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易昺夺冠之前
作者:李柯憬
2月13日凌晨3点,无数球迷被闹钟叫醒,准备观看吴易昺和约翰·伊斯内尔的达拉斯公开赛男单决赛。
凌晨起床等待一场中国选手的比赛,对于大部分球迷来说只会发生在女子比赛身上。
中国网球有着世界上最好的一批女选手,她们被称作“中国金花”——亚洲第一位夺得单打大满贯的李娜、小个子却爆发力极强的“草地精灵”郑洁、横空出世的天才少女郑钦文……
我们从来不缺优秀的女选手,但男网却沉寂了太久。
1970年出生的潘兵,曾在1995年创造过中国大陆男子球员最好排名——第176位。
遗憾的是这一纪录竟然保持了近20年。
“进入世界前100”和进入四大满贯正赛,像是大陆男网可望而不可及的梦。
探路者
让男网和世界产生更多互动的,是吴迪。
2009年,吴迪在澳网青少年组比赛中进入八强。
2012年,在澳网亚太区外卡争夺战中,吴迪首轮击败同胞张择,半决赛又横扫头号种子、日本球员杉田佑一。
决赛中吴迪遭遇3号种子乌多姆楚克,艰难取胜,获得一张外卡,成功跻身2013年澳网正赛,这是公开赛时代以来第一次有大陆男选手跻身大满贯正赛赛场。
吴迪之后,张择、李喆、张之臻等人都凭借通过外卡赛或资格赛先后跻身澳网正赛、温网正赛。
从此,大陆男网迈进了大满贯正赛的门槛。
但要更进一步,并不容易。
“金花”们在大满贯一路高歌猛进,男选手们则奔波于世界各地的希望赛、挑战赛中,承受着高昂的差旅费、克服着水土不服和时差,为了排名苦苦挣扎。
吴迪坦言,单看一场球,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中国球员都具备在巡回赛生存的能力,但想要把势头保持下去却很难,这也是中国男球员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这也折射出男网发展的尴尬困境——我们的中国赛季有着巡回赛中最高级别的上海大师赛,澳网有专供亚太地区球员的外卡赛帮助他们圆梦大满贯,但我们却没有足够多的本土低级别希望赛和挑战赛让年轻球员以最低的成本不断试错和成长。
仅靠大满贯和本土大师赛给予的几张外卡对男网的发展收效甚微,那里的对决代表着男子网球的天花板,过于悬殊的实力差距只会让我们的选手像“陪练”一样,毫无体验感。
展开全文
男网需要靠大量的本土挑战赛和ITF赛稳扎稳打、汲取经验,即便他们早早输球,也能留在比赛现场和那些更好的球员一起练球与交谈,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挑战赛迈进更高水准的巡回赛。
“破百者”
张之臻就是从挑战赛里成长起来的年轻球员。
身体素质可以比肩欧美顶尖男选手的张之臻,2017年就曾凭借一张外卡,杀进了ATP深圳公开赛的八强。
每年的ATP深圳网球公开赛和成都网球公开赛这些赛事,都会有“养老保险”一般的外卡给予本土球员中的佼佼者。
但两度从大满贯资格赛破局进入正赛后,张之臻意识到从资格赛中厮杀突围和拿外卡直通正赛不一样。
他并不想做一个“一年只能打出几场好球的球员”,他更不想靠着本土赛事的红利拿到积分和奖金后就坐吃山空,等着下一个中国赛季的到来。
特别疫情之后,已经连续几年没有中国赛季,本土挑战赛无法举行,张之臻这样的年轻球员必须出走寻找机会。
2022赛季开始,张之臻将未婚妻留在国内,将一屋子猫猫狗狗托付给家人,背着每月3万元的房贷,只身出国,破釜沉舟。
