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画 沉淀 教授 走进 世界

沈语冰教授二十年沉淀之作,走进马奈绘画中的世界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2 05:16:02 浏览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如果你去过巴黎奥赛美术馆,你一定会对大尺幅的《草地上的午餐》《阳台》《奥林匹亚》记忆犹新。马奈的作品,绝对是展厅里最出跳、最能抓人眼球的作品。印象派画家德加曾说:“马奈比我们所知道的要更伟大。”马奈的绘画所呈现的是一种视觉的真实,画中的故事变得扑朔迷离,人物的感情和性格也变得不再明朗,画面空间越来越平面化,整幅画就像是正在演奏中的美丽悦目的色彩交响乐。

如果你对马奈感兴趣,想要了解印象派和西方现代绘画,那不妨看一看这本《图像与爱欲:马奈的绘画》,由艺术史家和美学鉴赏家沈语冰教授二十年沉淀而著,是一部国内不可多得的关于马奈研究的专著。

图像与爱欲

马奈的绘画

沈语冰 著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限量作者签名本

本书围绕上述问题,试图综合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的跨学科视野,对马奈艺术生涯中几个重要的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全书以六个公共讲座为基础,将马奈研究的海量文献与作者个人洞见融会贯通,学术和可读兼具。此外,书中配有精美的插图百余幅,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文中内容,也可以帮助读者愉快地欣赏马奈的作品,犹如置身于美术馆之中。

1.

别具一格的讲述方式

带领读者步步趋近马奈的绘画

书中,作者抛开寻常艺术通史作品的讲述方式,不以生平事迹入手做线性叙事,而是特别挑选了马奈的经典作品,或著名或小众,从不同的角度聚焦马奈美学方案中的现象学面向,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技巧大师和前卫艺术家的作品中展现出的梦幻和爱欲本质。

如何趋近绘画:

以《在花园温室里》为例

展开全文

在一般的艺术通史或外国美术史教材里,几乎从来不讲这幅画,因为这不是马奈最出名的作品。即便它非常小众,其中的内涵却极其深刻。

沈语冰教授以此作为开篇,通过图像志等读画的方法,带我们逐渐深入画作本身。当我们读懂这幅画后,会对马奈所处的社会状况有进一步的理解。

家庭罗曼史:

《草地上的午餐》及其他

《草地上的午餐》是马奈早期非常出圈的画作,它有伤风化的内容成为巴黎人和媒体热议的对象,这也让马奈一夜成名。然而他创作这幅画的动机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创作这幅画的?

在这一篇章中,作者将目光更多集中在马奈的家庭背景上,通过阐释“家庭罗曼史”理解其中的寓意。

巴黎的恶之花:

《奥林匹亚》研究

《奥林匹亚》的构图和造型明显取自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但马奈对其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和重建,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两件作品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差异?

美国批评家格林伯格认为,从马奈开始,绘画开始走向平面性。在这一章中,作者围绕《奥林匹亚》探讨马奈绘画的平面性,以及挖掘画作背后的社会环境和艺术生产背景。

亲密的艺术:

马奈的莫里索肖像系列

在本章中,作者以莫里索的生平与创作为线索,从马奈与莫里索的亲密关系、画家和模特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向我们解释画作中沉默而激烈的情感。

摄影与现代视觉机制:

印象派的诞生

马奈曾说:“凡是没有精神的东西都毫无价值。”在这一章中,作者注入了更多哲学讨论,通过讨论现代艺术产生的视觉机制,将解读马奈绘画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还阐释了摄影发明与绘画之间的矛盾关系,同时列举了德加、塞尚的画作,比较了马奈与他们对于这种矛盾的处理方式。

诗人、女性与鲜花:

马奈的交游及最后的作品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将镜头拉到马奈生平中遇到的文人雅士身上,从他们的文学作品与马奈为他们所作的肖像画中,侧面展现马奈作为画家的艺术追求。

此外,“女人”与“鲜花”的主题也出现在马奈的作品中,他用象征春天的鲜花、正当青春和美貌的女子,描绘现代生活,完成生命最后的绘画。

2.

