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唐诗三百首》中,收集的杜甫的诗远超李白、王维等大诗人
现在通行本《唐诗三百首》共选诗三百一十三首。全书共收作者七十七位(包括“西鄙人”和无名氏),选诗最多的四位诗人是杜甫、李白、王维、李商隐。
杜甫39首,五古5首,七古9首,五律10首,七律13首,五绝1首,七绝1首;
李白29首,五古6首,七古9首,五律5首,七律1首,五绝3首,七绝5首;
王维29首,五古5首,七古3首,五律9首,七律4首,五绝5首,七绝3首;
李商隐24首,七古1首,五律5首,七律10首,五绝1首,七绝7首。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杜甫选诗39首,超过排在李白和王维10首,在本来选诗就不多的《唐诗三百首中》,确实是“远超”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小楼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唐诗三百首》的选诗偏重律诗,而杜甫代表着唐代律诗的最高成就。
《唐诗三百首》中,按体裁分类,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其中 :
五古四十首,其中乐府七首;
七古四十二首,其中乐府十四首
五律八十首,
七律五十一首,乐府一首;
五绝三十七首,乐府八首;
七绝六十首,乐府九首。
《唐诗三百首》的313首诗中,律诗占了131首,古诗跟绝句都没有达到100首。在131首律诗中,杜甫占了23首,远超李白和王维,李白的主要成就是古诗和绝句,这样的选诗比例是合理的。
其次,杜甫留存下的诗也远多于李白和王维。
杜甫留存至今的诗有一千四百多首,李白留存至今的诗一千首左右,而王维留下来的诗只有四百多首,对于顶尖的大诗人,存诗越多,好诗就越多,被选入《唐诗三百首》的诗自然也就越多。
再次,杜甫诗的内容更符合封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从唐代以后,各个王朝都是以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读书人读书取仕,自然要以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诗人作为自己学习的典范。
从三人的称号就可以看出,诗仙李白偏向道家,诗佛王维偏向佛家,只有诗圣杜甫才是最标准的儒家诗人。诗圣的称号显然已经树立了他在传统文人心中最为崇高的地位,《唐诗三百首》作为普及的读本,当然要多选杜甫的诗。
王维写了哪些诗词你对此如何欣赏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一生留诗四百余首。王维的诗题材相当广阔,大体可分三个方面:政治诗、边塞诗和田园诗。
政治诗 主要指他早年写的一些抨击权贵、不满现实的感遇诗,如《寓言》(二首)、《偶然作》(六首)等。由于曲折砍坷的经历,他既缺乏李白的叛逆反抗精神,也缺乏杜甫的爱国忧民品德,相比之下,后两类诗作影响更大更广。
边塞诗 王维的边塞诗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相当突出的,如《少年行》《陇西行》《燕支行》《陇头吟》《老将行》等。举一首人们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尤为人所传涌,甚至后来的《红楼梦》里,写香菱跟黛玉学诗的情节,也详尽地描写了香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王维善于描摹边塞的风景,这两句诗把大漠向无尽的远方伸展,视觉广、景深长,给人以开阔、广袤、深邃之感。并用“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有了立体感、和落日余晖,显示出浑然一体的雄阔气象。
田圆诗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大多是在后半生写的,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绪,主要倾向是消极的,但也不乏大量的优美诗篇。
王维的审美情趣极高,以致后来苏轼赞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如《山居秋暝》《鸟鸣涧》《山中》《竹里馆》《鹿柴》《新晴野望》《渭川田家》等等。举《山居秋暝》来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更是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秋雨之后,小山村的傍晚,明月透过松枝,石上清泉淙淙……这样的诗句读来,犹如清新空气扑面、令人心旷神怡。
另外,王维的抒情诗也非常具有感染力,如《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被后人评为唐绝句之冠的送别诗,用“朝雨“、“轻尘“、“客舍“、“柳色“一系列的铺垫,哄托出劝酒送别的浓厚气氛,使得最后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是那么强烈地感染读者。
总之,王维的诗歌在盛唐诗坛占一席之地,对后世诗歌的影响难以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