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对白2》
平时,我会被高频次地问到一个有关实习的问题。临近大学毕业的学生,需要一个实习机会。去大公司呢,一是门路不太好找,二是店大欺客,不给实习工资就算了,还要实习生每月倒交 800 元。而且去了之后,据说也没有什么特别正经的事,主要是端茶倒水,履历上倒是会比较好看。如果去一个小公司实习,每月都能赚 3000 元工资。那么,到底选择大公司, 还是小公司?
我来告诉你们,如果是我,会怎么选。我会依靠我的两个“秘密武器”。
我的桌上永远会放一摞白纸,因为我思考的时候特别爱画图— 这是我的第一个“秘密武器”。最常画的图叫作“成本收益图”,其实就是一个特别简单的坐标系,横坐标是将要付出的成本,纵坐标是可能获得的收益。
我们可以对刚才那个问题从成本、收益这两方面稍作分析,然后把分析结果呈现在坐标系中,一目了然。
假定你去一个小公司实习 3 个月,月薪 3000 元,你要付出什么成本呢? 3 个月的实习,整个大学期间恐怕只有这一次机会,所以首先你要付出一个时间成本。有什么收益呢?先说薪酬,3 个月的工资是 9000 元,不少。还有别的收益吗?比如工作经验?小公司的成本意识一定非常强,否则很容易被市场干掉。那么,在成本意识很强的前提下,每月花 3000 元聘请一名实习生,一定不会承担培养你的责任,而会安排你干一个能够胜任的活儿。换句话说,你会得到若干项内容相对固定,而且在你能力范围内的事。这样的工作任务能让你学到什么呢?几乎什么都学不到。
再说大公司。先看成本,除了唯一一次 3 个月的实习机会, 还有每月 800 元“学费”,以及给诸位前辈端茶倒水。那你能获得什么呢?假定每天工作 8 小时,端茶倒水,总共半小时,
足够了吧?那就意味着你还有 7 个半小时的时间可以学习。学什么?自定义。大公司往往不给实习生安排一个固定的活儿,这其实是对你们最负责任的表现,因为你想学什么都有机会。各位同学都是学传媒的,假定你们去一个电视台实习,想一想可以学什么?比如后期编辑,太好了。可能是真实发生的新闻,也可能是一个综艺节目,你可以参与编辑、制作,然后在电视上播出。要知道,如果买一个后期编辑的线上课程,比如教你“如何编一个网红视频”,大概 5 天的费用是 2000 元。
展开全文
在电视台实习,还可能学到什么?有些看起来劳神费力的事,本质上,也是在增加你的经验和资源。比如电视台都有一项工作—联系嘉宾。给你一个名单,你来给嘉宾或其助理打电话,联系采访或录制节目,确认时间及各种周边事务。你问问自己,如果不在电视台实习,有机会接触那么多人吗?你有他的电话,有他助理的电话,还有机会跟他本人对话,为他做好服务工作。如果你进了一个不错的栏目组,3 个月之内,嘉宾名单能填满两张 A4 纸呢,这是在别的地方花钱也买不来的。如果我们把以上情况分别画成两张“成本收益图”,放在一起对比,就会发现:小公司,用你 3 个月的劳务输出(成本)换 9000 元(收益);大公司,用 2400 元和 3 个月的时间(成本),换 66 个工作日、每天 7 个半小时的“自定义学习时间”。所以,下次做选择之前你就很清晰了,“自定义”的机会非常值钱。
但这不是思考问题的全部依据,我还有第二个“秘密武器”。经济学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机会成本”。
经常有人问我,选 A 还是选 B,其实,世界的真相通常不只有眼前这两个选项。在 A 和B 之外,你要衡量一下是否还有 C、D、E、F 等可能性,而它们所产生的收益,就是你只在 A 或B 中做选择时,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比如,你去小公司实习,3 个月赚 9000 元,对于学生来说的确不少。但是,如果你不去小公司实习,有没有其他方式赚到同样的收益呢?我想告诉你,在今天这个时代,如果你只想赚钱,有大把的机会,甚至不止 9000 元。
反过来,你在大公司实习,花 2400 元,用 66 个工作日能获得的经验和资源,却不是在市场上很容易换到的。只要你“自定义”得足够好,我向你保证,大公司是一个经济更优选的方案。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 :不是没机会,是你不会“自定义”。那么问题来了 :怎么建立和增强自己的“自定义”能力呢?我认为,要学会问自己问题。
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何在?
