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2022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了,这两天因为突如其来的第二波疫情,很多人都开始关心粮食和蔬菜。
昨天小区外面隔着围栏正好有卖菜的,我排了半个小时的队终于轮到的时候菜已经卖得差不多了,转头看到唐久的小姐姐在卖玉米就买了点,想买点水果吃一问水果店一个苹果10块,我纠结了大半天还是没买。
回去等电梯的时候恰巧碰见一个邻居在看某视频的房产直播,跟她一起的人调侃说:快别看了,都要饿肚子了还关心买房子。
不一会儿,她自己估计也无聊,顺嘴问了句:所以今年太原的楼市到底怎么样?
看视频的回答说:多半是不行。
所以到底行不行呢?
先说结论:总体不太行、月度有回暖、分化更严重。
1、总体不太行
毫不意外,太原住宅市场1季度的成交量又创了新低,或者准确的说,是创了2015年之后的新低。
数据来源:朗润智业
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这8年间只有2个年份的1季度住宅成交量在100万方以下,一个是疫情最初爆发楼市遭遇重击的2020年,另一个就是楼市经历硬核调控市场信心还没恢复过来的的2022年。
而且很明显的,今年1季度的成交量还不及2020年同期,降幅在12%。
其实也不是多么新鲜的事儿,在现在的市场状况下,开发商有多卷,购房者就有多麻,再加上疫情影响,购买力缩水, 预期未见好转,且政策端暂无救市动作,成交量的下滑就很顺理成章。
展开全文
但是其中另一个数据也很值得关注,就是供求比。
今年1季度的供求比同样也创了新低,0.6的比值,说明市场供应量已经严重不足了。
事实上,整个1季度太原市场一个入市的新盘都没有,而且不仅是1季度,其他几个季度待入市的新盘也都屈指可数。
这意味着什么?
①受供应量不足影响,今年的住宅成交量可能会进一步下滑,市场规模进一步缩小;
②市场持续去库存,可能需要两三年时间,直到将库存去化周期降到合理范围为止。
2、月度有回暖
同比数据太吓人了,来看环比数据缓一缓。
数据来源:朗润智业
从月度表现来看,今年3月份供求量较前两个月是有明显上升的,说明市场弹性虽然不足,但是还没有到完全刺激不动的地步。
或者换句话说,虽然整体市场的下行趋势很明显,但是一旦你接受了这个现实,放低心理预期,任何一点好转都可以是筑底回升的迹象。
不过说到底,1季度成交量低到这个程度,1/2/3月份都脱不了干系,尤其是1月这个开局吧确实不咋样。
可能去年4季度市场以价换量冲业绩的动作太猛,到了1月份突然缓下来就一屁股坐地上了。
因为回款压力骤减,各大房企促销力度也随之放缓,更有一些打出回收折扣的手段逼单,但是购房者已经不吃这一套了,再加上疫情挡住了一部分人回家的脚步,返乡置业也陷入被动。
这一状态在春节期间愈加严重,有些案场干脆就歇了,一直到春节后才有不断复苏的迹象,主要表现就是各大项目来访量明显增多,不少项目周度成交量能回归到1月的平均水平。
最主要的是在这期间,碧桂园玖玺臺拉开了年后的降价序幕,东环内品牌项目精装售价拉到万元大关,问鼎当月销冠项目,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拉升了了2月的成交量。
所以你看数据端,2月的成交量同比降幅是最小的,反而是3月虽有回暖但是远不及预期,主要是市场预期没什么实质性的好转。
首先是本地政策端未见宽松,而且又碰上尖草坪的疫情。
其次是经过2月的降价,大家都开始观望,而一些大房企的暴雷则进一步加深了大众对于楼市的担忧。
同时因为担心烂尾,一部分刚需客群加入了现房/二手房的行列。
3、分化更严重
写2021年太原楼市年终总结的时候,为了形容市场分化状态,我用了一个词叫“刚需大溃败”。
当时有人跟我说,是不是说得太过了,刚需的购买力果真收缩的那么厉害么?
事实证明是的。
数据来源:朗润智业
看1季度销售金额TOP10项目,基本就是改善为主了,占比达到了70%,TOP5更加明显,除了凭借以价换量挤进去的碧桂园玖玺臺,其他都是清一色的改善项目。
而唯三进入榜单的首置首改项目共同特点就是低价以及高分销点位。
碧桂园玖玺臺不用说了,已经成为继城市花园之后佐证碧桂园降价之王地位的第二个典型案例。
富力城的上榜依托的是低价+学校,而挂在招商时代主场身上的标签除了价格、学校这些,最显眼的就是分销A代。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2022年首置首改项目基于业绩压力,只能陷入两个内卷中,一个是卷价格,另一个卷分销。
而更残酷的事实是,随着2季度之后类似保利天珺这样的高端改善项目入市,还能停留在TOP10榜单上的刚需项目只会越来越少。
所以接下来的市场已经不是分化那么简单了,而是大劈叉的分化。
-完-
关注我
@围观太原楼市
,带你360°围观太原楼市
#太原头条#
#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