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绢扇 写意 国画 天地 江溶:

【国画天地】江溶:绢扇写意,纸上造梦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2 19:48:04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当代工笔画可以说有了质了发跃。内容上,已经完全开放,基本上没有“禁区”了,只要不反人类、反社会,一切皆可入画;形式上,开始更多地表现“意境”,我认为这是当代工笔画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

画家不再单纯去表现一朵花、一片叶,而是更热衷于营造一种“大场景”,花鸟成为了一种载体,表现出的画家的情感,从而引发观者的共鸣;从材质上,以前主要是纸,而现在则是大大拓展,比如绢的应用。概括地讲,就是“不择手段、为我所用”。

——江溶

江溶:成都画院创作研究部主任,中国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政府书画研究院画师,成都民盟书画院副院长。师从著名工笔画家朱佩君老师。四川省成都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作品先后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第二、三、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中国青年国画法国展,中国当代工笔画赴美作品展。世纪天府百年中国画油画展数次获奖。并在《美术》、《中国书画》、《中国画》、《美术大观》等全国刊物发表,出有《江溶工笔花鸟画集》,中国军事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四川省图书馆均有作品收藏。2016年11月14日,当选四川省成都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展开全文

在三十余年艺术生涯中,努力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追求清雅明快的风格与建立深远的意境。

谈绢扇绘画

既是生活品更是艺术品

中世纪以前所有的作品几乎都具有“实用性”。没有为了“看”的创造物,只有为了“用”的制造物,绢扇也不例外,它是用细洁的纱、罗、绫等制成的一种扇子,是消暑纳凉的工具,现已由纯实用渐变为工艺美术品,于是绢这种的材质,成为了创造艺术之美的特殊载体。画家,就是使绢扇作为工具这种集体主义的产物,转变为绢扇作为美术这种个人主义的产物的创造者,江溶就是其中之一。

江溶被艺术界称之为“成都工笔画界的领军人物”,他可以在绢上逼真地再现事物,还能表达出一种“诗意”的存在,使得画上的的花鸟好似睡在故事里。给人一种梦幻的、朦胧的感觉。像读到一首象征主义的诗歌,做着一个遥远的清梦。江溶说,绢为这种“梦境感”的表现提供了便捷,也增加了难度。

绢,与书画最为亲近。绢扇虽形状各异,但都是绢质。绢有生、熟、厚、薄、圆丝、偏丝之分。不论什么绢上框之后都呈现不同程度的透明,具备朦胧美。所以绢扇绘画可以增加画面的“诗意性”。因此画绢扇首先要抓住这一特点,绝不能因设色重浊而破坏掉这种光洁绢素所独具的质地美。因此颜料的选择要清轻、精细而高档。设色要淡,淡而不枯。要薄,薄中见厚。

关于绢扇作画和纸上作画的区别,江溶说:“绢扇不易调整,不可更改,对准确性的要求高,把握度大,所以非常考验画家的驾驭能力。但是绢扇有个最大的特点,它非常细腻,善于表现精致入味的对象,在绢上能做的特殊效果在纸上做不起,在纸上能做的一些特殊效果在绢上也做不起。”

江溶说,绢扇绘画的指定性很强。绢扇本身属于工艺品,所以绢扇绘画务必精妙,要根据绢扇的大小,合理构图,适当留白,由于扇面容量小,书画小品宜删繁就简、以少见多、以小见大,达到简约、清爽、干净的效果,所以特别考验画家的构思与立意。

有幸欣赏到江溶的设色绢本①作品《日尽春山空》,画家对画面的张力的把握和质感的表现让人震撼,色彩的运用更是惊奇。《日尽春山空》刻画的是四川盆地西沿的瓦屋山美景,入眼乍看是一片写意的青灰基调,如置于万籁寂静山谷,远山飞瀑,空灵虚幻,令人心生迷蒙气象,大有写意的韵味;走近端详却是细细密密的枝桠丛生,连树叶上丝丝脉络都清晰可辨,花蕊深处也生动浮现,如精雕微刻一般,原来工笔技巧深藏在此中。

