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综合
展开全文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723人,有678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965户,其中新增内资企业1368户。
02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71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29.90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15.42亿元,增长5.0%;牧业产值9.06亿元,增长9.9%;渔业产值3.96亿元,增长3.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7亿元,增长5.0%。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7.18万亩,比上年减少0.17万亩。其中稻谷面积33.47万亩,比上年减少0.24万亩。烟叶种植面积4.92万亩,增加0.54万亩;油料3.05万亩,增加0.10万亩;蔬菜9.99万亩,增加0.35万亩;茶叶4.15万亩,增加0.21亩;中药材2.05万亩,增加0.03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18.24万吨,比上年增加0.09万吨,增长0.5%。其中稻谷产量14.71万吨,减少962吨,下降0.6%。
全年肉类总产量21092吨,比上年增长9.3%。其中,猪肉产量13128吨,增长10.1%;牛肉产量665吨,增长7.2%;兔肉产量1602吨,增长13.6%;羊肉产量448吨,增长4.4%;禽肉产量4818吨,增长7.4%。禽蛋产量3663吨,下降1.8%。奶产量90吨,下降33.1%。
年末生猪存栏8.4万头,增长9.0%;牛存栏4942只,增长1.2%;兔存栏19.1万只,增长16.9%。全年生猪出栏16.08万头,增长12.5%;牛出栏6497头,增长8.9%;兔出栏99.6万只,增长15.1%。
全市水产品产量18147吨,比上年增长2.4%。其中淡水鳗产量2741吨,增长2.2%。
全市木材产量52.3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7.2%;毛竹采伐量2960万根。
全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34家,其中省级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47家,家庭农场336家,其中当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5家,家庭农场48家。
03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3.66亿元,比上年增长5.8%。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2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其中,轻工业现价增长5.7%,占规模工业比重为53.4%;重工业增长22.8%,占比为46.6%。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2.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24个行业大类中有1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54.2%。
列入监测的2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18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2.1%。
新材料和林产加工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56.5%,现价同比增长43.6%,拉动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0.4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43.5%,占规模工业比重达23.0%,较上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有27家,产值同比增长44.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7.5%,较上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企业有14家,产值同比增长31.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10.1%,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经济开发区和金塘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91家(不含4家停产企业),产值现价增长8.2%,其中经济开发区企业55家,产值下降4.3%;金塘园区企业36家,产值增长43.8%。两个园区产值占比达70.2%,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为43.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36亿元,比上年下降11.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30元,比上年增加0.98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94%,下降1.05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2.9%,比上年末降低0.9个百分点。
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0%。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68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5家;二级资质企业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8.45亿元,增长24.9%。
04
服务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6.59亿元,增长1.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7.67亿元,增长5.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20亿元,增长4.5%;金融业增加值15.99亿元,增长3.5%;房地产业增加值9.45亿元,下降0.8%;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7.75亿元,下降0.5%;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9.68亿元,增长3.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0.1%。
全年公路通车里程1737公里,其中国道106公里,省道38公里,县、乡、村道1443公里,高速公路150公里。
全年货运运输总量388.09万吨,比上年下降11.6%,货物运输周转量95193万吨公里,下降5.8%。旅客运输总量67.38万人次,下降16.5%,客运周转量4861万人公里,下降16.5%。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3845辆,其中载客汽车保有量27366辆,载货汽车保有量6479辆。低速汽车保有量3546辆,摩托车保有量46715辆。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1.3%。邮政业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1.17亿元,增长15.8%;完成寄递业务量2005.97万件,增长11.6%;快递业务量797.2万件,增长10.6%。年末电话用户总数32.7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1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1.58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16.5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5.53万户。
05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施工项目472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332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0.2%,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7.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5.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7.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0.2%。工业投资增长26.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1.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9.9%,占比为15.8%。民间投资增长9.0%,占比为75.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2.6%,占比为2.9%。
全市制造业投资额同比增长19.0%。24个行业大类中,16个行业投资保持增长,增长面达七成。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56.7%;医药制造业增长45.2%;金属制品业增长184.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0.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36亿元,比上年下降57.3%。其中,住宅投资4.89亿元,下降61.3%;办公楼投资0.65亿元,增长109.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99亿元,下降53.3%。
06
国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13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8.9%;限额以下单位零售额增长2.2%。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日用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73.6%,金银珠宝类增长21.2%,粮油食品类增长10.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9.4%,汽车类增长1.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6.1%,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下降16.9%。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27.34亿元,比上年下降25.3%。按验资口径统计,实际利用外资2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3.8%。
07
