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阿瑶说史
文/阿瑶说史
前言
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在开车不小心撞倒一名路人之后,用包里的水果刀连刺其八刀,最终致其死亡,也将这场简单的意外车祸上升到了骇人听闻的故意杀人案。
三年后,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在宿舍饮水机内投入致死剂量30倍的二甲基亚硝胺,最终导致室友黄洋不治身亡。
展开全文
面对法律的审判,药家鑫说:“我怕她讹我钱,人死了就不会讹钱了。”
林森浩说:“这只是一场恶作剧而已。”
对此,网友们纷纷指责他们的冷血,痛心疾首地问:
“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
普通人可能连个鸡鸭都不敢杀,这两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为何能够下此毒手?
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两起案件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社会问题?
我们身边,或许有很多个药家鑫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这起轰动全国的“药家鑫杀人案”,只是感慨这个年轻人的心狠手辣。
但是越仔细研究这起案件,就会越细思极恐。
因为如果了解到他痛下毒手的原因,就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可能潜在有很多的“药家鑫”。
首先让我们来简单的回顾一下药家鑫的整个犯罪过程。
2010年10月20日的一个深夜,药家鑫送女友回家后独自开车返回,回家的路上,他不小心撞倒了26岁的张妙。
这起车祸的程度其实算不上严重,张妙本人可能最多只是骨折擦伤。
此时正常人想的应该是叫救护车或者开车将张妙送往医院。
但是药家鑫却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事情。
他拿出了包里的水果刀,毫不犹豫地捅了张妙整整八刀!
八刀啊!张妙当场死亡。
三天后,顶不住巨大心理压力的药家鑫来到公安局自首,法院最终判处他死刑。
此案一出,全国轰动,有人大骂药家鑫是“神经病”,冷血无情,富家公子哥竟对一个农村妇女下如此毒手。
但这件事真的只是药家鑫一时冲动杀了人吗?
回看药家鑫整个成长经历,你就会发现这绝非意外。
1989年,药家鑫出生在陕西西安的一个工人家庭。
家庭条件较为富裕再加上只有药家鑫一个儿子,夫妻两人在金钱方面是相当溺爱药家鑫,对于药家鑫的需求是有求必应。
上了大学后,药家鑫更是让父亲给他买了一辆价值14万的雪佛兰。
这么一听,你是不是会觉得药家鑫的父母也太爱他了吧,药家鑫一定是从小被溺爱才会无法无天的杀人。
但事实并非如此,药家鑫父母对他的溺爱,也仅仅只是停留在金钱方面而已。
药庆卫夫妻虽然给药家鑫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但在其他方面对他都非常严苛。
他们要求药家鑫事事都要做到完美,并且从来不会鼓励表扬他,夫妻两人坚信“棍棒底下出才子”、“打压式教育”。
在药家鑫被人欺负后,药庆卫非但没有帮着儿子说话,反而臭骂他了一顿,还说:
“他让你背他,你背就是了。”
药庆卫教育儿子:
“不管是不是你的错,都要反思你自己,他怎么不欺负别人?”
这以后,药家鑫就知道,不管怎么样,家人都不会帮着自己说话的,他也变得越来越怯懦内向。
因此后面他被校园霸凌,挨了打,也只是自己忍气吞声,不敢跟家里说,怕得到父亲的责骂。
上了初中后,药庆卫以帮他戒掉网瘾的名义,生生把他关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一个月。
在学钢琴的时候,药家鑫只要弹错一个音,就会挨打。
母亲段瑞华甚至还偷偷找到药家鑫的音乐老师,交代其多打击打击药家鑫,别让他骄傲。
甚至于他在大学期间,用勤工俭学的钱给父母买了按摩椅,本以为父母会为自己高兴,但换来的也只有冷嘲热讽:
“将来要是挣不到钱,我看你怎么办!”
