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庄 礼崩乐坏 一人 天子 弟弟

礼崩乐坏第一人郑庄公,杀弟弟,关母亲,打周天子,他怎么这么牛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2 13:16:02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杀,西周灭亡,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了。但是,东周统治下的诸侯国们不服从于周王室,周王室日益衰微,分封制土崩瓦解,礼崩乐坏之下,中国历史进入了五百年的乱世。

先是春秋,再是战国,在这五百年间,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人们思想解放,冲破了礼制的束缚后,出现了下克上的乱政。周王室内有乱政,诸侯国内也有乱政,从周天子到诸侯,从诸侯到卿大夫,最后到士大夫,所以才有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再到礼乐征伐自士大夫出”的说法。人们对权利的贪嗔痴是一切恶的根源。

但是,礼崩乐坏的第一人是谁呢?《东周列国志》已经给出了答案。《东周列国志》虽然是一本历史演义小说,不能作为正史,但是它与《左传》《春秋》《战国策》中记载的史实是有些重合的部分。

在它开始部分就指出了,周幽王无道,致使西周灭亡,平王东迁,之后就写出了礼崩乐坏的第一人——郑庄公。

天子无道是天子自身失德,但若是臣下犯上那就是破坏了周礼,周礼的崩溃才引起了春秋战国五百年间的乱世。人的欲望在冲破了周礼束缚之后,为名,为利,为权,为势,甚至窃国,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如洪水猛兽一样冲了出来。而打开这一切的第一人郑庄公被称为春秋小霸。郑国算是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主,只是郑庄公之后,郑国再无雄主,郑国从此衰落,最后竟然被韩国所灭。

展开全文

郑国

我们熟知的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还有一种说法是没有宋襄公和秦穆公,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但从当时霸主的最重要因素“尊王攘夷”来说,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的确算不上霸主,只是春秋后期,晋国、楚国和齐国都陷入了内乱。他们既没有尊王,又没有攘夷,怎么能说是霸主呢?而郑庄公的霸业比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早了五十多年。但郑庄公却没有被称为春秋五霸,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叛逆”,正是他的以下犯上,才打开了礼崩乐坏的魔盒。

寤生

首先,郑庄公的名字就预示了他的叛逆,也许,这个名字就预示着他的一生。郑庄公名叫寤生,相传是因为他母亲武姜生他的时候难产,一般都是头先出是顺产,脚先出来的就是逆,郑庄公就是脚先出来,所以才给他取名寤生,他的母亲因此厌恶他。母亲的偏爱也是导致他弟弟叛乱的主要原因。

正是因为他母亲不喜欢他,所以才屡次在他父亲郑武公面前劝说要废除他的太子之位。但是因为郑庄公是长子,又没有失德之处,如果只是因为他母亲不喜欢就废除他,废长立幼这可是大忌,所以郑武公没有同意。后来郑武公逝世后,根据嫡长子继承制,郑庄公就顺应继承了郑国的君位。

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位君主,郑国是周天子的兄弟之国,第一代国君是周宣王的弟弟姬友。其实从当时的诸侯国所处的位置就能看出与周王室的远近亲疏,郑国离洛邑最近,可见与周王室最亲近。

郑庄公的弟弟叫段,他们的母亲非常宠爱段。先是让郑武公废长立幼,在被拒绝之后,郑庄公即位,他们的母亲又让郑庄公把制邑封给段,郑庄公没有同意,武姜就让郑庄公把京邑封给段。这一次郑庄公没法拒绝了,于是就把京邑给了他弟弟段,因此他弟弟又被称为叔段。

弟弟反叛,郑庄公钓鱼

关于叔段谋反的事,郑庄公真可谓是春秋钓鱼执法的第一人,也创造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

叔段到了京邑之后就招兵买马,扩展都邑,差点赶上国都的规模,后来又要求西部和北部的边邑也要听从他的命令。按照礼制,这是不合法的,大臣们劝郑庄公不能这么纵容,但是郑庄公却说了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其实,郑庄公早就知道他弟弟的反叛之心,加之他们母亲的宠爱,里应外合夺取他的君位。如果早早的制止,就没有后来的谋反之事了,之所以没有制止,就是因为郑庄公想让他弟弟正大光明的谋反,然后自己再名正言顺的平叛,这样杀了他弟弟就是师出有名了。

试想一下,如果郑庄公早点制止他弟弟的野心,不给城池,不给兵马,流放他弟弟或者杀了他弟弟,那他就会得到了一个弑弟的名声,因为本身他弟弟又没有做出令天下人尽知的违背周礼的事,诛杀大可不必。但是如果他弟弟谋反,那他作为国君就是平叛,一样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名声。这算不算是郑庄公故意设计了一个大坑给他弟弟跳呢?

《春秋》中记载的是“郑伯克段于鄢”,历史就这么定论了。因为这件事,史官们却没有给到郑庄公一个好名声,反而指责郑庄公不是君子所为,故意纵容其弟弟走上造反的道路,来达到自己杀弟的目标。

这样的郑庄公是不是有些腹黑呢?

