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是历史悠久的语言,从古至今衍生出了无数的名词,有些现在看似熟悉的词汇,在古代可能是别的名称,甚至与他的形象完全不合。其中,在唐朝的时候,对于万兽之王有个特殊的名称,就叫做“大虫”,究竟勇猛的老虎为什么被称呼为虫呢?背后就有一项典故。
▲老虎在古代被称为“大虫”。(示意图/翻摄自Pixabay图库)
“大猫”是老虎的别号。虎是猫科动物,长得像猫,比猫个儿大,故得此称。古时,老虎还有一个绰号:大虫。
《水浒传》写宋朝梁山好汉的故事,其中武松打虎的故事很出名:“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尽平生之力只顾打……”可见在那时,管老虎叫“大虫”是约定俗成的。
古籍记载,东汉班超从京都洛阳出使西域,众人都道,此行山高路远,十分凶险,班超慨然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可见在汉魏时期,老虎还叫老虎。
关于“大虫”一词,其中一项说法是源于唐朝,老虎被迫改名,因为它不凑巧地冒犯了皇室名讳。
中国古代极重视名讳。在人际交往中,为表尊重,不可直呼君主、长者、贤者之名,写字时也得避开其名讳,否则就算失礼。
展开全文
说到唐朝就是由著名李氏家族所建立,多位皇帝的姓氏都是李,其中唐高祖名为李渊,他的祖父就叫做“李虎”,李渊建立唐朝后,对皇室的读音都十分看重,所以一时起意,把老虎改名为了大虫。
李渊当皇帝之后,“虎”字成了忌讳,全国上下所有名字中有“虎”字的人都得改名,就连陪李渊一起打天下的“虎牙将军”,也将封号换成了“武牙将军”。
▲唐高祖李渊。(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老虎虽不是人,却在人间出没,自然也不能叫老虎了,那么为何叫“大虫”呢?原来,“大”这个词,是一种对生物的尊称,至于“虫”字的用途则是相当广泛,并不是限定在昆虫,许多东西都能被称为虫,相当奇特。
古典《尔雅》曾描述“或行或飞,或毛或蠃,或介或鳞,以虫为象”,意思就是无论是用走的、用飞的、有没有毛或鳞片等,都是一种虫。
除了唐高宗之外,关于“老虎”被称为“大虫”的典故,还出现在关于老虎的知名故事《武松打虎》中,就有一段形容“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額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三二十条路人性命”,当中的白額大虫,指的就是打额头的老虎。
有人引经据典,推论早在唐朝之前,老虎就叫大虫,理由是东晋志怪小说《搜神记》里提到“大虫”: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人犯罪,范寻就下令将其喂老虎,若老虎不吃此人,便将其释放,“故山名大虫”。
其实,山中有老虎所以山名叫“大虫”,跟老虎叫大虫还是有区别的,说不定《搜神记》里的“大虫”也是后世的唐朝人改的呢,你们说是不是呢?
参考资料:《尔雅》《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