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孤烟
北伐“铁军”究竟是哪支部队?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第4军,一说是叶挺独立团。到底哪种说法更客观呢?
应该说,两种说法各有道理,说是第4军更加准确,但第4军的战果有一半以上是靠叶挺独立团打的。
在北伐战争中,两湖战场是主战场,唱主角的正是第4军。该军从广州出发,一路连战连胜,打到武昌城下时,已是威名远扬。广州当地报纸称第4军“将吴贼精锐全数扫灭,铁军之号,遂扬溢于湘鄂间矣”。而第4军之所以忠勇无敌,是因为有“训练有素”、“军民合作”、“指挥得力”、“官兵用命”四个原因。
1926年10月10日,第4军攻克武昌,全歼守敌1万余人,之后又在赣北击败孙传芳。至此,第4军在半年时间里转战数千里,连打7个大仗,战果之辉煌冠绝诸军。到11月下旬, 第4军从江西凯旋,回到武汉,粤侨联欢社把在汉阳兵工厂所铸造的一面铁盾送给第4军,铁盾的正面就铸有“铁军”两字。
这面铁牌就是第4军“铁军”称号的证明。当然,这一美名至少有一半是靠叶挺独立团打下来的。
展开全文
北伐的序幕战是入湘之战。湘军大将唐生智突然反水,和上司赵恒惕决裂,自封为湖南省长。吴佩孚大怒,调集重兵围攻唐生智。唐不是吴军的对手,逃到衡阳后向广东求援,广东方面派遣第4军入湘,打头的先遣队就是叶挺独立团。
【北伐军部队】
独立团一路狂奔,在安仁的渌田和龙家湾与吴军主力遭遇,两个营分别陷入苦战。叶挺派团参谋长周士第率侦察队增援渌田,自己率另一个营增援龙家湾。叶挺敏锐地发现敌军结合部的弱点,拂晓时分全军猛攻,吴军阵脚大乱,仓皇而逃。
这一仗叶挺以一团兵力击溃敌6个团,其意义不仅在于救唐生智于危难之中,更在于让革命军信心大增。正是在入湘之战取得大胜之后,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开始北伐。
叶挺独立团最负盛名的战斗无疑就是汀泗桥和贺胜桥之战,关于这两次战斗的过程,各种文章数不胜数,在此不再细说。不过,这里要说的是,汀泗桥和贺胜桥的胜利,是第4军全军奋战的结果,不完全是独立团一家之力。
在汀泗桥之战中,担任正面主攻的其实是35团,担任右翼助攻的是36团,叶挺独立团是预备队。当35团和36团进攻受阻时,独立团投入战斗,其任务是“右翼迂回”。在独立团迂回过程中,36团、28团、29团敢于近战夜战,用刺刀突破了敌核心阵地,天亮之后发起全线进攻。吴军训练有素,虽败不乱,还是有条不紊地撤向第二线阵地。结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叶挺独立团杀到,吴军顿时溃败。
所以在汀泗桥之战中,叶挺独立团的作用是让吴军从撤退变成溃败,并非突破敌军的阵地。但独立团取得的战果着实不小,第4军一共缴获吴军4门大炮,独立团就缴了两门。
实际上,汀泗桥之战后面的咸宁之战才是叶挺的得意之作,可惜常被人忽略。
汀泗桥大胜之后,吴军向咸宁逃窜,独立团和35团乘胜追击。叶挺的顶头上司12师师长张发奎下令,追击不得超过15里。35团听令后停了下来,但叶挺认为战机难得,于是抗命不遵,直奔咸宁城下。城墙四周全是大水,只有通过一条完全暴露在敌火力网下的千余米的铁路线才能过去。叶挺调来两挺重机枪掩护,一个营打头阵,他亲率两个营跟进,一鼓作气攻进了咸宁。
如果当时按张发奎的命令停止前进,那么吴军的援军就会战据咸宁,那就不知道要费多大劲才能打下来了。正因为独立团飞夺咸宁,打乱了吴佩孚的计划,才使得吴军不得不在不利于防守的贺胜桥与北伐军决战。所以说,咸宁一战是叶挺真正的高光时刻。
在之后的贺胜桥之战中,吴军布置了三道防线。担任正面进攻的叶挺独立团在奋力突破了两道防线后因伤亡太大而无力再战(2营长许继慎被子弹打穿了肺),只好停下来休息,由其他部队继续进攻。也就是说,最后攻克贺胜桥的并非叶挺独立团。不过,独立团对贺胜桥之战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为正是他们突破了前两道防线,才使得第4军的火炮能推进到贺胜桥附近,把敌军核心阵地置于本军大炮射程之内。
攻打武昌是两湖战场的高潮。第一次总攻时,参战部队包括第4军第10师,第1军第2师以及第7军一部,叶挺独立团所在的12师是预备队,没有参战。缺乏重炮的北伐军只能用云梯攻城的古老战法,结果是尸积如山却一无所得。三天之后,主攻换成12师,每个团抽一个营当敢死队,独立团派的是1营。
依然是云梯攻城,依然是望城兴叹。独立团英勇无畏、前仆后继,但付出重大代价(1营长曹渊牺牲)也未能破城,张发奎只好下令撤军。
坚城不克,只好围城。被围了40天后,守军早已军心涣散,有的投降,有的逃命,北伐军几乎是不攻而下,并不是有些文章所说的是独立团率先登上武昌城头的。当时独立团担任的是警戒任务,是不会率先入城的。不过,在武昌之战的所有参战部队中,数独立团牺牲最大。日后陈毅在创作新四军军歌歌词时,开头第一句便是“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
【武汉民众迎接北伐军入城】
叶挺独立团是我军的“老祖宗”,北伐时期战功卓著,说第4军的威名多半都是独立团给打下来的,毫不过分。不过,即使是叶挺独立团的将士,也承认“铁军”称号是第4军全军。周士第曾于1927年初发表文章说:“第4军是铁军,完全是民众中间说出来的,民众已十分认识第4军是他们的军队”。
后来朱毛井冈山会师,之所以要把第一支红军部队的番号定为“红4军”,这其中既有用编制数量来迷惑敌人的考虑,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刘伯承所说的——继承北伐时期第4军“铁军”的光荣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