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发生在越南北部浅近纵深,这一带属于热带山岳丛林地形,在纵深80公里的战区里,随处可见锥立山,山体陡峭难以攀爬,山体之间形成山谷,河网纵横,只有很少的道路可以通行。
这样的地形,按照道理讲,根本不适合坦克作战,不仅通行条件难以满足大规模使用坦克的要求,而且坦克在这样的地形通行,也极易遭到敌军的阻击,非常的危险。
然而,1979年,解放军却在这里大规模使用了坦克作战。据资料显示,这一战解放军装甲部队一共集结了7个团另2个营,实际战与实战的6个团另1个营,共出动坦克690辆,装甲车80辆,坦克牵引车28辆,另外还有自行火箭炮18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地形条件不允许使用坦克,我军为何还执意要在越南北部大规模使用坦克呢?原广州军区陆军第42军军长魏化杰,多年后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了实情。
广州军区第42军,战时担负向越南复和、高平进攻的任务,曾大规模利用坦克从天险靠松山发起穿插,直插越南东溪,打出了经典的坦克穿插战,并在后面的几天,在坦克部队的支援下,攻占了越南高平。
展开全文
作为整场战斗的指挥者、亲历者,魏军长最有发言权。他认为,之所以在不适合的地形条伯下动用坦克,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坦克推进速度快。按照战前3-5天攻占高平的计划,只能充分发挥坦克的机动速度。实战中,42军126师正是依靠坦克,在规定的时间内突破敌靠松山防线,提前占领了东溪,成为高平战役期间,唯一按时进至目标地域的部队。
二是越军在边境地区大量布雷,步兵搭乘坦克前进相对安全。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之前,越军在中越边境地区经营多年,不仅构筑了大量永久、半永久工事,也布设了大量的地雷,有的雷区纵深甚至达到5里。这给步兵通行造成了困难,搭乘坦克前进,可以减少伤亡。
三是可以利用坦克自带火力支援步兵战斗。越南北部地形复杂,道路稀少,大部队难以展开。越军沿主要道路两侧构筑了蜂窝分布的暗堡与各种火力点,形成交叉火力网,可谓易守难攻。坦克车上的高射机枪和坦克炮,是压制敌火力点,摧毁敌明暗堡的最理想武器。
所以,1979年解放军在本不适合坦克展开行动的地域,投入了大批坦克,实战中一路攻坚克难,与步兵和炮兵协同作战,取得了较大的战果,为最终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