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新材料实验室里,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攻关正在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部,刚从清华大学调研交流回来的工作人员正在探讨下一步合作事宜……唐山三友集团每一处都涌动着科技创新的“春之景”,吹响了以科技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激活“一池水”
在三友集团,有一座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标性建筑——技术中心大楼,由于造型像晶体,象征三友所处的盐化工领域,被人亲切地称之为“大盐粒”。据技术中心负责人介绍,过去的一年,这里的研发人员增加了2倍之多。
去年年初,三友集团重新组建了技术中心,在过去创新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产学研合作、实体研发、工艺设计等职能,重点加大了对前沿性、基础性技术的研究应用力度。
组织机构的改革源于创新观念上的巨大变革,企业能否长治久安,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
近年来,三友集团提出了“向海洋转身、向绿色转型、向高质量转变”的战略规划,并在现有“两碱一化”(纯碱、氯碱、化纤)循环经济产业基础上,大步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谋划构建了“三链一群”(“两碱一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有机硅新材料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新能源新材料“双新”战略产业集群)产业布局。而在产业布局谋划之初,“以科技创新为转型发展定方向定项目、为进军新领域作支撑作保障”的谋篇布局就已起笔。
为此,三友集团先后出台了《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规划》《费用化研发项目管理办法》《科技创新考核细则》等制度性文件,以制度优化创新生态的路径越来越清晰。
前不久,参与“单线15万吨/年再生纤维素纤维技术装备集成开发及产业化”研发项目小组成员王宝柱激动地说:“项目小组拿到了两笔20万元的奖励,一笔是省科技奖励资金,一笔是企业按照1∶1比例对重要贡献人员进行的额外奖励。”
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是三友集团让科研人员尝到实实在在“甜头”的一个缩影,此外,包括建立研究员职级体系、打通研发人员成长晋升通道,推行“揭榜挂帅”、实行人员赛马等机制,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科技创新的土壤越来越肥沃。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创新人才引进是系列配套制度的又一“重头戏”。聚焦引育一流创新人才,三友集团加快实施“5311”人才引进计划,即通过签订协议工资、提高津贴以及发放一次性安家费等措施,确保未来五年引进优秀大学生不少于500人,2025年前引进不少于300人,其中硕博100人,“双一流”本科100人。近期,三友集团还通过“柔性+专聘”的方式,与四川大学院士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人才引育的头雁效应和集聚效应逐渐凸显。目前,三友集团新引进化工、机械等对口专业大学生8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2人。
展开全文
搭建高水平研发平台,扩大创新“朋友圈”
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的坚实保障。
2月22日,三友集团依托特邀院士工作站,与中科海钠就年产10万吨电池级碳酸钠项目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三友在布局新赛道上迈出坚实一步。
作为中科院物理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科海钠公司是全球公认的钠离子电池领域头部企业,也是国际少数拥有钠离子电池核心专利与技术的电池企业之一。签约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双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三友集团凭借自身在精细化工方面的产业优势进行了持续的研发攻关,钠电池用碳酸钠各项指标实现了全面突破,符合钠离子电池的生产要求,通过了中科海钠试用。
“与强者为伍、与智者同行”,不断加强与具有竞争力、引领力和攻关实力的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是三友集团推进协同创新的重要思路。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产业链。随着全省上下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抓紧推进项目建设,三友集团也将今年作为“项目建设年”,重点瞄准战新产业,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项目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技术层面,该项目与国家集成电路高纯化学品工程中心合作,规划电子化学品、电子特气和第三代半导体化学品三大类38种产品,产品纯度达到5N级,是真正面向国产芯片等重大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之举。
“借船出海”提升创新优势,目前,三友集团通过深化与中科院、北京化工大学、以色列IDE公司等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及科技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形成了26个校企创新联合体、创新合作联盟。
“我们将紧盯打造创新研发、技术支撑、战略合作‘三大平台’,在现有‘两站一中心’和4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的基础上,至‘十四五’末,再争创2家国家级实验室、技术中心,组建化工新材料等5大研究院。”三友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介绍。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研发团队积极推进浓海水在氯碱行业利用项目
近年来,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瓶颈问题,我国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仅唐山市海水淡化规模就高达14万吨/天。随之产生的大量副产物浓海水怎么变废为宝?经过十几年如一日的技术摸索,目前,三友集团在全世界率先掌握将浓海水用于纯碱生产的技术,现在又将眼光放到将浓海水用于氯碱生产上,立志成为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走进三友集团氯碱公司实验室,操作台上标注着不同序列号的量杯排列整齐,研发人员一个晃动手里的试管、一个认真做着实验记录,碳酸钠除钙镁的实验攻关正有序推进,这也是公司推进“海水淡化副产浓海水在氯碱行业的资源化利用及工程示范”项目的关键一步。
“目前,实验室技术已基本成熟,预计经产业化应用后年可节约原盐2万吨,减少生产水消耗40万方,年可创效1000余万元。”谈到项目的未来前景,三友集团氯碱公司研发部充满了信心。
攻克行业关键技术,开发前沿高端产品
科研人员正在进行莱赛尔纤维产品提质实验
“莱赛尔纤维被誉为‘21世纪绿色纤维’,是我们的‘拳头’产品,整个生产过程无化学反应,废弃物可生物降解,真正做到了全过程绿色生产。它最大的优点就是易染色不易褪色,面料下垂感好,是高档纺织品的首选材料。”三友集团化纤公司中试车间周殿朋介绍。
围绕做精高端产品,科研人员持续提升产品品质:“今年,我们进一步开发出了莱赛尔纤维的升级版——莱赛尔交联纤维,用其纺织出的面料穿着更舒适、挺阔感更好,每吨价格比初代产品高3000-6000元。”
近年来,三友集团每年投入超千万元,用于莱赛尔纤维产品升级和技术升级,不仅实现了国产莱赛尔纤维的低能耗,而且生产成本大幅降低,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突出“从0到1”原创导向,三友集团围绕落实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紧盯“六个倍增、两个过半、两个突破”创新目标,加大研发投入,每年实施研发项目300余项,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研发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品,正朝着成为北方化工产业原创技术策源地阔步迈进。
布局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激活新动能。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三友集团的转型发展迎来了更广阔的水域,更壮阔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