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利娥
沿石阶向上走,可听见清脆的流水声。向四周望去,并没有发现水的源头,也看不到水流通道。我正寻思这水流声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一阵清风吹过,从右边的一排斑竹向石级延伸方向拂来,竹树间露出道道缝隙,透过缝隙,在竹林下方,有一碧水池潭。
目测碧池表面,约五六十平米。靠池的东面,有个竹架搭建的过亭,在过亭边,有一竹管,管内有清水流出,流水形成一道银色直柱,不断注入池内,水流声恰如银铃作响,搅破这山间寂静,显得热闹些许。
踏石级时听到的水流声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
这条用青石板修成的石级山路,是欧阳询文化园左面上书堂山的一条石梯路,碧水池潭在这条路边。第一次来书堂山,我误以为这个池潭就是欧阳询的洗笔池,有人马上纠正说,这个潭不是。古代书法家欧阳询的洗笔池没有这个池大,那洗笔池只比我们家大洗菜盆稍微大一点。欧阳询练字时,每每练习完毕,他必到山腰一块大石头边的那个有水的小池边洗笔,天长日久,那一池碧水被墨汁染成了黑色。欧阳询每天用功练字,他的字练到了极高境界,他每练完字便洗笔,只要休息时,便到这个周围被石头围起来的小池潭边把毛笔洗得干干净净。从他住处到小池边要走一大段距离,他既是来洗笔,也是想借此机会起身在山间树林走动,领略山里的自然风光,呼吸林间纯净的新鲜空气。这里的山水给了他无限的灵感,让他练成了一名大书法家,也让书堂山成了天下闻名的山。
洗笔池在竹林围的碧池西北方的上面。竹林掩映下的池水清澈见底,池里红锦鲤在池潭周围游来游去,爬山的人走到哪里,它们也游到哪里,好似与竹林岸边行走的人们逗乐。
山边泉水潺潺流入池内,碧池清泉将周围的竹树倒映水中,让池潭里的水成一池浅绿。山上树木葱茏,青山映绿水,绿水照竹林,给这座山平添了几多神韵。绕碧池行走一圈,几分钟即可走完。
这池水仿佛养得了满山的青。山里每棵树的叶子,青翠欲滴,也许是这池水滋养了这漫山翠绿。
不觉已进山腰,山间林木苍翠,绿树成荫。越往上攀爬,树林的青更加浓郁。
这座山在我外婆家对面。小时候我常住在外婆家,由外婆带着我长大。我经常站在外婆家的阶基上,看对面的山发呆,外婆家近处是山,远处也是山,近处的山轮廓清晰,远处的山一片浅淡的灰色。外婆说,那远处的山是外婆娘家的山,这里看得到,却要走很久时间才到得那山边,那就是书堂山。
有一年,表弟从省城长沙市来看外婆,他也站在阶基上凝视对面山的影子。他从资料中了解到书堂山上洗笔池的故事。那一天,表弟独自上书堂山,他在山里从早晨待到傍晚。他回来告诉我们说,在古代,书堂山曾住着大书法家欧阳询,这座山已成了历史文化圣地,这座山有大书法家欧阳询的许多宝墨痕迹,里面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去挖掘,它将吸引人们去书堂山体验中华书法的魅力。
竹林清池映墨仙,欧阳询就是书堂山的“书法墨仙”。他苦练中华书法的精神营养值得后人不断吮吸,他的精神已烙入我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