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量 增量

粤企增量存量“双第一”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0 16:53:04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文/表 羊城晚报记者 许张超

随着人工智能赋能效果的逐渐显现,更多行业和领域加速拥抱人工智能,这片蓝海也卷起了全国不同城市的竞逐、较量。哪些省份、城市在抢占人工智能赛道呢?近日,启信宝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图鉴》,以北京、广东和长三角为代表的三大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优势明显,其中深圳以6.38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密度”第一城。

粤企增量存量均居第一

根据中国信通院测算,截至去年年底,全球人工智能代表企业数量27255家,中国企业数量4227家,约占全球企业总数的16%,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这意味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已进入全球第一梯度,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从被誉为中国人工智能元年的2016年到现在,国内各区域间的产业竞争格局如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图鉴》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2年,全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从27.95万家增长至60.05万家,其中,2022年广东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达13万家位居全国省份第一,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山东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与广东一同构成“前五”阵营。

具体来看,2022年续存企业数量前十的省份累计有44.63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分别为广东(130018家)、江苏(56582家)、北京(47793家)、浙江(42785家)、上海(39202家)、山东(34240家)、四川(26637家)、安徽(26226家)、福建(22322家)、湖北(20482家),占全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比重达到74.32%。

从企业增长数量来看,2016年至2022年期间广东、江苏、浙江三个省份的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增长数量最为迅猛,新增数量分别为95701家、42560家、35009家。增量前十的其他城市分别为山东(28768家)、安徽(24281家)、四川(21664家)、北京(21483家)、上海(20845家)、福建(18011家)、陕西(17364家)。

深圳跃居企数“第一城”

羊城晚报记者梳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图鉴》数据发现,从被誉为“人工智能元年”的2016年到2022年年底,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存续数量前十城市的企业数量从16.61万家增加至30.06家,占全国比重从59%降低至50%,头部城市聚集度下降。其中,深圳(42598家)、广州(29922家)、北京(21483家)三城的新增企业数量位居前三。

展开全文

“越来越多城市加入‘AI竞赛’,必然会导致产业链企业分散,进而导致头部城市企业占比的快速下降。”启信宝产业研究专家说。记者注意到,在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基础较好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之外,合肥(1.74万家)、西安(2.57万家)、苏州(1.64万家)等城市增长强劲。

从存续企业数量看,其他前十城市分别为广州(38020家)、成都(21702家)、杭州(21283家)、南京(19067家)、合肥(17385家)、苏州(16408家)、武汉(15935家)。在这六年间有何变化值得注意?深圳凭借4万多家的新增企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一举超过北京(4.78万家),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密度”第一城。

深圳为何能做到人工智能“第一城”?启信宝产业链研究专家表示,深圳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包括AI芯片设计、各类AI技术研发,智能终端、机器人、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完整的产业链为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吸引更多人工智能企业在深圳落户或创立。

京沪企业最能“吸金”

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赛道青睐有加。记者注意到,在2021年的倒数第二天,被誉为“AI第一股”的商汤科技正式登陆港股;今年4月,深圳本土创立和成长的人工智能企业“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登陆科创板,成为“深圳人工智能第一股”。从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融资情况来看,哪座城市吸金实力更强悍?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图鉴》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2年期间,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融资金额总量前十城市分别为北京(67161.82亿元)、上海(43557.43亿元)、深圳(27066.35亿元)、杭州(17690.97亿元)、南京(8036.45亿元)、广州(6506.70亿元)、天津(4423.31亿元)、苏州(3894.30亿元)、武汉(3326.04亿元)、成都(2798.76亿元),京沪两城吸金实力强劲。

根据启信宝对北京、上海、深圳三城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分析,北京堪称“全能型”城市,产业链上中下游发展较为均衡,各个产业细分环节均有布局,但成长性上略显乏力;上海雄踞中上游,在人工智能芯片、机器学习等领域成果显著,下游应用端相对弱势;深圳优势集中于人工智能产业链下游,产业链规模、创新性全国领先,但融资、成长性存在不足。

“虽然深圳产业基础较好,但是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方面还存在不小的短板,比如芯片、算法等领域,深圳与京沪区域有较大差距。”启信宝产业链研究专家指出,深圳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相对京沪较少,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人才吸引力强,但流动性也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