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沈从文,晚年为何没有新的作品出现他是放弃写作了吗
题主好!著名作家沈从文从弱冠之年直到耄耋之年,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他的作品合集超过八十本,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
但是,现在很多网友认为,沈从文最著名的小说只有《边城》一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首先说明的是,一名作家在其创作生涯中,哪怕仅写出一部传世之作,已然是光宗耀祖的事了,更何况沈从文堪称著作等身。
试看今日歌坛,仅凭一首歌唱遍天下的歌星歌手比比皆是。而一首口水歌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岂可与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等量齐观。
再来说说沈从文这个人。沈从文(1902年~1988年),湖南湘西人。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曾于87、88连续两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主要文学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文论集《云南看云集》等。
沈从文的奋斗史说起来也是相当励志的。1923年秋,怀惴当兵5年赚得的全部收入27元钱,20岁的沈从文开始了他的北漂生活。当时还只有小学文化,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会使用的沈从文,初生牛犊不怕虎去报考燕京大学,燕京还挺有人情味的,看他基础太差,将已收取的2元钱报名费退还给了他。
但是沈从文没有气馁,他继续留在北京,通过熟人找到一处不用花钱的小旅馆住下。后来的日子里沈从文馒头就咸菜,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便是去图书馆看书写作。而这种小白,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自学,居然成功地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边城》写于1934年,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用古朴而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因《边城》的巨大成功,沈从文获封“乡土文学之父”。《边城》被译成美、日、英等四十多种文字出版,被十多个国家选入大学教材。可以毫不夸奖地说,一部《边城》奠定了沈从文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中国古代服饰】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沈从文的工作重心由文学创作转向服饰文化研究。到1981年,他历时二十余年写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
这是一部系统考证中国服饰文化的学术专著,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至今仍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著作。
它倾注了沈从文晚年的全部心血,它同时也让作家身份的沈从文站上了另一个全新领域的制高点,受人敬重,让人仰视。
为什么近几年郭敬明不出新书了
因《幻城》这部小说被大家熟知,后来又出版《岛》系列杂志;《最小说》等刊物,一度让郭敬明成为80后优秀的商人作家。
郭敬明因为前期他奋斗了努力了有资本了,所以后期郭敬明的工作重心转移了。因为写作需要深厚的知识储备,需要灵感。最苦的是文学创作,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
郭敬明赶上好时代了,他们拥有庞大的粉丝市场。90后是电影市场上的主力消费军,可谓是得90后者得天下。名气给他们带来了经济效益,他们之前创作出来的作品就够他们用好多年了,靠重印的版权就能赚很大一笔钱。
郭敬明又有最世公司,他下面有很多写手,每年出的书所创造的价值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什么还要辛苦的自己写书呢?
郭敬明是个很有头脑的人,他要把自己的作品和自己的价值达到最大化。拍电影可比写书赚钱多了,近些年来—部分作家们纷纷涉足影视业。郭敬明也不例外,因《小时代》这部电影,郭敬明在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中国新片最佳新人导演奖。真是名利双收呀!
为什么现在买个报纸和书都难了,街上很少有售卖的了
如今在街上想买个报纸或书确实难了,往往连找几条街连个报刊亭都找不到,即使幸运的找到一家,但里面也无想要的报纸可买,报刊亭里无报纸,已成了现今一大怪象。适应了快节奏的我们,如今想在大街上读本报纸小舔一下都成了奢望。
究其原因,现在在街头买份报纸都难了,原因有三:
1,街头报刊亭减少了:
报刊亭作为一个城市特殊的文化符号和便民窗口,如今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消失不见,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亭都在大面积减少,有的城市报刊亭几近消失殆尽,它所代表的一种文化也随之消失。让很多热爱阅读杂志报刊的读者愁上眉头,也让当地市民为之叹息。
报刊亭除了给市民提供方便之外,也是当地街头形象的一种延伸,一种城市文化的积淀,应当成为全民阅读习惯不可却少的一部分,盼着报刊亭能尽早回到街头巷边,回到市井人们生活当中。
2,报纸本身发行量的萎缩和有计划缩减:
报纸杂志长期以来都是人们传递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已不再单一,往往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掌控和需求。纸质载体在街头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由于人们不再依赖纸质媒介,报纸杂志的发行量急剧下滑,从成本核算上,报刊的发行方自然会控制生产成本,节约发行成本,以至于缩减或放弃城市报刊亭的报刊零售终端,导致现在在街头想买份报纸都难了。
3,阅读习惯的改变: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宝贵,有点时间往往用在了业务往来,交际应酬上,鲜有空闲在街头读书看报,必要的事物在手机上就能完成,纸质报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自然也慢慢地从我们眼前消失了。以至于现在在街头买份报纸都难了,也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