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吴学华讲历史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必究
上一节说到何鸿燊要进军赌坛,可是他信不过叶汉和叶德利,决定拉着自己的好朋友霍英东一起做。
在回香港之前,何鸿燊先给霍英东打了一个电话,进行试探。
果然,霍英东在电话里惊叫道:“老何!你是吃了豹子胆了!赌场是万万搞不得的,弄得不好,命都要送掉!……”
何鸿燊沉着地说:“你先别急着下定论,等我回去,仔细跟你讲。”
当天,何鸿燊便乘船返往香港,开始了鼓动霍英东加盟竟竞投联军的活动。
何鸿燊回到香港,极力游说霍英东入伙竞投澳门赌牌,但霍英东迟迟不肯答应。这与霍英东的身世和已取得的成就有关。
霍英东既不同于“职业赌枭”叶汉,也不同于“只爱赛车和美人”的花花公子叶德利,又不同于出身于豪门望族的何鸿燊,在四人中,霍英东是个非常特殊的人物。
说到底。霍英东出身贫寒,到眼下的1961年,能由一穷二白变成千万富豪,完全靠他个人拼死拼活地赚钱,他希望稳稳当当地发展,不愿再拿自己汗水和生命换来的财富去冒险。
为了对霍英东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了解,这里也不妨讲一讲他1961年以前的经历。
1923年5月10日,霍英东出生于香港一户水上人家的小船上。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霍英东的原籍是广东番禺县练霞村,但从祖父霍远潮那一代开始,霍家就在香港落户,从事驳运行业。祖父死后,父亲霍耀容继续以船为生,霍英东幼年时期,他的家便是一条两米多长的小舢板。直到7岁,霍英东还没有穿过鞋子。同是7岁这年,一场台风夺去了他两个哥哥的生命,几个月后,父亲又因病死去。母亲刘氏领着7岁的霍英东及他9岁的姐姐和5岁的妹妹,弃舟登岸,在熟人的帮助下,搬进湾仔水渠街一间房子里。当时的湾仔水渠街是香港的贫民窟,霍家所住的那间房子只有20平方米,却住着50多个房客。
刘氏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她深知目不识丁难有前途,便送霍英东入读一所免费小学,后来又含辛茹苦地以每个月5元的“高昂”学费,送儿子入“名校”皇仁书院念书(何鸿燊与霍英东是皇仁书院的校友,何比霍高三班)。霍英东原名叫霍官,“霍英东”是进入皇仁书院后取的学名。
展开全文
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霍英东在皇仁书院念到中三便辍学了。
18岁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渡轮上加煤,但不久便因不称职被辞退。他听说太古船坞需要苦力,便到大船坞干了一阵子打铁工,接着到船坞的风炮铆钉处干活,终因干不了这份重活,又辞职了。不久,日军公开征召大量劳工,扩建启德机场,霍英东又到机场当苦力。有一天,为了搬一只大油桶,由于不小心,将自己一根手指压断了。总之,在日军占领香港时期,霍英东到处打工,但由于种种原因,干的时间都不长。
霍英东学会做生意,始于他的母亲与人合伙的湾仔开设杂货店的时候。1943年底,一间名叫“有如”的杂货店开张了,霍英东开始当小老板,帮助母亲料理店务。也就是19岁的这年,霍英东依顺母亲的安排,和一个名叫吕燕妮的女子草草地结了婚。
吕燕妮是霍英东的第一任太太。
1945年8月,日军无条件投降,香港百业待兴,霍母刘氏认为海运业大有可为,决定重操旧业,从事海上驳运生意。她把“有如”杂货店顶让给别人,霍家分得7000港元,然后自置小货轮,再度出没水上。
这时,霍英东已生下第一个儿子霍震霆,为了自食其力,他写信到老牌英资洋行——太古行,要求当文员。太古行复信录用了他,答应给他300元月薪。但霍母需要人手管理来往账目。劝他放弃了这个职位。
在管账之余,霍英东处处留心,寻找发财的机会。有一次,仙在香港政府的《宪报》上,发现了一条拍卖战时剩余物资的通告。因为《宪报》全是英文,一般市民不会留意,霍英东中学时读的是英文书院,英文基础不错,因而占了这个便宜。这次,他看中40台轮船机器,参加投标只须付100元的费用,于是他设法向外人借了100元,几天后,港府通知他已经中标,让他准备1.8万元去取货。霍母认为钱没这么好赚,因不信任而不借钱给儿子。于是霍英东和一个朋友达成协议,以4万元把这些机器转卖给朋友,霍英东不费吹灰之力,便赚到了2.2万元。
这是霍英东赚得的第一桶金。
尝过买卖物资的甜头之后,霍英东深深体会到,从享贸易盈利高、赚钱快,是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
几年之后,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又给霍英东提供了从事贸易发财的好机会。
1950年12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新中国实施全面禁运,规定“凡是一个士兵可以利用的东西都不许运往中国”。接着,1951年5月18日,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操纵下,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对新中国实施全面封锁禁运的决议,以制裁新中国援助朝鲜。此后,有43个国家接受了这个决议,并付诸实施。1951年6月16日,英国就此采取措施,禁止13大类物品从英国或英属地(包括香港)输往中国。
