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阔 唤醒 抵达 更为 世界

唤醒阅读,抵达更为辽阔的世界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0 10:22:04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张懿

肖风华

展开全文

文/孙磊 余明浩 图/出版社供图

人间四月芳菲尽,踏景览书正当时。第28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羊城晚报社联合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社长荐书”专题书单,为读者精选了广东近期出版的三本好书:《走出鸦片战争阴影:文化自信对话录》《无国之谍:以色列建国之际的秘密特工》《品读岭南·岭南书法》,并分别请两位社长撰写了深度评语。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与世界的一场无声的交流、亲密的对话。为此,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还即将推出三本好书的共读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亲临现场,与读者共品书香。

“世界读书日”是一次对于阅读的提醒。打开一本好书,我们既能向外看见更开阔的世界,又能向内看见一颗与世界同样宽广的强大内心。

花城出版社社长张懿推荐

《走出鸦片战争阴影:文化自信对话录》

——走出文化“心虚症”,重建文化自信

推荐语:一本属于新时代的文化对话录

一位文画双修的老文艺家,一位睿智博学的评论家——刘斯奋和林岗从文化、历史、哲学、小说、艺术到审美理想,从先秦至现今,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刻对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然而在180年前,列强恃坚船利炮大肆入侵,拉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同时,也给中国的文化自信蒙上了一层阴影。

180年后的今天,随着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复兴,重建文化自信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该如何看待鸦片战争失败所带来阴影?又该如何走出阴影、重建自信?两位学者在《走出鸦片战争阴影:文化自信对话录》中强调,今天已经到了要坚决走出这片阴影的时候,需回到自身的文化传统之中,接续传统,守正创新,真正建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

这是两颗“聪明大脑”的精彩碰撞,是两位文化名家的深刻对谈。对谈指出,文化自信包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并对此进行了文化根源的梳理。现代中国文化之所以值得自豪,就是因为它的精神气质里灌注着硬骨头精神。近现代中国虽然是现代化后进者,但保有民族脊梁的后进者终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要想走出鸦片战争的阴影,必须以一分为二的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深入挖掘和继承发扬其优秀的部分,为今天所用。只有如此,文化自信的确立才能得到全方位的保证,才能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两位学者眼中,传统和现代从来不是一对非此即彼的矛盾体。林岗眼中的传统,是一种文化精神,如同一条充满生命力的大江大河,从古代奔涌而来,流淌在当代人的血脉里和生活中。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底气所在,也是国际文化竞争中中国的独特优势。然而继承传统也绝非复古,而是要守正创新。继承几千年优良传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追随时代的步伐,继续向前发展。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动力。

这是一部好读的对话录。两位对谈者将渊博学识与深厚学养藏匿于直白朴实的口语之中,去除坚硬的理论外壳,从现实经验出发,触及切近时代共鸣的种种议题: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艺术的底线、大团圆叙事、方言与汉字危机……

这也是一本属于新时代的文化对话录。记录芜杂的思考、新鲜的洞见、好奇的追问和自然流溢的感情,以新颖、接地气的方式,将“文化自信”庞大命题与传统文化深奥庞杂的内容梳理拆分,娓娓道来,传达给新一代青年读者。

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对话,为什么需要回溯传统文化?在节奏过快的现代社会,这本书将带领我们回到传统中去寻觅智慧,接通古老中华文明之脉,觅得“文化自信”的终极答案。

【图书简介】

如何走出西方强势文化笼罩之下的文化“心虚症”?怎样建构我们民族崭新的文化认同?今天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斯奋和评论家林岗经过十个月的谈话和整理,推出系列对谈《走出鸦片战争阴影:文化自信对话录》,2022年5月29日起由《羊城晚报》和羊城派连载推送,备受学术界关注。

2023年4月,这组对谈结集为《走出鸦片战争阴影:文化自信对话录》,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对话录记录了刘斯奋与林岗关于“走出阴影”“谈文化”“谈艺术”“谈中庸”“谈审美理想”“谈尚用”“谈文质”“谈文风”“谈雅俗”“谈小说”“谈守正创新”共十一场对谈,并收入了刘斯奋《从三教合流到四学融通》与林岗《现代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两篇文章。

两位对话者高屋建瓴,从历史、思想、文化、艺术、审美、小说、文风、创新等诸多角度娓娓道来,反思我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指出当今要建构崭新的文化认同,必须走出鸦片战争的阴影。两位跨界通才式的学者,视野开阔,创见迭出,鞭辟入里,在走向民族复兴、重建文化自信的当下,启人深思。