跨学科的视角分析

沈语冰教授将马奈研究的海量文献与个人洞见融会贯通,从风格分析、图像学、(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绘画理论、精神分析、艺术社会史和视觉考古学等研究视角出发,将中文领域欧洲现代艺术研究的现状,从通史和导读提升至专题研究的水平,既具有公共讲座的明晰性和可读性,也不乏学术研究的深度和高度。

3.

百余幅高品质清晰画作与书信,尽显细节

4.

300多条注释

拓展关于马奈研究的专业解读

书中每章结尾均列有相关注释,帮助我们更好理解马奈画作的意义。

如第二章中提到《草地上的午餐》中一男子在户外戴了一顶室内头巾帽,而马奈许多画作中都出现了类似的室内戴的无边便帽,马奈作为上流社会人士不可能没有注意到这点。

沈语冰教授对此提供了另一条认为其合理的解释:也有学者认为马奈两兄弟为原型的那位绅士所戴的无边帽,象征着父权从马奈父亲奥古斯特向儿子们的转移。

* 本书更多细节

作者简介

沈语冰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哲学系主任。曾为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世界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19与20世纪欧美艺术史、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研究,独立或合作翻译西方现当代艺术史论经典二十部。

专著《20世纪艺术批评》《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分别获得教育部第四、八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译著《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专著《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分别获得AAC第八、十二届“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年度艺术类出版物提名奖。

* 沈语冰作品推荐: 洞察艺术的方方面面,让艺术回归本身

目录一览

前 言

第一章 如何趋近绘画:以《在花园温室里》为例

第二章 家庭罗曼史:《草地上的午餐》及其他

第三章 巴黎的恶之花:《奥林匹亚》研究

第四章 亲密的艺术:马奈的莫里索肖像系列

第五章 摄影与现代视觉机制:印象派的诞生

第六章 诗人、女性与鲜花:马奈的交游及最后的作品

参考文献

插图目录

人名索引

试读章节

让我们重新回到马奈的画面中来。在马奈的画里,我们看到他有意识地把那位女士安排在光线里,十分光鲜亮丽,又将她安排在鲜花丛中,周围都是盛开的鲜花。而且,马奈似乎有意识地把鲜花的色彩画得非常单一,并以此色彩来刻画女子的脸,一样的粉色和玫瑰红。他似乎有意识地强调了二者的关系,几乎没有色差,是用了同一次调好的颜色来刻画二者。当然,这并不代表马奈只用了一次就画好了这幅画。待会儿我会揭示马奈究竟让这两个模特摆了多少回姿势。

但是,马奈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他并不总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反复刻画——那会变得非常笨拙或匠气,而是刮掉重画(要是他不满意的话)。

因此你仔细看这个女子的脸部,色彩十分通透,竟然不像是油画,而是水粉!在对鲜花与女子的色彩配对上,马奈煞费苦心。他只用了两种色彩,即粉色(花瓣与脸蛋)和玫瑰红(花心与红唇),就将鲜花与女子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其中的精神分析意味,我将在下文详加辨析。而眼下我们只说色彩关系。色彩关系,当然属于形式范畴。

有意思的是,马奈把那位女子耳朵里的阴影部分也画成玫瑰红,以显示其肌肤特别娇嫩,好像可以看出毛细血管里的血液在流动。这似乎已经达到夸张的地步了。画家为什么要这样夸张?为什么要把耳朵里的阴影画成玫瑰红?基本上可以断定,他想要将她的脸与旁边的玫瑰花配合起来。

《图像与爱欲:马奈的绘画》新书分享会

▼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活动详情 ▼

如有转载需求,可关注公众号后

点击 “联系我们” 进行申请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账号

公众号

微博

书友会

哔哩哔哩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