2022年8月的科尔德农斯站挑战赛,张之臻决赛击败东道主选手瓦瓦索里捧杯,时隔三年再度在挑战赛夺冠。
随后的美网,张之臻长途奔波,在时差都没来得及倒的情况下,资格赛连战连捷,生涯第一次站上美网正赛舞台。
中国男选手的大满贯正赛之旅已变得平常,他们想要的更多。
有了大满贯资格赛积累下来的分数和挑战赛积累的经验,张之臻终于靠自己站上了巡回赛的舞台。
一次次冲击强敌的经历终于化为一场胜利。
当张之臻在ATP那不勒斯公开赛上击败世界排名第37位的阿根廷球员巴埃斯时,他凭借获胜的积分挺进世界前一百,成了男网的“破百者”。
2022赛季结束,张之臻带着中国大陆男网最高排名回国,和未婚妻完成了婚礼。
拒绝“圈地自萌”,坚持到海外参赛,和高手过招,努力在巡回赛站稳脚跟,新一代男子球员不再寻找成长的捷径。
“开新者”
比起几经沉浮的张之臻,吴易昺的横空出世更像是惊喜。
他带着一身天赋走入球迷的视野,一举一动都已经是成熟职业球员的模样。
2017年,吴易昺以ITF青少年世界排名第一的身份正式转为职业球员,同年还夺得了2017年美国网球公开赛青少年男子单打冠军,成为首位获得青少年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中国球员。
用“金花”张帅的话来说,吴易昺这样的Z世代小孩,从小就在职业网球的环境中成长,熟悉大满贯的一切,所以当他们来到中央球场,自信又无畏。
新生代球员的冲劲和他们的培养模式有关。
吴易昺算是“野蛮生长”。他最初的“投资人”是自己的爸妈,全家自负盈亏培养他打网球。
好在吴易昺打球争气,得到了浙江省体育局的关注。高中阶段前,浙江队已介入吴易昺成长计划,交换条件是要代表浙江参加全运会。
此外,当吴易昺获得了参加大满贯青少年组比赛资格后,国家体育总局网球管理中心也予以关注。双方达成“共建”协议,将体制内的平台资源最大限度地向吴易昺开放。
有了足够的自由度,吴易昺这一代年轻球员完全按照职业球员的模式被“打磨开发”,与国际接轨:崭露头角时就被知名经纪公司IMG看中签约,和莎拉波娃在同一家经纪公司,早早开始打造个人商业价值;常年在海外训练,接受名教头指导,可以用流利的英文在巡回赛交朋友、和记者谈笑风生……
但即使已经有一套完备的后勤保障系统来支撑吴易昺的职业生涯发展,兑现天赋的路依然不好走。
这是每一个网球运动员都要经历的“独自上场”。
一开始很顺利,吴易昺甚至很快就在成人比赛中拿到挑战赛冠军。
但成人世界高强度的身体对抗、不进则退的“丛林法则”,迅速给吴易昺带来了手肘的伤病和手术。
团队的变动、疫情带来的海外参赛困难……他长达3年远离国际赛场。
再翻看几年前网络上有关吴易昺的帖子,充斥着“伤仲永”的质疑和嘲讽。
当年吴易昺拿下美网青少年冠军后,说自己的目标是打入世界前100。
从青少年世界第一到世界前100,他耗费了五六年。
而这独自上场的五六年里,他终于挣脱了枷锁,开始终结我们漫长的等待。
2022美网,吴易昺成为了大陆男网在公开赛年代首位突破大满贯首轮的选手。
昨天,他又成为第一个夺得ATP巡回赛冠军的大陆男选手。
吴易昺曾对记者说:“中国男网没有人打到过前十、前二十,没有这样的榜样,当没有人为我们开创过这条路的时候,就自己尽力走出来。”
缺乏传统积淀的中国网球,路是靠一代一代人蹚出来的,这才有了如今的好光景。
所有的探路者都是当时的破纪录者,而正在破纪录的人也将成为未来的探路人。
中国网球,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