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 秋千 用来 只是 简单

故宫的秋千只是用来玩的?你想简单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1 03:39:02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荡秋千是我国传统的游艺活动。宋代文人高承撰《事物纪原》卷八,转载隋炀帝编《古今艺术图》:“北方戎狄爱习轻趫之能,每至寒食为之,后中国女子学之,乃以彩绳悬树立架,谓之秋千。”这段话说明,秋千由北方少数民族传入域内,且多为女性做娱乐之用。故宫为明清皇宫,女性成员较多,因而荡秋千为宫中较为常见的活动。明末诗人陈子龙作诗“禁苑起山名万岁,复宫新戏号千秋”,可反映明代宫中的秋千活动(即诗中的千秋)盛行。清乾隆帝曾撰诗“最是春闺识风景,翠翘红袖蹴秋千”,来形容宫中仕女荡秋千的场景。除娱乐所用外,故宫里的秋千还包含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

焦秉贞所绘《仕女图册》之“秋千闲戏”

宫中秋千活动与寒食节密切相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的一至二日,为我国的传统节日,节日中禁烟火,只吃冷食。此时天气尚冷,而荡秋千作为一种游艺活动,既有利于驱寒,又无需剧烈运动,还能展示游艺者优美的身姿。据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卷下”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宫里在寒食节时,会在各处架设秋千,供嫔妃们娱乐。她们在空中飘逸的形貌,引得唐玄宗赞叹,并称之为“半仙之戏”。清代官员英廉等人编撰《日下旧闻考》,其中卷一百四十七载有“清明寒食,宫庭于是节最为富丽,起立彩索秋千架”,可反映寒食节里,宫中秋千活动的盛行。清代宫廷画家焦秉贞绘有《仕女图册》,册页之一即为《秋千闲戏》。画面中,6位优雅的仕女,一位立于秋千上,两位辅助推动使之前后摇摆,其他3位则在笑谈中等候。乾隆皇帝所作《题焦秉贞人物画册十二帧》中,亦用“柳风拂处人吹过,环珮声摇最上层”,来形容这一惬意的场景。

清代宫廷中,出现了一种西洋秋千,可见于宫廷筵宴场合。据吴振棫撰《养吉斋丛录》卷十三记载:乾隆年间的每年正月十九日,乾隆帝都会在圆明园山高水长楼前举办筵宴,主要招待内廷王公大臣以及各藩国陪臣;在宴会上表演的游艺节目名单中,就有西洋秋千。朝鲜使臣朴思浩在《燕蓟纪程》之“圆明园记”中,回顾了他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正月十五日,在圆明园看到的西洋秋千表演的场景:“彩服童子八人,头编黑丝,髡髡垂髻。各立杠头,一上则一下,一下则一上,丝翩浮空,是谓西洋秋千,名曰忽悠悠。”

《万树园赐宴图轴》

展开全文

故宫藏《万树园赐宴图轴》,显示出西洋秋千的构造特征:其外形犹如立放的云梯,云梯中间的横杆为滚轴,上、下端各有日字形木框。表演者分别站在两端日字木框的横杆上,通过变化姿势来调整绕滚轴转动的力矩大小,并不断调整平衡状态,使得秋千犹如跷跷板一样上下摆动。分析认为:这种秋千之所以被称为西洋秋千,是因为使用了当时西方机械装置中的滚轴,且秋千的摇摆方式与国内明显不同。相比而言,国内秋千类似于单摆,游戏者从一定高度荡下时,其势能转换为动能,速度变快;过最低点后动能又转换为势能,速度变慢至静止,如此反复。而清代帝王选择西洋秋千作为游艺项目,主要在于展示其对藩属国的重视,通过对域外表演内容的认同,以示团结友好的氛围。

西洋秋千还见于清代宫廷贺寿场合。在历史上,秋千还包含给帝王贺寿之意。如唐五代文章总集《全唐文》卷九百四十九载有“秋千者,千秋也。汉武帝祈千秋之寿,故后宮多秋千之乐”。这说明,汉武帝认为荡秋千有“千秋万寿”之意。由于西洋秋千属于杂技表演,既具有娱乐性,又隐含贺寿之意,因而成为清代紫禁城里的万寿节庆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项目。如故宫博物院藏崇庆皇太后《万寿图》,描绘的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之母崇庆皇太后六旬寿诞前夕,皇太后从畅春园回宫的场景。画面中,在白石桥的两岸就有西洋秋千。又如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八月,西藏政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六世一行来到热河,为乾隆帝68岁寿辰贺寿。乾隆帝谕旨于八月十四日、十六日两次上演火戏,并为之配备了西洋秋千表演。

综上可知,故宫里的秋千集宫廷娱乐、时令节俗、古代政治、帝王贺寿等于一体,是我国丰富传统文化的体现,亦能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原载于《科技日报》,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