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头区乾塘镇大屋新村东撂荒地成功复耕。 李青远 摄
仲春,湛江遂溪黄略镇北合村,青绿色的稻田铺满大地,一株株嫩绿的稻田整齐排开。这里曾经是长满杂草的荒地,今年春天700多亩撂荒地全部种上水稻,摇身成为农户增收的“致富田”。
“原来村里耕地撂荒时间很长,有十几二十年时间,我们入户调查群众看法,再按照上级要求,通过‘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把撂荒地集中起来承包给公司,这样农户就有了收益。”北合村党总支部书记王华昌说。
湛江市是全省耕地面积最大、全省粮食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耕地面积620.36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22%;粮食种植面积42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粮食种植总面积12.7%。近年来,湛江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全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2022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6966.44万元用于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累计完成连片15亩以上撂荒耕地复耕复种19.55万亩,流转撂荒土地2416宗8.22万亩,引入企业180家,带动就业29347人。
●南方日报记者 林露
政策保障建立奖补机制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生产是农业发展之基,也是民生之根本。由于地理原因,湛江地区干旱时有发生,部分耕地受到海水倒灌造成盐碱化,土地生产力下降,加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且农村劳动力外流增多,导致不少土地丢荒。
如何以顶层设计确保粮食安全生产?近年来,在机制建设方面,湛江健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机制。湛江实行“市级统筹、县镇主责、村级主体”工作机制,明确各县、镇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责任人,村“两委”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推动“县领导包镇、乡镇领导包村、村社干部包点”网格化管理。
与此同时,湛江建立台账制度和月报制度,对撂荒耕地实行建档管理、分类指导,逐地块解决;由县、乡(镇)两级进行常态跟踪,实行巡查管理机制,及时掌握耕地撂荒动态情况,加强常态化监管,严防耕地抛荒问题回潮反弹。
为盘活耕地资源、抓好粮食稳产保供,湛江建立撂荒耕地复耕奖补机制。
展开全文
湛江提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针对性和导向性,对长期撂荒停止发放补贴的,待复耕复种后重新纳入补贴范围;对撂荒耕地恢复粮食生产的给予补助,重点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撂荒耕地种粮的给予补助;对返乡留乡农民工利用撂荒耕地发展粮食规模经营和特色种养的,优先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和信贷支持。
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制定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稳定粮食生产奖补标准。其中,廉江市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中安排510万元扶持承包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水稻生产托管服务,按照130元/亩标准重点扶持撂荒耕地复耕;统筹209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修缮水利设施,优先将因基础设施落后造成撂荒的连片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复耕复种创造条件。
土地流转“转”出新活力
有了制度保障,湛江各地各部门有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兑现新模式,探索耕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合并、集中,鼓励农业服务公司、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业主承包经营土地。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湛江加快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建设,成立县级农村土地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10个、镇级土地经营纠纷调解委员会108个、村级土地经营纠纷调解小组1726个。各地按照“平等、协商、自愿、有偿”原则,推行租赁制、股份制、托管制、代耕制等多种模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在吴川市长岐镇,自去年以来,在政府部门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推动下,撂荒地复耕工作取得实效。长岐镇成功引进广东东来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上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科技企业,推动全镇1800多亩弃耕土地成功复耕,还引导企业聘请村内脱贫户和有经验的农民到企业工作,提高农户的收入。
在廉江,塘蓬镇通过引进建设广东粤恬种苗繁育基地,流转承包撂荒地1000多亩;车板镇荔枝江村引进廉江市兴东红橙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流转承包村中300多亩丢荒多年的土地种植蔬菜,村民既有租金收入,又有务工收入。
类似的变化同样发生在廉江市良垌镇。良垌镇探索“党组织+乡贤+合作社+农户”方式,采取“党建引领、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干群联动”方式,发动乡贤回乡建设,打造千亩农业园,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2020年,廉江市良垌镇新村仔村外出乡贤陈志锋回到家乡承包荒地,并注册成立廉江市丰晟种养专业合作社,在该镇流转撂荒耕地种植水稻。修水渠、作物轮种、带动村民就业,在陈志锋的带动下,合作社托管的2000余亩荒地变良田:“只要农民有需要,就可实现种田全程托管,从选种、施肥、收割到销售,全由合作社来完成。”
农旅融合发展休闲旅游产业
复耕复种示范点的打造,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开出更多“粮”方,使撂荒地重获新生。湛江凝聚合力打造“示范田”,通过示范点引领带动全市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
时间回到2021年11月,湛江坡头区召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暨撂荒地发包推介会,现场推介全区3万多亩已回收但未发包的撂荒地,216个企业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出席会议。从零碎无人耕种的土地,到连片发包引来农业产业巨头,坡头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撂荒地盘活之路。
坡头区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分为批而未供土地、批而未征土地、供而未用土地、“僵尸企业”闲置土地、留用地等五个类型,按照“政府主导、全面清理、逐级负责、分类处理”原则,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收回撂荒耕地(经营权)3.16万亩。
以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为契机,坡头区抓农旅融合,推动撂荒地变成美丽田园,打造农业主题公园,让沉睡“资源”变“资产”,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坡头区完成66个城市农业公园田园风貌提升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旅游互为融合,推动“撂荒地”变成“观光田”。其中,坡头镇引进社会力量,将1000多亩撂荒“闲地”流转利用打造集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景观带;南调街道将南调河沿岸500亩撂荒地整合,种上油菜花,用稻草扎出农民春耕劳作等造型。
眼下,湛江全市撂荒地复耕工作依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湛江将继续整合涉农资金,加强撂荒耕地农田水利、机耕道路等设施建设和日常维护,改善复耕复种条件;探索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土地准入监管制度,完善运行规则,规范土地集中有序流转;发挥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大农业技术和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