对于父母的种种高压,药家鑫内心十分痛苦,但他根本不敢反抗。
在药家鑫的记忆里,从小到大,不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无法得到父母的满意。
父亲药庆卫在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
“他非常喜欢干的事情,我总是打击他,我就是不想让他过热,我要给他泼点凉水,让他别那么过激。”
在这种家庭教育之下,药家卫的性格变得十分扭曲。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撞倒张妙后对其痛下毒手的原因:
他怕给父亲惹麻烦。
中国青少年抑郁率高达24.6%
药家鑫曾听别人说过,死人比活人赔得少,要是进医院,对方可能会讹钱。
药家鑫看到张妙的打扮,认为她是农村人,担心对方会赖上自己。
他不敢让父亲知道,更不敢给父亲添麻烦。
多么荒唐啊,从小的打压式教育,让药家鑫的心理扭曲到这种地步,怕对方给父母找麻烦,竟然连刺一个陌生女子八刀,认为她要是死了,父母就不会受牵连。
从小缺少来自父母鼓励的他,内心已经变得麻木不仁。
在懦弱的药家鑫心里,父亲的话就犹如军令状,不能忤逆,也不敢忤逆。
我想,药家鑫在刺张妙时,心里想的一定是“这下不会给父母添麻烦了吧。”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天,就是依靠。
药家鑫所受到的家庭教育,让他觉得,自己是孤立无援的,自己背后没有靠山,所有事情都必须要自己解决。
因此,药家鑫在情急之下,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杀了她,让她闭嘴。
在我们身边,又有多少个“打压式”父母。
压抑的家庭环境下,又会有多少个“潜在”药家鑫。
现如今,在社会竞争压力大的背景之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在家长中间已经是普遍事实。
很多青少年由于不堪来自父母、社会的压力,都不知不觉中患上了很严重的心理疾病。
有些家长对此完全不理解,认为小孩子有什么烦恼,都是无病呻吟,强说愁罢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据真实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抑郁率高达24.6%,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
如果你认为药家鑫的父母做的太过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母很少见,
那么,林森浩事件或许更加值得所有人反思。
“这真的只是一个恶作剧”
无独有偶,三年后,林森浩投毒室友事件再次引起轩然大波。
1986年,林森浩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父亲在一家工厂里当散工,母亲则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
共有五个子女的林家,生活得十分拮据,常常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林森浩从小就格外懂事,不仅学习上十分努力刻苦,还会在课余时间照顾弟弟妹妹。
爸妈从小就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他的身上,林森浩也深知自己家里条件不好,只有好好学习,才会有出路。
在同龄人忙着玩耍的时候,林森浩总是埋头苦学,每次松懈下来都会让他有很深的罪恶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森浩最终以780的高分考取了中山大学医学专业,而后还顺利保研复旦大学。
读大学时,林森浩还将自己的奖学金、补助金拿来补贴家用。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研究生毕业后他放弃了读博的机会,选择直接工作。
林森浩的前半生就是这样度过的,看似是“邻居家羡慕的孩子”的他,实则背负了整个家庭的期望,肩上承担了太多。
谁都想不到,这样优秀的复旦才子会投毒室友,自毁前程。
在同学、父母眼里,林森浩都是一个学习优异、品行极佳的人。
在汶川地震的时候,拮据的他直接了八百块。
实习过程中,他还自费给七十多位老人看过病。
但其实,贫困的家庭条件,巨大的压力,让他的内心极度自卑敏感。
就像不断充气的气球,终会有爆炸的一天,而他的室友黄洋,就是扎破气球的致命一针。
相较于内向的林森浩,同室友的黄洋开朗许多。
作为家中独子的黄洋,从小的性格就是大大咧咧、口无遮拦的。
不过,他的大大咧咧对于心理没什么问题的人来说,最多就是直爽、说话不过脑。
可对于心思敏感的林森浩来说,黄洋的口无遮拦常常会刺痛他脆弱的内心,让他十分难堪尴尬。
一次,有人称赞林森浩学习好还这么努力。
没等林森浩开口,黄洋就接过嘴说:
“他家里本来就穷,再不努力的话,一家人喝西北风啊?”
在同学夸他热心肠善良的时候,黄洋更是直接说:
“小地方出来的人嘛,都这样,讨好别人的手段罢了。”
黄洋还给林森浩起了个不好听的外号:“屌丝”。
对于这些,林森浩心里十分不满,觉得这是对他极大的侮辱。
但不擅长交流的他,从来没有将内心的愤怒告知过黄洋,只是在心里憋着。
憋着憋着,就憋出了问题。
2013年愚人节前夕,黄洋在宿舍和舍友开玩笑,商量着愚人节怎么整蛊别人。
敏感的林森浩下意识地一位黄洋说的“别人”就是自己,再加上他本来就厌恶黄洋,这下彻底爆发。
心想:你要整我?我先整整你吧!
