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宇宙级”房企碧桂园的缔造者,“强”人杨国强的卸任似乎代表着一个房地产黄金时代的远去。
进入3月的第一天,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正式宣告“退休”。
碧桂园于3月1日早间发布公告,公司主席及执行董事杨国强因年龄原因提出辞任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2023年3月1日起生效,辞任后担任特别顾问;同时,公司联席主席杨惠妍已接任为主席,并继续担任执行董事。
杨国强,他曾经抓住了房地产市场化的浪潮,从“农民工”一路奋斗成为“一代企业家”;他也早先窥探到中国城镇化浪潮,精准地布局三四线城市,成为新城市的建造者;他还历经了房地产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以高周转的工厂化模式推动碧桂园成为“宇宙级”房企……而现在,碧桂园正在布局智能建造,试图以智能机器人再度引领建造业的未来。
根据碧桂园发布的2022年中期报告,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碧桂园总资产约为1.9万亿元。作为这个万亿房企的创始人,虽然看起来仍然是朴实的农民形象,但杨国强实际上是一位“永不过时”的弄潮儿。
3月1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杨国强辞任公司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辞任后担任特别顾问。资料图片
从“农民工”到“企业家”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以农民“草根”出身的杨国强,很难让人想到,当初连7元钱都交不起的“放牛娃”日后能成为年销售额破5000亿元“宇宙级”房企的掌门人。作为名副其实的一位“强”人,杨国强的奋斗史是足够励志的,他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农民企业家。
作为出生在广东佛山顺德农村的一名穷孩子,杨国强17岁前没穿过像样的鞋子,依靠学校免除7块钱学费并给了2块钱助学金才勉强读了中学。这似乎也成为杨国强一直以来的遗憾,因此,更重视教育的杨国强在碧桂园成立后也多次捐资助学办学,帮助更多人完成他未曾完成的读书梦。
展开全文
那时,杨国强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农民。他曾这样回忆自己的种田时光:“用牛犁田,用锄头锄地,用镰刀收割水稻,每天都很辛苦,冬天很冷要去,夏天太阳暴晒也要去。”后来,杨国强当了泥瓦匠、包工头,这也是他房地产开发生涯的起点。
1978年,在大哥杨国华的帮助下,杨国强进入房管所任施工员,并在6年后升任区建筑队队长;1989年,杨国强成为北滘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1992年,杨国强在这一年与同乡合资收购了北滘建筑工程公司,并买下顺德碧江及桂山交界的大片荒地,建了几千套别墅和洋房,这也就是“碧桂园”诞生的起点。
值得关注的时间节点是1988年-1992年,当杨国强正式投身于房地产事业时,这正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真正意义走上市场化发展之路的关键时期。房地产市场从“计划”到“市场”,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日千里。不仅仅是杨国强,同时代的王石、许家印、张玉良、冯仑、潘石屹等众多地产大佬正是在此时义无反顾地投入这片房地产市场的汪洋大海。
时势造英雄。正是抓住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化的第一个浪潮,杨国强号准了时代的脉搏,从此以后用30年的时间缔造出了中国城镇化住宅开发的奇迹。
“三四线之王”的高周转打法
或许正是由于农民出身,让杨国强的视野更多聚焦在了我国城镇化发展。农民工进城变为城市人,标志就是一套城里的体面的房子,“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这个朴素而又霸气的口号应运而生,打动了无数进城务工的奋斗者。
杨国强曾公开表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永远在路上,“新市民”的合理住房需求应该得到支持及满足。
在房地产开发的黄金时代,碧桂园扎根布局三四线城市,即便是在日后众多一线开发商舍弃三四线布局一二线城市的时候,杨国强仍然坚定不移地看好三四线城市,因为他洞悉到中国城镇化浪潮这一趋势并不会改变,这也是杨国强抓住的第二个时代浪潮,让碧桂园成为“三四线之王”。
事实上,值得一提的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中国的城镇化率从20%增长到60%左右,中国城镇化率快速增长的时代也正是叠加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黄金时代。
