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清 邵阳 早安 秋月 系列

《邵阳,早安!》系列之三:双清秋月今犹在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1 22:01:07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作者:赵腊平】

在邵阳城区资、邵两水汇流处下游,约1.3公里处,有一个公园,名“双清公园”,这是弛名远近的名胜古迹之一。之所以叫“双清公园”,是因为著名的“宝庆十二景”之一的“双清秋月”,就在双清公园内。

说到这“双清秋月”,先略作交代:景观位于现双清公园内的砥柱矶上,系由砥柱矶、高庙潭等自然景观和古寺庙、古亭阁、古碑刻等人文景观组成的综合性风景,因位于资江、邵水汇合处而得名“双清”。除了“双清秋月”,“宝庆十二景”中还有六岭春色、龙桥铁犀、洛阳仙洞、桃洞流香、莲池古香、山寺晓钟、佘湖雪霁、神滩晚渡、岳平云顶、白云樵隐、石门献翠。

1956年,邵阳市在“双清秋月”景观的基础上,将关圣殿及周边诸景置入其中,辟为封闭式公园,并改名现名。1978年重修,增建双环门、双清亭、入胜门、又一村、犀牛池等。1985年,修葺关圣殿,塑关公诸神像及壁画,改偏殿为观音殿。2007年,邵阳市将双清公园扩改为开放式公园,新增廻澜书屋、观景廊、游船码头、亲水平台和雾江揽胜等景点。

双清公园占地1.42万平方米,历经整修,规模无变。如今,从邵阳城区的双清路或五一北路皆可入园。园中亭阁相映,曲径通幽,具有江南古典园林的风采,是一座以自然山水见长的小型园林。园内的主要景观有双环门、双济亭、双清亭、飞来石、关圣殿、高庙、观音殿、砥柱矶、亭外亭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另,园内存有古代修建碑记十余种,排列成林,最早为明成化和万历年间石刻。

展开全文

双清亭为双清公园的核心景点。据明《一统志》载,亭建于宋,资、邵二水汇于其下,故名。全亭为纯木结构,六角重檐,脊饰龙凤,雕刻极精,雀替斗拱,绕以明廊。游入可凭栏远眺,俯瞰轻舟。双清胜景曾吸引历代墨客骚人揽胜抒情,留下许多墨迹和诗文。

双清亭上有元年(1295)郡守三不都书“天开图画”,明湖广巡抚赵贤书“双清胜览”。

亭侧有高庙,原名康济庙,宋徽宗赵佑曾题额“康济”。清代皇室敬重关羽,康熙年间更名关帝庙。庙门有石刻楹联:“翊汉明忠,山犹西向;吞吴饮恨,水自东流。”镌刻精细,笔势疏宕而有神韵。

高庙右侧,资水南岸,有一座伸入资江中流略呈半岛形高峻而陡峭的山峰,危石嶙峋,峭壁高耸,这就是文人墨客无不推崇的砥柱矶。脚下的高庙潭,素湍碧波,倒景回清。经过资江几千年的冲刷,砥柱矶下面的石头明显比上面少了许多。站在砥柱矶下往上看,天也不见了。明嘉靖十七年(1538)二月,湖广巡抚顾嶙见其“当水之冲,甚奇特”,遂题名“砥柱矶”,并赋五律:

昆仑一卷石,飞落碧江唇,

静日浮佳气,中流立此身,

楼台悬峭景,桃李点芳春,

阅尽狂澜色,何须问水神?

宝庆知府邓继曾刻石于砥柱矶头,今佚。

砥柱矶上有朱亭,又名“亭外亭”。清代邵阳籍著名学者魏源曾为其亲笔手书一联:“屿扼双流合,江涵一廊烟。”

因亭外亭与资江对岸的北塔遥相对望,故亭柱上悬有清末邵阳东山寺书院山长徐小松一联:“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

徐小松生平不详。另有一说,此联为清末诗人吴德襄(1828—1909)所作。吴德襄是什么人?是何绍基的学生,生于湖南醴陵,既是当时湖南乃至全国著名的书院—渌江书院的最后一任山长,也是清末的大收藏家。吴平生淡泊名利,志趣高洁,是学富五车、受人尊重的名士,在宝庆当教授的时候因学行兼优被清廷赏赐五品行。

据说,在吴联问世之前,宝庆北路一个姓赵的绅士本来为亭外亭题过一联,联云:

恰于此处起危亭,亭外亭,宜风宜雨,由郭外双清而至;最是吾乡开阔景,景中景,好山好水,比城中六岭如何?

此联叙议得法,对仗工稳,单纯从楹联的角度衡量,水平还是不错的。然赵某虽才气有余,却品行不端,在民众中形象很坏。故而此联一经挂出,就被人改为:

恰于此处逞微才,才不才,书匾书联,由北路一都而至;常在吾乡充阔老,老非老,好嫖好赌,比南轩二爷如何?

联语改得妙趣横生,满城人拍手称快。于是,公推吴德襄题写联语,赢得吴联换赵联,千古流传佳话。

楹联“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享誉极高,中外驰名。

中国楹联最高奖梁章炬奖得主邹宗德曾这样评析:一个“移”字,把月光将河对岸北塔的塔影慢慢移过江来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月下亭外亭的空灵之景,这是艺术创造型的炼字。

说起吴联,笔者与其颇有缘分:1987年6月,笔者曾随中央讲师团到湖南武冈师范学校支教。赶赴武冈师范学校途中,邵阳地委、行署的主要领导接见到该地区支教的所有讲师团成员,并举行了欢迎宴会。

宴会前,地委、行署的领导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姓钟的秘书长。他介绍了邵阳地区的人文历史、风景名胜等,其中谈到了双清公园内亭外亭和那幅楹联,即“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这是我第一次邵阳有这么一副闻名遐尔的对联。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一直想着,一定要找个机会亲自到双清公园内的亭外亭去看一看,亲眼观赏一下那幅驰名远近的楹联,体验一下那种“云带钟声穿树、月移塔影过江”的美妙意境。

那么上述的北塔又有什么说法呢?北塔屹立于资水之北,是全国重点文物;明隆庆四年(1570)筹建,明万历元年(1573)动工,万历十年(1582)由知府胡梗主持竣工。塔高26米,七级八方,砖石结构。塔内宽敞,有砖砌旋梯、可登塔顶。石基插地,底层可容百人。一至三层塔檐斗拱皆镶以精磨片石,工艺精美。北塔逐层每角原佩铜铃,微风吹动,铃声悦耳。北塔与双清亭隔江相峙,每当月夜,塔影映入资水,有姗姗过江与亭相会之态。

明万历年间南京礼部尚书邵阳人车大任所撰《北塔》载,修建北塔的原因,是因“宝庆府城之东北二里许,资江邵水二水汇流其间,一折而北,地势低矮空旷,以形家言,宜建塔镇之,以培风水而振人文”。

除此之外,亭外亭旁尚有登云阁,右有揽翠亭。今尚存明清石碑各一尊。

【作者简介】

赵腊平,笔名“小屋清风”,湖南省邵东市人,作家、学者、高级记者。系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编委、中国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矿业联合会矿业文化分会常务理事。著有《漫话珠宝首饰》、《历史在这里沉思》、《透视中国矿业》《中央党校楹联浅释》《赵腊平笔耕集》《曹雪芹的清净女儿国》等著作。

编辑:千然

【版权声明】

本文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本网,图源网络,感谢91tumi.com,感谢原作者,侵删。欢迎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本网出处。商业转载请获得本网(service@hanlinglobal.com)授权后合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