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震 带伤 开国 阵地 中将

开国中将张震回忆带伤到一线阵地调研考察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2 05:27:03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8月5日,我主持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会议总结时,我重点讲了我牢固确立军队永远是一个战斗队的思想,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停战以后部队可能出现的松劲情绪。我认为,朝鲜战争虽然结束了,但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是难以避免的。身为作战部长,深感有必要深入我军一线部队调查研究,更多地了解敌人的作战特点,研究敌人的阵地设置情况,进一步总结作战经验,以备今后。为此,8月9日,我电呈彭总、黄副总长并报志司,请求到一线阵地调研考察,军委、志司很快复电表示同意。邓华代司令员也打来电话,约我与他同行,商定11日出发,先到东线,因为夏季反击作战的重心就在这里。

谁知,出师不利。刚刚到54军考察一天,8月12日在去轿岩山高地途中,因是坦克越野道路,前面行驶的汽车刹车不灵,迫使我乘坐的车后退下滑。我看到旁边是深谷,为了减轻车子的承重,防止继续下滑,便跳下汽车。不料,汽车司机猛地一个掉头,刹车不及,轮子从我腰部轧过,头部也被重重地撞了一下,疼痛难忍。随行的医生当即给我注射厂吗啡,就这样,我在路边昏睡了3个小时,后被送回54军车部。军长丁盛腾出自己的住所,作为临时病房,副军长吴瑞山也来照顾我。志司对我的伤势十分关心,马上派来医疗队,进行抢救,使我逐渐脱离了危险。

尽管伤病突如其来,我仍坚持既定的调研考察计划,因为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我在54军休息了几天,执意于8月16日去9兵团司令部。由于我既不能坐,也不能躺,为了减轻途中的颠簸,医疗队想了个办法,找来一辆卡车,在车厢里铺上厚厚一层沙子,让我趴在上面。卡车整整走了一天,黄昏时才到达9兵团司令部的所在地—平康东北的紫霞洞。在这里,华西医院的杨教授、川东人民医院的陈医师和江苏医学院的刘教授,为我会诊。

他们都是从各医疗团抽来的专家。24军得知此事,也派来卫生科科长吴质,精心照顾我。在紫霞洞休养了一周,伤势稍有稳定,我即坚持要专家们回到自己的岗位,因为志愿军还有更多的伤病员需要他们。

我受伤的消j自、传到国内,总参首长数次来电,询问我的伤势,是回国治疗还是继续调研考察,由我自己根据伤情决定。我给王尚荣发了电报,告以我的现况和到第一线阵地调研考察的计划,表示要坚持完成调研考察计划,决不能因伤而放弃在朝鲜战场上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机会。

志愿军首长对我也很关心,发电动员我回国休养。8月27日,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和20兵团政委工平、3兵团司令员许世友,一同来看我,劝我还是赶快同国,好好休息一段。他们还风趣地和我开玩笑:你参加夏季反击作战,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保重身体,留下本钱啊。但我认为机会难得,仍然坚持履行原计划。当日,我拟就详细的调研考察计划,上报总参和志司。第二天,志司来电话,说北京同意我的计划,推迟3个月回国。

展开全文

24军原定9月份要开师以上干部会议,总结夏季反击作战经验,同时召开庆功大会,表彰英模。尽管我的伤势恢复很慢。但觉得届时应赶回参加,乃确定8月29日启程。正准备出发时,发现汽车不见了。一问,方知是邓华同志交代司机把汽车开走的,目的是要我在这里多休息几天。我非常感谢他的关心,但去意已决,便仍坚持要走。医生、护士、警卫员都来相劝,我还为此发了火。他们见拗不过,只好送我上路。路况不好,高低不平,躺在车上,颠簸了一天,到达24军军部的新驻地钵山洞时,我几乎昏迷过去。大家用担架把我抬下了车。