首先你要形成一个概念 :一个人初出茅庐的时候,你擅长什么不重要, 这个平台擅长什么、你身边的人擅长什么, 才是最重要的。在探讨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实习的问题时, 有人认为, 去小公司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项, 但实际上, 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所谓“长项”又能长到哪儿去呢? 除非你是个天才,而这个概率并不高。所以,你要考虑的是, 在哪里更利于你见识别人的长项,因为那才是你需要自定义学习的内容。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我刚到央视的时候,首先判断了一下,央视的长项是什么。很多人认为,央视的长项在于, 那是一个很高的平台,就像一个山顶,还打着探照灯。往探照灯下一站,就能被所有人看见。对不起,探照灯下那个位置, 不是你想站就可以站的,主动权不在你。主动权不在你就意味着“自定义”无效。
所以,在寻找平台长项时,一定要考虑自己是否拥有主动权。这时,我发现央视有一个其他平台无法匹敌的优势 :它可以让你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接触到无数在其他地方或许一辈子也见不到的人,听到太多有意思、有分量、有价值的观点。这件事的主动权在你,只要你愿意去现场,愿意做采访,好像就不太可能被阻止。
我刚到央视的时候,在 CCTV-4《中国报道》当记者和编导。这是一个日播栏目,每天 30 分钟嘉宾访谈。一部分嘉宾是中国顶尖专家,分析国内、国际问题 ;另一部分嘉宾是司级的部委官员,解读中国重大政策。你想想,作为个体,得是什么身份才能每天见到这种级别的人呢?怎么也得是国家智库吧?但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就拥有这样的机会。于是,我启动了我的自定义学习模式。
我的大学主修专业是德国语言文学,工作半年后,我意识到经济学很重要,决定自学经济学。因为栏目几乎每天都邀请经济学家来做嘉宾,我会请他们给我推荐教材。然后,我一边自学,一边做书上的习题。再有经济学家来做嘉宾的时候,我就请他帮我看看题目做得对不对。这是非常重要的自学能力。现在,我要告诉大家,“自定义”的第一个灵魂问题是什么。当你们去一家企业面试的时候, 在被问之余, 一定要反问对方一个问题 :“贵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因为,这就是你将要主动学习的领域。敢于反问面试官的人,通常会被加分。
请问,你是怎么看我?
很多人问 :成功有捷径吗?常见的回答是 :努力就是成功的捷径。但是我还想补充后半句—少走弯路,别掉坑里, 就是最重要的捷径。
怎么才能少走弯路呢?我和大家分享个故事。
前不久,讲述中国女排的电影《夺冠》上映,电影里有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一个人,就是郎平。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的时代,正是我的少年时代,也是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建成的时代,她对我很重要。
电影里有一个情节,把我深深地打动了。郎平作为中国队主教练,带领女排队员们参加里约奥运会,小组赛第四,这意味着在 1/4 决赛中,中国队要直接面对一个强劲的对手— 当时排名世界第一的巴西女排,而且是在对方的主场。这场仗, 实力上有差距,心理上也有落差。到底是输了回家,还是能再往前走一步?女排姑娘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比赛前一天,郎平给主攻手朱婷发了一条短信,告诉她: “我带过很多运动员,遍布世界各地,你是其中最令我骄傲的一个,只要站在场上,你就是最好的。”此前,郎平曾经问过出身农村的朱婷,为什么要打排球。朱婷先说是为父母,又说是为自己,希望自己成为像郎平一样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夜的这条短信中,郎平又加了一句 :“你不需要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在真实生活中,朱婷的确收到过郎平的这样一条短信,或许言辞上稍有差别,表达的意思的确如此:你很棒,你能行。接下来,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中国女排以 3∶2 赢得了那场艰难的比赛,并且最终拿到了里约奥运会的女排冠军。当时,这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结果。比赛结束后,郎平和朱婷紧紧抱在一起……
好了,回到刚才的问题。少走弯路就是最重要的捷径,怎么才能少走弯路?去找你前方的那个“背影”。对于朱婷来说,走在她前面、一路引领她鼓励她的“背影”就是郎平。或许有一天,她会站到郎平身边,甚至还会走到郎平的前面,但是那段被看见、被指引的路途,是特别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