截至目前,碧桂园已进驻全国31个省、299个地级行政区、1425个区县,在碧桂园的可售货值中98%位于常住人口超50万的县市。对于为何选择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而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拿地不多,杨国强常说的理由至少有三:第一,地价太贵;第二,资金周转慢;第三,算不过来账、风险大。
未来,虽然我国城镇化的步伐相比此前会相对放慢,但是我国城镇化率相比于发达国家90%以上的水平仍然有差距,城镇化趋势仍然不会改变。
在城镇化大潮中,碧桂园以高周转的打法快速席卷了我国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比如,业内熟知的碧桂园三四线高周转的“456原则”,拿地即开工,4个月实现首次开盘,5个月实现资金为正,6个月将资金投入新项目。
比如,外界深刻感知到杨国强超强的高周转能力是在2001年。这一年,广州凤凰城项目开启,70栋楼同时施工,几百台塔吊同时运转,最终推出自带花园的洋房比周边毛坯房还要便宜,连续8个月销售额稳居同期全国房地产开发项目第二,这不仅让市场诧异,也创造了业内的销售神话。
高周转、快去化的模式成为碧桂园的创新打法,在标准化、高周转的生产方式之下,碧桂园以快周转的方式减少了成本和资金支出从而实现了售价降低,让“像卖白菜一样卖房子”的神话变为现实。
2007年,碧桂园成功赴港上市。对接资本市场后,碧桂园一路狂飙,从上市到2016年,这十年时间碧桂园营业收入从不到200亿元直接涨到了近1600亿元,翻了8倍有余。2016年是碧桂园业绩大爆发的一年,全口径销售增长120%至3088.4亿元,首次跨入行业前三,2017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5508亿元,同比增长78.4%,自此年年蝉联房地产行业销售第一。
然而,对于房企来说,高周转模式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在带动规模狂飙的同时,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风险。自2018年下半年起,杨国强掌舵下的碧桂园主动提出“提质控速”,追求有质量的发展。杨国强表示,公司的规模数量和效益要让位于安全和质量,不然公司走不远。
抢占智能建造赛道
如果说抓住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化、城镇化这两大机遇成就了如今的碧桂园,那么,站在新世纪的新起点,杨国强还抢先布局了智能建造,以期在未来成为碧桂园的“杀手锏”。
从2019年初开始,碧桂园将地产、农业及机器人确立为未来发展的三个重点。此时,出身于农民、高中文化毕业的杨国强“每天95%以上的精力”都已投入到如何打造高科技企业上。
在机器人领域,杨国强自称还是一名小学生,甚至需要从学电脑开始,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建筑机器人的看好。在杨国强看来,机器人会颠覆传统的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未来一定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
2018年7月,碧桂园旗下用来开展建筑机器人业务的平台博智林成立。2023年,短短5年时间,博智林旗下已有33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千万平方米。
或许正是由于自身的匮乏和遗憾,或许正是因为早年遍尝人间疾苦,杨国强似乎更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在招聘中,他更喜欢拥有高学历的高精尖人才。2018年成立博智林至今,碧桂园推出“未来领袖招聘计划”,以 “全球30%硕士、70%博士”为口号,吸引了上千名全球不同名校的博士来助力智能建造领域的开发。
崇尚知识、重视教育,杨国强自身亦是如此。学不止于学校,多名碧桂园员工透露,杨国强经常向员工推荐书,包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的作品、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所著的《富甲美国》等商业著作,也有《基督山伯爵》等文学作品,以及韩国前总统李明博所写自己如何挑战命运的自传,这正是杨国强坚信的“知识改变命运”。
碧桂园告别创始领袖杨国强后,二代接班人面临着新的时代命题,如何继续做时代的“弄潮儿”仍然是新的命题。随着房地产行业高歌猛进的时代结束,如何在“房住不炒”的时代下掘金,如何在三四线市场疲软的背景下统筹全国布局,如何从传统地产开发转型为一家引领未来的高科技公司,这将是继任者杨惠妍的新挑战。
新京报记者 | 徐 倩
编 辑 | 杨娟娟
排 版 | 寇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