【活动预告】

时间:4月22日 9:30-11:00

地点:花城文学院泊书店

广东省作协、广东省出版集团主办,花城出版社、羊城晚报社承办的“跨界追溯传统,对话文化创新——《走出鸦片战争阴影:文化自信对话录》新书首发式”,该书作者刘斯奋、林岗将在现场还原书中的精彩对谈,分享背后创作故事并与评论家申艳霞对话,为读者呈现灼见纷呈的思想碰撞。

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推荐

《品读岭南·岭南书法》

——系统认识岭南书法特色,提升书法艺术鉴赏水平

推荐语:弘扬岭南书法传统,彰显岭南书法气度

“岭南·高度”系列丛书之《品读岭南·岭南书法》由广东省岭南文化艺术促进基金会主编,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陈志平、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叶金宝等书法评论家集体编撰。

该书以最具代表性的岭南书法名家作品为切入点,精选宋代以来传世书法名作三十余幅,从作品概况、书家简介、作品释文、作品品读、时代背景、作品艺术价值与影响等不同角度进行赏析,配以书法高清图与局部放大图作详细讲解,蕴含广博的文史知识、高雅的精神意趣、精微的笔法分析,带领读者轻松了解岭南书法近千年发展脉络,提升书法艺术鉴赏水平,体味岭南书法精神。

该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成果,也是广东省委宣传部主题出版重点项目之一,在通俗易懂的同时不失学术严谨性。阅读该书,可让读者系统认识岭南书法自身特色及其在岭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著名学者叶金宝认为,书法品读本是一件平常的事情,无论老幼雅俗,都可就书法或某件作品,按照自己的喜好说道几句,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书法品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认字”的过程。但书法实践上的进步,往往也伴随着对作品、碑帖、文字演变等的深化理解和新的审美意识的建构而达到新的境界。从这个角度来说,书法研习关键还在理解和品读上。

而《品读岭南·岭南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时代中岭南人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读者可从书中品见历史之广博、精神之境界、笔法之精妙。本书特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读者可从历史叙事角度,了解每幅书法作品产生的缘起,还有作者创作过程中发生的逸事、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作者的人生阅历等各个方面,品味岭南文化的烟火气息。

第二,该书从艺术鉴赏角度,分析每幅书法作品的行笔风格、艺术手法、作品内涵等;从字形结构和空间营造,阐述作品表现的独特的精神气质,令人回味无穷。在此基础上,构筑岭南文化的高雅格调,构建当代书法品读的叙事方式。

第三,在书法品读叙事方式的建构方面,该书不仅立足于小,而且还着眼于大。本书作者大多具有广博的文史知识,对一些细节的揭示,为读者认识岭南历史和中国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同时能注重从精神层面来解析作品,而且论述都较为恰当;本书作者大多久染翰墨,在笔法上体会颇深,故能将所选作品的精微笔法充分地予以揭示,往往能切中书学本体,给读者以启迪。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传统文化的基石,如灯塔一般,带领世人窥见中华传统文化的瑰丽之处。米芾在《海岳名言》中道:“古人书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书法之道,始终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之间求索,《品读岭南·岭南书法》或可使人得见书法之堂奥,或可成为书法研习者的良师益友。

【图书简介】

《品读岭南·岭南书法》由资深书法研究者担纲,带领读者在精美图文中深入“品读”自古至今岭南书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直观领会岭南书法的独特魅力,得见书法之堂奥。

该书三十多篇文章分别由二十余位当代知名书法评论家完成,立意和体例设置新颖,分别从历史文化与艺术鉴赏两个角度展开。其中既包含对书法作品的宏观叙事,如作品概况、时代背景、书家简介、作品释文、流传轨迹等;也包含微观叙事,如笔法、结构、谋篇、气韵等,格调高雅亦不失学术严谨性。

书中配以近百幅高清珍贵的书法作品图及局部细节放大图,并有图释作详细讲解,图文并茂,文字清丽,可成为书法研习者的良师益友,亦可让读者系统认识岭南书法自身的特色,提升读者书法艺术鉴赏水平。

书中品读内容包括如白玉蟾草书《足轩铭》诗卷、陈献章行书《慈元庙碑》、黎民表草书《题张野仙〈天台山图〉歌》手卷、天然函昰行书《七言律诗》、屈大均行草《七言诗》、陈恭尹隶书《七言诗册》、朱次琦行书《赠友人联》、陈澧篆书《诗人上士》对联、康有为草书《人天庐落成题诗四章》手卷、商承祚书《甲骨文立轴》、麦华三小楷《洛神赋》等。该书同时也是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历代书法资料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21JZD044)成果、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题出版重点项目之一。

【活动预告】

时间:4月23日 9:30-16:30

地点:岭南文化艺术馆

广东人民出版社将举行“岭南·高度”系列丛书——《品读岭南·岭南书法》《品赏岭南·潮绣》新书发布会暨岭南书法研究与传播发展战略研讨会。传承岭南文化记忆,带领更多读者关注岭南文化、走近岭南文化。  