在钵山洞,仍然头痛剧烈,不时陷入昏迷,怕光,恶心,没有食欲。呕叶不已。为了使我尽快恢复健康,从9月6日到1日,军机关的同志每天给我输血,总量在4000毫升以上。是同志们的热血使我坚强地站了起来,坚持参加了师以上于部会议、庆功大会和军的主要工作活动。在这里,我和大家一起度过了 1953年的国庆节。

国庆节过后,我即启程,开始实行推迟了40余天的调研考察计划。首先到了开城,在这里碰到了李克农副总长。他兴致勃勃地给我详谈了谈判的经过,分析了美国、南朝鲜一方执行停战协定的前景,特别强调外交斗争是军事斗争的继续,军事斗争是外交斗争的后盾。他的谈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随后,我到了19兵团、46军、1军、23军、16军、20兵团、68军、54军、21军和3兵团,还到了朝鲜人民军的一些部队,了解了大量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勘察地形,是我此行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虽然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毛主席指示我们,仍应提高警惕,防止敌人可能作出的勘察地形,是我此行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虽然签定了停战协定,但毛主席指示我们,仍应提高警惕,防止敌人可能作出的挑衅。作为军委作战部,对新的作战计划要有必要的准备。为此,我到了军事分界线我方一侧的主要战略要点,到了朝鲜的东西海岸。通过实地查看。进一步熟悉了地形特点,对于如何对付敌人可能的再次入侵,心中有了底数。

停战协定签署后,根据防御的需要,我军正在构筑工事,进行阵地建设,同时也借鉴朝鲜战场的经验,搞好国内的国防筑城,我把研究敌我双方的阵地建设、工事构筑,作为考察的.义一个重点。为此,我在开城实地查看了成川江、汉川江两岸的工事和炮兵阵地。每到一个部队,我都要详细了解阵地建设情况,就近杳看美军遗留的工事,研究其特点。在46军驻地,我查看了美军在坪村南山修筑的工事,印象很深刻。该工事为蛇形坑道,厚达7米,甚为坚固,有两个出口,均与地堡相连,下面还有休息室,交通壕带有掩盖,使我攻上去后无地物可利用,易遭敌榴霹弹杀伤。我军攻占该阵地时,平均每公顷发射了528发炮弹,火力密度是相当大的。

学习、总结志愿军部队的作战经验,是我调研考察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前面讲到的《学习志愿军的作战经验》一文中,我就提出:“必须从朝鲜战场上去透彻了解美国侵略军的情况,去摸熟敌人的战役组织与战术指挥,以至小的战一斗动作。”这次到第一线,时间比较充裕,使我有可能集中精力做这件事。我与领导干部个别交谈,与基层干部集体座谈,实地查看战场,具体剖析战例,获益颇丰。

从作战指挥的角度,我感到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

在战斗队形上进攻时要采取分梯队、分波次、多箭头(多路)冲锋的战法,要适当减少纵深配备。过去,我们总是强调进攻要分为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但在朝鲜战场上,对手的炮火比我们强,第一梯队卜去后,第二梯队极易受敌人的拦阻射击,上不去,而且伤亡大,故在队形上以采取一线配置为好,即使区分两个梯队,第二梯队的位置也应向前推进,适当靠前。

在突破方向的选择上,应以侧翼为上。因为美军工事坚固,从正面攻击较为困难,伤亡太大。

在步炮协同上,火炮要尽量向前配置,要有重点,对重点目标的火力,要加大密度。在夏季反击作战中,67军在与南朝鲜军首都师争夺十字架山阵地时,炮火准备重点突出,主峰密度达每公顷538发,其余则150至300发不等,创造了我军转入防御以来一次战斗歼敌一个团大部的范例,奠定了夏季攻势中大规模突破作战的战术基础。

调研考察结束后,我干11月14日来到志司,向邓华代司令员和李达参谋长汇报了考察的情况,尔后回到24军军部,向梁金华交代了军里的工作。此时,军委已任命他为24军军长。24日,军里召开晚会,欢迎我学习考察归来,同时也欢送我回国。

26日,我告别半年多来并肩战斗的战友们,告别朝鲜的山山水水,启程回国,29日回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