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弟 毒死 避免 李弘冀 李璟传

李弘冀为避免李璟传位给前太弟李景遂便将其毒死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2 03:37:05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治世之时的政治权力交接,是遵循约定俗成的政治道理伦行事的,也就是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它遵守的是道德原则。而在乱世的时候,道德原则基本不起作用,权力交接遵循的是能力为王的原则。从五代各国的权利交接中,都能体现这种原则,甚至在宋初的权利交接中,体现的也是这个原则。

南唐李氏接替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政权,吴国是杨行密建立的。杨行密本来是唐朝的地方官,在唐末动乱之时,割据一方,就成了皇帝。杨行密薨逝后,吴国政权被他的部将徐温控制。南唐的第一代李昪,是徐温的养子曾名徐知诰,五代史有传。因为徐温的提拔,最后控制了吴国政局,自己取而代之。

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南唐烈祖李昪驾崩,太子李璟即位,并依照乃父的遗愿,与弟弟李景遂立下盟誓,相约兄弟相传,而本应该担任太子的李弘冀,则被外放到广陵担任留守。四年后,李景遂被册立为皇太弟,而李弘冀则奉命改镇润州。李璟原名李景通,他还有两个有名的弟弟,一个叫李景遂, 一个叫李景达。李璟接位的时候,李景遂被封齐王,为元帅,掌管军事,居东宫。李景达封燕王,为副元帅。而李璟的儿子李弘冀为东都留守。也就是说,在李氏家族的政治排位中,除了李璟之外,其它最主要的三个人排位依次是李景遂,李景达,李弘冀。做为李家第三代继承人的李煜,这时根本不在政治谱系中。

李璟继位之后的南唐,只是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权。他们在政治中的最终地们还没有定论,天下是群雄逐鹿的格局。乱世之中,能平定天下者,才能在政治上立起来,可是南唐皇室在偏安一隅的情况之下,就开始了内斗,争权夺利进程。

李璟继位没有多长时间,李景遂就被立为皇太弟,正式确立了接班人的名分。做为李璟儿子的李弘冀自然不会舒服,但没有关系,乱世之中,靠的是能力。然而与争夺储位相比,守住润州则更为紧迫。润州靠近边境,北有后周的觊觎,东有吴越的窥视,防守压力相当重。没过多久,吴越已响应后周的要求,派军队进攻常州,若能得手,下一个进攻的目标正好是润州。所以当李璟听闻常州被围的消息后,便想着将李弘冀召回京师金陵。

李弘冀

可是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主帅若临阵脱逃,势必会造成军心涣散,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就在这关键时刻,李弘冀果断听取部将赵铎的建议,一方面派人向父皇申明不可回京的理由,一面大举整兵备战,发誓要与将士死守润州、救助常州。一时之间,全军上下士气大振。

要想保住润州,首先需要解救常州,为此,李弘冀决定先斩后奏,破格提拔都虞侯柴克宏为前敌主将。“克宏亦感激思奋,驰至常州,果大破吴越兵,斩首万级,获其将佐数十人。”经此一役,李弘冀的名望大增,远远超过叔父李景遂。

展开全文

李弘冀之所以打了胜仗,和他手下部将也有关系,大家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于是他们一起争取立李弘冀为太子。李家之所以实行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就是怕年幼的皇子上台后,权力落到大臣手中,造成改朝换代的后果,李景遂是个识趣的主儿,知道若自己再占着位子不挪窝,恐怕将来没得好。所以在常州之战后不久,李景遂便屡次上书请求让位。

恰巧显德四年(957年)李弘冀在与吴越的战事中再度获胜,“及太弟景遂力请归藩,而景达为元帅,奔溃南归,独弘冀有功,遂立为太子,参决政事。”李璟迫于舆论的压力,只好“顺水推舟”,将李弘冀册立为太子,并参决政事。

“元宗仁厚,群下多纵驰,至是弘冀以刚断济之,纪纲颇振起,而元宗复怒其不遵法度,一日,怒甚,以打毬杖笞之曰:‘吾行召景遂矣。’”李弘冀忠心为国却遭到责打,心中悲愤交加,又联想起父亲说的那番话,便认为是叔叔在背后搞鬼。所以很快,李景遂在府中离奇薨逝,外界纷纷传言是被李弘冀毒杀。《南唐书》就认为:“弘冀大惧,故景遂遇鸩。”

李煜

李弘冀的储君之位虽然暂时安稳,然而没多久,显德六年(959年)九月“弘冀数见景遂为厉,九月丙午,卒。”李弘冀死后,母弟李从嘉(李煜)成为储君。

对于权力这个东西,有能力的,会去争,没能力的想去躲。去争的未必争得到,去躲的也未必躲得过,李煜当皇帝就是这样的。他本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可是,在李璟薨逝的时候,只有他是符合条件的接班人了。不会自己想不想干,也只能干了。这一点,在他接位后给宋朝上的表章中说得很清楚:“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继倾恳悃,上告先君,固匪虚词,人多知者。徒以伯仲继没,次第推迁,先世谓臣克习义方,既长且嫡,俾司国事,遽易年华。”

李煜这样说,大概不完全是自谦和套话。当一个战战兢兢的亡国之君,确实不如不干的好。

李弘冀如果没有毒杀自己的亲叔叔,而且在李璟薨逝之时,他还活着,那么,南唐的皇帝大概轮不到李煜来做。李煜是个一流的文人,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这一点与宋徽宗很相似。文人的品格,在政治家看来,一定会有些轻浮,无论是李煜还是宋徽宗接位之时,都有人提出同样的问题,但他们还是都还是成功上位了。但是,《周易》说得很明白,“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当一个人没有君王的才能,却坐上了君王的位置,大概就离倒霉不远了。李煜就是个例子。

李弘冀的能力或者比李煜强一点,但也并不是多么厉害的人物。在南唐政权偏安一隅的形势之下,天下未定就同室操戈,真正有眼光的政治家不会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