《无国之谍:以色列建国之际的秘密特工》

——被历史遗忘的四位间谍的故事

推荐语:了解以色列动荡灵魂的一扇窗口

《无国之谍:以色列建国之际的秘密特工》是广东人民出版社知名社科产品线“万有引力”书系今年出版的第一本书,讲述了四个出身于市井的中东犹太青年,于以色列建国前后的二十个月中,伪装潜伏于阿拉伯人之间的间谍生涯。

这是一段引人入胜的间谍故事,讲述了蜚声世界的以色列谍报机构萨摩德出人意料的寒微开端。但这又不仅仅是一个间谍故事,更是犹太复国运动的一个精妙隐喻,是打破以色列历史叙事的西方中心主义神话、了解以色列动荡灵魂的一扇窗口。

在1948年前后,欧洲的同胞带着美好的理想和激昂的斗志、高喊着鼓舞人心的口号自西方而来,要结束犹太人千年的离散,建立先祖传说之中的故土。在犹太复国主义理想图景的感召下,这些来自市井的中东青年,为了寻求自己乃至整个犹太民族的某种确定性,为了一个能主宰自己命运的未来,选择投身于一项前途未卜的事业,将最质朴的忠诚奉献于一个尚不存在的国家。

然而,当犹太人终于得到了他们的“应许之地”,当书中四位青年第一次踏入以色列这个国家时,一切似乎与他们想象中的又有些许不同。

建国之初的以色列,是属于欧洲犹太人的。肤色、语言和文化程度的差异,让他们与来自异乡的同胞格格不入,只能游走在社会边缘。在以色列建国的神话中,“黎明”分部也仿佛只是一场演示带有阿拉伯风情的篝火晚会,以满足帕尔马赫其他部队对阿拉伯世界的好奇与想象的跳梁小丑。“黎明”分部的战士们身为犹太人,显然并不属于阿拉伯世界,但置身于名为“同胞”的人群中,置身于这个刚建立的国家时,他们却同样感到陌生,同样不被接纳。在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叙事中,他们更只被轻慢地当作一个无关紧要的注脚,被寥寥几笔草草带过。

然而如今,经历了七十多年的繁衍生息,中东犹太人已经占据了以色列人口中的50%以上,而剩下的那一半人,也大多出生在这片从前只存在于传说之中的“故土”,不再保有流浪欧洲的记忆与烙印。这个国家正在不可回避地褪去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显露出其来自东方的一面。这本书中那四个出身于阿拉伯世界的犹太青年在以色列建国前后的动荡之中所经历的传奇人生,正是反映了这一面的根源与缩影。马蒂·弗里德曼从另一个独特角度展示了犹太民族与以色列这个国家的过去,也揭示了像他这样活在当下以色列的犹太人仍在面对也不得不面对的、将影响整个国家与民族未来的问题:“我”,是谁?

【图书简介】

以色列的情报机构摩萨德,是与美国中情局、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和英国军情六处齐名的世界四大情报机构之一。难以想象的是,这样一个声名赫赫的机构,却发端于一群出身寒微、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谍报工作训练的中东犹太人。他们来自犹太民兵组织哈加纳的精英部队帕尔马赫,因为肤色、外貌和生活习惯、习俗都迥异于来自欧洲的同胞而被单独编队。而后,他们用另一个在希伯来语中的词“黎明”来命名。

《无国之谍:以色列建国之际的秘密特工》一书中的四位主角,就是摩萨德的前身“黎明”分部的成员。

在1948年1月到次年8月这20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几度往返于海法和贝鲁特这两座战火中的港口城市,凭借与阿拉伯人无异的外貌,小心翼翼地模仿着阿拉伯人的行为,把自己变成“像阿拉伯人的人”,成为了以色列的第一批间谍。

作者马蒂·弗里德曼以记者的敏锐和优秀专栏作家的文笔,从对当时唯一尚在人世的间谍以撒·索山的追踪采访,以及大量关于那段历史的口述、笔录、回忆录和档案文件里,找到了这四位年轻间谍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跌跌撞撞的故事,也从这个独特的角度,打开了一扇理解犹太人与以色列这个国家过去与未来的窗口。  

【活动预告】

时间:4月21日 19:30-21:00

地点:方所广州店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将举办《无国之谍:以色列建国之际的秘密特工》共读活动:“走进历史的烟尘”——以色列建国前后的隐秘故事。

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副教授、中东研究中心主任曾记,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肖瑜,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赵萱,会带领大家通过四个“小人物”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探寻以色列的建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