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6.4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比上年增长8.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00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1.3%。全部税收总收入达8.8亿元,下降0.2%,其中增值税同口径增长18.3%,企业所得税下降18.1%,个人所得税增长19.9%。地方非税性收入7.61亿元,增长31.7%。地方税性收入比重为41.5%,比上年降低17.6个百分点。
全年公共财政总支出54.59亿元,比上年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56亿元,增长5.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3亿元,下降5.3%;教育支出6.83亿元,增长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2亿元,增长10.1%;公共安全支出1.37亿元,增长4.2%;科学技术支出0.47亿元,增长130.9%;城乡社区支出4.26亿元,增长56.0%;卫生健康支出0.45亿元,下降74.9%;交通运输支出1.17亿元,下降25.5%;农林水支出6.24亿元,增长22.9%。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64.67亿元,比年初增加32.84亿元,增长14.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93.40亿元, 比年初增加11.53亿元,增长6.3%。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29.22亿元,比年初增加5.54亿元,同比增长23.4%;氟新产业贷款余额17.62亿元,增长87.1%。
08
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04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15元,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82元,增长7.0%。
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707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019元,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712元,增长5.5%。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4.5%,农村居民为41.1%。
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3247人,比上年末增加3690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53599人,增加2001人。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58万人,增加0.0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22.28万人,减少0.4万人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0779人,增加2453人。年末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078人,减少2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040人,增加200人;城乡特困保障对象549人,增加24人。
09
科技和教育
全市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拥有南平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工业设计中心1个。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家,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福建省“专精特新”企业9家,其中2022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福建省“专精特新”企业3家,福建味家生活用品制造有限公司获“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称号。福建远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交所,成为邵武本土首家上市企业。
全年新增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年末共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个,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10个。共有无公害农产品企业7家、绿色食品企业19家、有机食品企业1家。
2022年,全市专利授权603件,比上年下降2.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6件,增长38.5%;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96件,增长13.0%;外观设计专利授权71件,下降54.5%。截至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246件,比上年末增长13.4%。全年商标注册1434件,年末全市有效注册商标8723件。
全市共有幼儿园60所,其中公办园31所,民办园29所,在园幼儿8666人;小学学校35所,专任教师1172人,在校学生18938人;普通中学学校23所(含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专任教师1201人,在校学生13986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专任教师88人,在校学生1531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99%,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0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9.78%,高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97.1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34%。
10
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影剧院2家,年末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46.5千册。
境内有和平古镇、金坑红色旅游、天成奇峡、云灵山、武夷温泉等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卫闽迷宫小镇、小隐竹源、大竹“樱花·虹”等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熙春公园、晒口高峰旅游景区、中央苏区纪念馆等3个国家2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21.4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2%,实现旅游总收入57.49亿元,下降4.2%。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个,其中综合性医院1个,民营医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院17个,国企医院1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021人,其中医生667人;共核定床位1390张,实际开放床位数2078张。
全市共有体育场馆9个。全年我市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共获得2银3铜,在省级比赛中获得15金8银8铜。
11
能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362公顷,建成区绿地率46.8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23平方米。
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率98.18%。
2022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处于二级标准水平,环境空气达标天数比例为100%,其中一级达标天数比例为79.9%,二级达标天数比例为100%。城市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7μg/m3,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9μg/m3,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31μg/m3,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19μg/m3。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A声级为52.3分贝,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A声级为67.3分贝,质量等级为一级,声环境质量状况为“好”。
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1人,受伤1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5起,下降71.4%;死亡人数减少6人,下降85.7%;受伤人数减少3人,下降75%,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部分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不做机械调整。
3.本公报中的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与住宿餐饮业分别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法人单位(含外贸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资质以上建筑业指有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民用汽车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社局;市场主体、专利、商标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路通车里程、道路运输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南平邮政管理局;电话、宽带用户数来自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和广电公司;文化旅游、体育数据来自市文旅局;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两品一标”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行邵武市支行;医保数据来自市医保局;低保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外贸出口、科技数据来自市工信和商务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健局;用电量、发电量数据来自市供电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局;环保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供水、供气数据来自市住建局;城市污水处理、公园绿地面积数据来自市城管局;其他数据来自邵武市统计局。
统计违法案件举报:
电话:0599-6062521
邮箱:swtjjz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