还有更腹黑的呢,接下来就是他囚禁母亲的故事了。

流放母亲

叔段谋反并不是他弟弟一人的过错,也错在他们的母亲武姜。武姜宠爱幼子,厌恶郑庄公,所以才导致了这一系列的事。郑庄公平定他弟弟的叛乱之事后,当然也要追究他母亲的责任。郑庄公把他的母亲流放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这一段在影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的表演特别动情。

我们经常在言情剧中能听到“此生不复相见”的名言,听起来多么浪漫的誓词,在历史中可浪漫不起来了,而是悲情。

在那个年代,还是尊崇周礼的时代,孝道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格。如果国君没有孝道,就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被世人诟病。

所以,后来在颍考叔的劝谏下,郑庄公就后悔自己的举动了,但是又不能真的到了黄泉才能相见,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挖了一条地道,地道的名字就叫黄泉,这样既没有违背自己的誓言,就见到了母亲,郑庄公母子又和好如初了。

这个故事是不是似曾相识呢?没错,就是秦始皇嬴政和他母亲赵姬的故事。嬴政说他母亲宁愿要情人都不要他,帮助嫪毐谋反,夺取嬴政的王位,这是赵姬的失德,所以天下人对赵姬的评价不好,但即便如此,流放赵姬也让嬴政背负了骂名。可见,古人有多么看重孝道。

在郑庄公和他母亲武姜的故事中,其实远没到流放的地步,郑庄公却给自己断了后路,还发誓不到黄泉不想见。如果没有颍考叔的劝谏和掘地见母,那郑庄公就会被贴上不孝之人的骂名了。

掘地见母

但真正让郑庄公成为礼崩乐坏第一人是他以下犯上,打周天子的事。

打周天子

割周天子麦子

郑国是周天子的兄弟之国,在诸侯国中和周王室最亲的国家除了燕国、晋国,就是郑国了。何况,此时的郑国才传到第三代。郑庄公即位之初,承袭了父亲郑武公在周朝的卿士的职位,对周天子是毕恭毕敬,就像对待父亲兄弟一样,有人对周天子不敬,郑庄公就会带兵攻打,为此他攻打过卫国、宋国。

后来,周天子为了平衡郑庄公过大的权利,提升其他卿士的地位,打算分权给虢公。为此故意冷落郑庄公,有意罢黜他在周王室的卿士之位。

郑庄公的做法是什么?他不是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反而派兵去收割了周王室的麦子,名义上是借麦,其实就是有借无还。到了秋天,又去收割了东周王畿的禾。周天子却有理说不出,作为周王室的臣子,郑庄公应该听从天子的命令,而不是以下犯上。所以说,郑庄公是不遵循礼法的第一人,他开了违抗周礼的先例。

周郑交质

除了收割周天子的麦子和禾,在这一时期,礼崩乐坏的另外一个事件就是周郑交质。指的就是周王朝和郑国互相交换质子。

因为周平王对郑庄公的不信任,让郑庄公厌恨周平王,为了证明他们之间还是互相信任的。周平王就把自己的儿子狐派去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这种做法让周王室的权威从此崩溃,从周朝建立之后,就从来没有过周王室的公子会去诸侯国做人质的事情。

周郑交质以后,郑庄公可以继续担任周天子的辅政,他们之间倒是信任了,却让周王室丢了脸面。

后来,周平王去世,在郑国做质子的狐回到洛邑准备即位,却没想到刚回去就病死了,于是狐的儿子做了周天子,就是周桓王。

射了周天子一箭

周桓王

周桓王和郑庄公的较量才是周郑较量的重点,这就是郑庄公以下犯上的又一件事,也是礼崩乐坏的标志事件。历史上称之为“繻葛之战”。

繻葛之战总结起来就是周天子领兵攻打不听话的诸侯,却被诸侯打了的事。

如果郑庄公能按照君君臣臣那一套,尊敬周天子,那周天子就不会讨伐他了。郑庄公即位之后,郑国的国力大增,打了卫国、宋国、陈国、蔡国,让郑国成了春秋第一个霸主。权利大了,就不会服从上级了,郑庄公自然藐视周天子的权威了。

周天子罢黜了郑庄公的卿士之位,郑庄公也不去洛邑朝见周天子了。周桓王为了维护周王室的权威和尊严,于公元前707年,亲自率领陈国、蔡国、卫国的军队来征讨郑国。

郑庄公这时候如果投降,向周天子认错,可能就没有后面的事了,可是郑庄公继续“叛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郑庄公派兵抵抗天子王师。

这场战争,郑庄公不仅打败了周天子率领的三国联军,在战场的混乱之中,郑庄公的部下祝聃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天子被射,这是周王室的奇耻大辱,从来没有过的事,从此以后,周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

周礼规定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但是繻葛之战,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了。原本只有天子拥有的权利,现在诸侯也拥有了,诸侯国之间开始了互相的征伐,不经过天子的同意,诸侯国想打哪个就打哪个,强国攻打弱小的国家从此变成了家常便饭。

诸侯国强大到威胁周天子了,周天子也无力征讨。周桓王是周朝东迁后的第二个周天子,天子之位便形同虚设了。所以说,东周刚开始就孬了,一颗孬了的种子也长不出强大的果实了。

从此以后,齐国、晋国、秦国、楚国互相争霸,大国称霸,小国灭亡,一百多个诸侯国慢慢地消失了,最终在几百年的无休止的征伐中演变成了战国七雄。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礼崩乐坏,周礼被践踏,周礼是那个时代的法,法都没了,还用什么来约束世人呢。

礼崩乐坏第一人毫无疑问是郑庄公,比起后来的春秋五霸,郑庄公比他们威风多了,敢和周天子作战,齐桓公、晋文公都要尊王攘夷呢。这么一位叛逆值和霸道值爆表的人,往正面说就是智勇双全,敢为天下先的智慧无双的政治家,往反面说就是春秋第一霸道腹黑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