在当时,与中国内地通商是向联合国挑衅,一旦被抓获便可能受到严惩,但霍英东“胆大包天”,只要有钱赚便敢于冒风险,因为他当时是个“穷光蛋”。像汽油、橡胶、轮胎、药品等物资,当时内地极为紧缺。霍英东便在香港组织大批货源,然后设法从海上运往内地。
这样一直干了3年多,霍英东人累瘦了,肤色更黑了,但口袋也撑鼓了。
在此之前,霍英东还有过一次海上冒险的经历,那是1948年的事情。他听说日本人高价收购一种制药用的海草便和友人合资购买了一艘61英尺长的机动船,率领80多个工人.前往东沙岛收集海草,结果,由于缺粮、缺水及缺药,加上气温高逾华氏100度,在岛上如置身地狱,6个月之后,带回的海草只够弥补开支。这是霍英东自己策划的一次失败的生意。
韩战时期,霍英东做水上生意发了大财。
1950年前后,地产业开始在香港首度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香港人口只有50万,到50年代初,人口已超过150万。人口剧增,工商业勃兴,使房地产业兴起成为必然趋势。当时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一直被英资财团所垄断,但霍英东决心与他们一比短长。
1954年6月,霍英东创立了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会465万元。这时,霍英东已独立门户,与妻儿住进了富人聚居的跑马地蓝塘道11号豪宅。
同年,霍英东动用120万元巨款,另向银行借贷160万元,买下了位于港岛铜锣湾的一幢大厦,并将其出租。这是霍英东购进的第一幢大厦。
50年代以前,香港的楼宇买卖方式与现在不同,那时都是以一整幢作为买卖单位的,1954年底,霍英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做法,他把整幢大厦分拆,分层、分单元出售。这使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其后,霍英东又兴建了一栋高17层的大厦,成为当时香港最高的楼宇。为了让市民改租房为买房,并加速资金运转,霍英东又发明了“卖楼花”的创举。香港人称正在兴建中,或还没有动工兴建的楼宇或其中的单元为“楼花”。霍英东的办法是,在楼宇正式动工兴建前,买家只要预付总楼价的10%的订金,然后逐月支付一部分钱,到楼宇建成时便可拥有自己当初预订的楼宇或某个单元。霍英东还率先利用宣传小册子和广告推销楼宇。这一些,都是霍英东在打出“立信置业公司”的旗号之后进行的。
“立信置业”不仅经营地产,还专营建材。到50年代中、后期,霍英东的财产已超过1000万港元,成为香港有名的大亨。
1958年,香港爆发了战后第一次房地产危机。当时空置的楼宇超过两万个单位,地价大幅度下跌。霍英东看准行情,逆市而行,以低价大量吸纳楼宇和地皮。危机一过,他又猛赚了一大笔。
由于霍英东在地产界声誉日隆,他曾一度被推举为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后来还一直担任该会的永远名誉会长。当时,叱咤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商,主要有何东、利希慎、广生行、陆海通等人。至于被称为地产业“铁三角”的郭得胜、冯景禧和李兆基,则是50年代末期以后的事,而像当今的李嘉诚、郑裕彤等人,则又比前几位晚好些年。
50年代后期,霍英东看准大兴土木使建材供应商大有可为,于是创立“有荣船务”,从泰国购进淘沙船,成为香港淘沙业的巨擎。但是由于到海底淘沙,投资巨大,而相对沙价比较低贱,这种生意最终不仅没赚到钱,而且亏了本。
据说,霍英东时至今日还时常感叹说,他一生中有过两次错误的投资,一是到东沙岛采集海草,二是海底淘沙。
以上便是1961年秋天以前霍英东的主要经历。
这年秋天,何迪燊极力劝说霍英东加盟,谈话进行了几个小时,霍英东渐渐地松动了。他脸露难色地笑着说:“我说老何啊,现在什么生意不好做,何必偏偏要跑到澳门去开赌场呢?”
何鸿燊说:“这还用说吗,开赌场能赚大钱啊!比搞房地产、黄金生意赚头大得多啦!”
霍英东摇摇头,说:“开赌场能赚钱,这谁都知道,可这赌博总不能算一个光明磊落的事业吧?几个钱,从你口袋里跑到我口袋里,然后又跑到他口袋里,除了这几个人在忙碌,又不增加财富,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呢?我们在香港这边,眼下大小还算得一个人物,港府禁赌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么跑到澳门去开赌场,不怕别人背后戳脊梁骨,骂我们赚黑心钱吗?我总觉得这是一件有损名誉和德行的事情。”(欲知霍英东最后为何帮助何鸿燊,请打开下面的链接看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