家庭。
究其根源,其实就是错误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导致的。
人生没有如果,选择没有“后悔药”
被警方逮捕后,韩磊一开始声称自己并不知道“摔的是孩子”,可当得知依依已经身亡之后,他又表示自己愿意“以命抵命”,甚至写下“求死书”。
这种矛盾的行为,何尝不是他性格缺陷的另一种体现。
然而,每个成年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韩磊也不例外。
性格上的缺陷,并不成为他逃避法律制裁的理由。
2013年11月29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北京摔死女童案”进行二审开庭审理。
法院最终裁定,维持一审原判,判处韩磊死刑、李明有期徒刑两年,与前罪并罚,最终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2014年10月31日上午,韩磊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伴随着他的死亡,轰动一时的“北京摔死女童案”也落下了帷幕。
然而,这起案件留给人们的反思和告诫却从未停止。
10年后,当我们再度回望“北京摔死女童案”,看到的不仅是情绪失控导致的悲剧,更多是的错误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下,所衍生的严重后果。
10年后,希望从媒体的深度报道和资料中,我们能尽可能还原韩磊背后的故事,从中正视自己的教育方式。
韩磊曾在小说《昔我往矣》中回忆自己的过往,并连续用了好几个“如果”表达他对过去在人生十字路口所做抉择的悔恨。
只可惜,人生没有如果,选择也没有“后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