3月31日,林森浩从医学院实验室中带回了剧毒化合物二甲基亚硝胺,并将其倒入宿舍饮水机中。
与他预料的一模一样,黄洋第二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水。
喝过水的黄洋,身体立马出现了严重不适,并前往医院救治。
黄洋的情况越来越严重,4月11日,因为肝功能急剧受损,他进了重症监护室,靠着呼吸机维持生命。
在黄洋住院的十几天里,林森浩有许多机会可以将实情说出来,这样黄洋或许还会有救,但他始终没有。
甚至还安慰闻讯前来的黄洋父亲,“别担心,他没事的。”
纸包不住火,事情的真相在警察和同学的努力之下,很快就浮出了水面。
林森浩很快就被警方逮捕,只是这期间黄洋因为错过抢救时间,永远闭上了双眼。
投毒杀人,性质恶劣,法院给出的审判结果是死刑。
在问及其杀人原因时,林森浩矢口否认,只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
“我没想杀他,这只是一个恶作剧,我以为他会醒来。”
这真的只是一个恶作剧吗?他难道真的不知道二甲基亚硝胺的毒效吗?
不,他都知道。
林森浩早在2011年就深度研究过二甲基亚硝胺,还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过有关论文,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并且,他投入的是整整50毫升的二甲基亚硝胺原液,是致死剂量的30倍!
他比谁都清楚,他就是想让黄洋死。
最终,林森浩被执死刑。
林森浩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中国式悲剧,有多少家长都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会有前途。
于是不断地施压、施压再施压,全然不管孩子是否有足够的承受能力来面对。
林森浩的自卑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如果说他小时候还能因为成绩感到自豪骄傲,那在人才济济的校园里,他最后的一丝自尊也显得那么不值一提。
家长、同学、老师并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是的,在所有人眼里,林森浩都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但是谁又真正关心过林森浩的内心呢?
我想他那无形之中不断施压的父母没有。
震惊“好孩子”居然会杀人的老师也没有。
嘲笑林森浩家庭环境的黄洋更没有!
没有人关心,林森浩也早已失去了表达的能力。
长期积压的愤怒和压力得不到释放,最终将他所有的理智完全反噬,那个愚人节游戏,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复盘与反思
生命值得敬畏,生而为人,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就必须遵守社会秩序,必须有基本的道德和法律底线。
不论药家鑫也好,林森浩也罢,他们二人的罪行都是不可饶恕的。
什么理由都不能当作其违法犯罪的挡箭牌。
但是我们回看这两起悲剧,是否可以反思出一些问题呢?
这两人其实有一个共同特征:成长环境的巨大压力,所导致的内心麻木不仁、心理极度扭曲。
从小怯懦的药家鑫,在平时可能也是连只鸡都不敢杀的。
而林森浩在面对法官的询问时,所表现出来的双目无神,我想也不是吓傻了。
家庭和社会的施压,让他们变得自卑怯懦,将所有的压力和怒气全都积在心里,最终尽数爆发。
我们或许也可以想想,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都是处在这样的高压之下,有多少正在变得麻木不仁。
就像药家鑫和林森浩一样,他们或许是刻苦努力的好学生,或许是沉默腼腆的好孩子,但是就同他们二人一样,我们身边看似正常的人,是否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
覆水难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我们能做的只有从这两件事中反思,避免悲剧的重演。
人生路漫漫,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所有的父母都要明白,不要一味的给孩子压力,不要成为罪魁祸首。
而所有被施压的孩子要知道:你已经足够优秀,你不一定要活得和别人一样,不需要为了别人的压力来伤害自己、伤害他人。
同时,我们都应该多关心关心自己的身边人,给自己和他人一份温暖。
因为不仅是孩子,现如今的环境,让许多人都活在高压环境之中。
我们无法改变大环境,能做的只有转变自己的心态。
小编衷心的希望,悲剧别再重演。
结语
这既是两起案件,也是两起悲剧。
值得我们所有人反思。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