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云 戎马生涯 常胜将军 细读 败绩

细读三国:常胜将军赵云的戎马生涯,真的未尝败绩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2 15:02:04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赵云是谁?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国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不夸张的说,赵云就是三国里的“顶级流量”之一,数千年来一直是最深受大众喜爱的武将,他的知名度甚至都可以说能盖过关二爷和张三爷。

而且这么一个人物,偏偏形象和口碑俱佳,简直完美!

(我曾经写过一篇介绍赵云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历史上真正的赵云是什么样的?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

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罕见败绩。

展开全文

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

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

七十几岁时仍为蜀汉先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因此在《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其形象是文武双全、近乎完美无缺的。

死后被后主追封大将军,谥顺平侯。

而且赵云更是被世人称为“常胜将军”!

但其实,赵云被称作常胜将军的称号在民间的确广为流传,最早的出处难以考证,明清一些学者在自己私撰的个人作品里有说到过,但也并未直接说“常胜将军”四个字,而是用诸如“身经百战未尝败”、“无敌之将”等来表述。

➢那么赵云的军事生涯中,真的没有败绩吗?

非也!

赵云唯一失败的一场大战就是,箕谷之战!

箕(jī)谷之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蜀汉赵云与魏国曹真发生的一场战斗。

在孟达被杀时,诸葛亮号称从斜谷出兵攻打都县,于是魏帝曹睿拜曹真为大将军”,派遣曹真都督关右,驻守郿县。

“蜀贼诸葛亮陈兵上邽,公拜大将军” ----《曹真残碑》

则曹真拜大将军不在明帝即位之初,而在帝知诸葛亮北伐后。

曹真残碑

同时有路军队从箕谷进发, 军队的统帅是赵云,没错,就是常山赵子龙。可是这次北伐他并不是真正的主力部队统帅。

赵云在箕谷率领少量军队作为疑兵,吸引曹真率领的魏国主力,使得诸葛亮放心在祁山战场作战。

但马谡在街亭被张郃击败,赵云的疑兵也被暴露,从而导致整个北伐的失败。

➢赵云兵出箕谷有何目的?

以赵云、邓芝统领一支人数相对较少的队伍从箕谷出发,目的是吸引魏军主力部队,让诸葛亮亲帅的主力部队在祁山打起来更轻松。

人数不能多,因为这一路本来就不是为了取得什么战绩而来的。

蜀汉本身士兵就少,所以大多数都要用在诸葛亮亲帅的主力部队上。

因为侦查技术的不发达,具体人数在一开始是模糊的,所以赵云部的人数一开始是没有人会怀疑的。

而且赵云身为蜀汉资历最老的将领,在魏军中的知名度是目前健在的所有蜀将中最大的,所以赵云统帅的部队在当时是肯定会被误以为是主力部队的。

➢赵云为何战败?

曹真派兵去箕谷与赵云交战,这位向来只会作为统帅躲在后方的大将军又一次派手下打败了赵云。

后来诸葛亮说过,“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所以必须要减兵省将,这是因为训练的新兵没有实战经验,也就是说还是不够强,所以才会失败,要不然“虽兵多何益?”

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在箕谷,赵云的人数是多于曹真部的,但是士兵的能力不如曹真士兵强(“兵弱敌强”),所以此战还是失败了。

而且疑兵是不会带着最精良的部队的,所以目前很多人都认为赵云部其实都是老弱病残。

这也与诸葛亮在文章中传达的思想一样:要让一部分能力不强的土兵来牵制敌人最强的部队,这也就相当于放弃了他们。

但是这样才能成功,如同孙膑在田忌赛马时让他以下等马对阵对方的上等马一样。

“知有所甚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

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

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之不能皆坚固也,处之而已矣。

兵之有上中下也,是兵之有三权也。

孙膑有言日:‘

以君下驷,与彼上驷;

取君上驷,与彼中驷;

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此兵说也,非马说也。

下下之不足以与其上也,吾既知之矣,吾既弃之矣。

中之不足以与吾上,下之不足以与吾中,吾不既再胜矣乎?

得之多于弃也,吾斯从之矣。

彼其上之有三权也。

三权也者,以一权而致二者也。

管子曰:‘攻坚则瑕者坚,攻瑕则坚者瑕”。呜乎!不从其瑕而攻之,天下皆强敌也。’”

----诸葛亮《兵法》

还有一点,赵云和邓芝两人驻军位置不同,联络不方便,从而导致无法快速应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面。

而在《街亭自贬疏》中,诸葛亮认为箕谷的失败是“不戒之失”,也就是戒备不严导致的失败。

赵云在箕谷的部队曾被曹真的大军打散,说赵云没有戒备可以说的通;

马谡街亭失败,诸葛亮撤兵,赵云也就没必要继续在箕谷做疑兵了,诸葛亮告诫赵云早做准备,但蜀汉军队深入山谷作战,书信军情往来不是非常方便,说诸葛亮没有告诫赵云或者说没有及时告诫赵云也是可以说的通。

而诸葛亮上疏是在追究自己的责任,所以“戒”的解释应该更偏重于“告诫”。

戒备即是在战场的形势从“大军多于贼”到“兵弱敌强”时必须做的戒备。

可惜很可能他们都还没发现自己的士兵远逊于敌时就战败了。

虽然失败了,但是赵云以自己优秀的能力和稳重的性格让部队的损失最小化,没有像那边战场一样大败。

他亲自断后,所有军资物品都没有被丢下,整个军队也没有出现街亭战场那样“士卒离散”的大乱。斜谷道直通汉中,赤崖又有蜀汉军的府库,为防止魏军深入,赵云将赤崖以北的栈道烧毁了一百余里。

所以在安全撤军后赵云得到了诸葛亮的赞赏,但是还是因为他烧毁了栈道和政治方面的因素而被贬官为镇军将军,不久病逝。

但是对于赵云箕谷之战的评价,历代多是评价赵云此战所表现出来的美德,少有战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