谈绢扇绘画的写意性

既是传承又是创新

江溶为绢扇绘画带入全新的手法——工笔画的写意性,是描绘精谨之物的“细画”手法,又是描绘意态神韵的“粗笔”手法。江溶谈到因为材料的原因,以往在绢上写意的人很少,因为绢不怎么吸水,所以绢扇绘画并不容易,十分考验绘画技巧。他研究了很久,终于研制出一套自己的秘方,在生绢扇面上作写意画,泼墨泼彩时,下面衬上生宣纸,铺在毡上挥写,韵味如同生宣纸,让在绢上写意也有了在生宣上水墨浸润的效果。

江溶认为,写意画是在材质出现多变,文人逸士追求意境,抒发情怀达到极致的情况下从工笔画中分化而出,它最大限度地把主体意识作为绘画的主导,把表现作为绘画的目的,来抒发情怀的重要手段。绢扇这种材质,无疑为写意提供了创作母体。

像绢扇绘画这样结合了写意的作品,其实比起工序繁复的传统工笔画而言,难度更大,因为省去了许多工序,他要在全无白底稿的基础上一次性设墨写就,自然而然地将心中那一抹浑然天成的景象呈现得异常准确。

江溶在《工笔画的写意性》中写到,工笔画的写意性表达,是把描绘的物像进行精确地再现,同时传递意像元素,是“意在象中”,就像“画在诗中”一样。具体来讲,即写其意韵、重视画外之意、强调主观抒发、意与形完美结合。这一切很大程度取决于画家的画外修养和与自然对话的心性,仍然讲究画意,保留传统画法的“空白”。画意与尺幅有机结合的,符合国画的章法原理。

江溶不写诗但画诗。我们之所以欣赏他的画有一种诗意和梦境感,是因为画家采用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使画面虚实相生,用逼真的细节再现物体的同时,又能畅神达意,所以非常逼真的图像有了一种朦胧的、梦幻的感觉。

这正是江溶最具代表性的手法,保留少许工笔画传统面貌,融入了新的工笔风格和技法,加上写意,整个画面不失工笔画的微观精致。而那些由水雾带来的意境也正是江溶体现的,即融入中国古代文人画,讲究画外的东西,不再是简单地复制再现。

“艺术应该对传统发扬光大,同时适应当代审美。”也许就是这种理念的助推,江溶的绘画道路越走越远。

谈艺术人生

既是学生又是老师

江溶因为偶然的机会走上了创作的道路。上世纪70年代因机缘巧合他师从著名工笔画大师朱佩君,虽然朱佩君的工笔画遵循着传统的形式,但是他却对徒弟在艺术上的大胆创新和尝试持宽容态度,这就为江溶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现在,江溶也做了老师,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为止带过的学生超过七八百人。因为学习工笔画入门容易成就难,要心静、更要心境,在当今浮躁的社会谈何容易,所以学有所成的并不多。在江溶看来,画家在教的同时也是学的过程,“教与学是对知识更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自己不断的吸收新的观念、技法,才可能面对学生答疑解惑。所以我不仅跟前辈大师学,也向我的同辈乃至学生们学习,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江溶认为,一个成熟的、敏感的画家应该善于把自然物象转化为绘画语汇;一个难能可贵的画家是对自己的否定和颠覆;一个完整的画家是既要有自己的导师,又要有自己的学生,形成完整的传承关系。

谈面对质疑

既是观者又是画者

质疑一:线条才是工笔画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命脉,如果工笔画一味追求西方写意手法,重视色彩、形式,而忽视了线条的存在,是否丢失了古典血统?

江溶说田:像《女史箴图》《韩熙载夜宴图》《水图》等都是工笔画登峰造极之作,它们的地位毋庸置疑。但绘画艺术是发展的,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创作古典工笔画的环境,而且工笔画的写意性融合,不是单纯地模仿西式画法,而是在观念上的一种借鉴。画家应该站在接受者的角度,与观众产生互动。

质疑二:“画家应该站在接受者的角度,与观众产生互动”是不是意味着画家在取悦观赏者甚至是买家,并没有忠实于自己?

江溶说:这并不矛盾。画家应该关照现实,同时强调个人意志。作品与现实、个人意志的关系是多元的,有的画家追求全方位的表现出来,有的画家追求某一方面,看似效果不一样,其实都是三者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比如绢扇绘画只是众多绘画材料中的一种而已,唯一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画家的表现手法,而画家只是社会的一个小众群体而已,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所创作的作品完全是时代的产物。

注释:绢本,是指画是画在绢上的;设色是与水墨画区分的,因传统国画,很多是只用水墨,用了颜色的就叫“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