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当天,忽然接到了父母电话,让我今年带着孩子回去过年,
我拒绝了,父母在电话里大骂我不孝顺,说我不听老人话。
我在电话里,哭着问他们。
“当年,你们不是不让我回家过年的吗?”
妈妈在电话里,理直气壮地说。
“当年是当年,现在是现在,今年你就得回来陪着我们过年。”
我苦笑着反问,“是因为弟弟在国外不回来了,所以才想起还有我这个没用的闺女了吧?”
爸妈生了两个孩子, 我和我弟弟。
我比我弟弟大10岁,他是我母亲冒着高龄危险,流产3次之后要的宝贝疙瘩。
当然,关于这一点,我是在成年之后,我妈才骄傲地告诉我的。
我一直以为我父母就是特别喜欢弟弟而已,而不是重男轻女。
我还记得,小时候,爸妈满脸笑地指着睡在摇篮里的弟弟。
“妮,你要好好疼你弟弟,将来你嫁人了,弟弟就是能给你撑腰的娘家人。”
小孩子嘛,都是父母说啥就信啥,况且,只要我对弟弟好,父母就会对我格外好一点。
所以,从小,我就对弟弟照顾的都是无微不至,到哪都带着他,他几乎是在我背上长大的,好东西都给他。
他比我都高的时候,我们搬家。往楼下搬抬重东西的时候,都是我和我爸动手。
展开全文
我妈说,弟弟小,骨头没长结实,早干活会不长高。
而我,因为搬东西伤了腰,腰肌撕裂,到现在下雨阴天腰都酸疼。
真正知道父母偏心,是在初中时候。
我上学的地方距离我们家骑自行车要40分钟,中午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在学校吃饭。
但是,我爸妈不让,他们说家里饭好吃,所以不给我每天5元钱的饭钱。
我们那时候上学,5元钱是最低的午餐费,2元钱的白米饭,3元钱的西红柿鸡蛋。
后来,我听见妈妈偷偷跟爸爸说,“5元钱都够一家人吃一餐饭了。”
可是,那个冬天,弟弟每天都会去小卖部买零食,口袋里总有超过5元钱以上的零花钱。
父亲还在奶牛公社订购了最好的牛奶,据说,每天要10多元钱。
我告诉自己,不能攀比, 毕竟那是我自己的弟弟。
爸爸和妈妈也很辛苦,他们比我离家还远,也是每天迎着寒风,蹬着自行车回家吃饭。
后来,长大后,我无意中提到这个。
我妈不以为然地说,“我们不也是一样,我们还得回家做饭给你们吃。”
可是,妈妈,你知道的,我不是看不到你辛苦。
我在意的是,你从来就没有在心上将我和弟弟放在同一位置。
上班之后,爸爸要求我把工资全部上缴,然后每月给我零花钱。
从我参加工作到我结婚,我老老实实每月上缴工资,一份钱也不敢私藏。
结婚的时候,父母既没有要彩礼也没有要给嫁妆。
婚礼上,父母对着女婿就一句话。
“我们家就姐弟俩,弟弟年纪小,你得把他当亲兄弟待,他将来结婚可不是一台电视,一个洗衣机啥就行的,那我们可不依。”
老公是军人,觉得我娘家是当地人,能依靠的上,就将家安在本地。
他拿出所有积蓄,就借了一地的饥荒,托付我父亲买了套二手房。
房子是我父亲同事的老破旧,父亲可能是觉得拿了我那些年的工资有点不好说,就主动收拾了一下,也就是刮瓷、铺地面砖啥的,连装修公司也没用,从街上找了两个人,一共花了八千元钱。
后来,我妈到处拍着心窝子说,我给我闺女和儿子,一人买了一套房子。
我每每听到都很无语。
当年,我弟弟那房子是父母早早就花了一百多万买的新房。我那个,不过是二三十万的八十年代末砖混老房子,还是我们自己借的钱。
可这是自己妈,能说啥呢。
结婚之后,老公和我分居两地。
第一年过年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公打电话叮嘱。
“去你妈家过年吧,你自己一个人在家我也不放心。”
婆婆在乡下,我来回的话假期不够,再说没有老公在身边,我一个新媳妇也不好意思回去过年。
我年前给两家老人送了年礼,年三十的时候,开车往娘家走,准备回家过年,路上喜滋滋地想着过年给父母露两手,做几个好菜,一家人和和乐乐坐在一起看春晚。
到了父母家门口,远远地就看到父母在小区门口等着我,我很感动,以为父母是在迎接我。
结果还真是想多了,父母一看到我车,埋怨说,“又送啥东西,还非得年三十了再跑一趟。”
我很懵,“我开车到楼下拿上去就行,这么冷,咋还到门口接我了呢?”
妈妈满脸惊讶地看着,一脸怪责,“咦,你咋这不懂事呢,年三十闺女不能回娘家,老话说了,过了腊月二十三,闺女不沾娘家地边。”
我呆呆的站在寒风里,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可那都是旧规矩了,谁家现在还信那个。前楼上的张阿姨和隔壁单元 的李叔叔家,不都是跟闺女一起过年吗?”
母亲撇着嘴,一脸不屑,“那都是些绝户头,我们家可是有儿子的,不跟他们一样。”
我站在风里,觉得寒气从前胸吹到了后背,凉透了。
我啥都没说,放下过年的东西,开车回了自己家。
年三十,我坐在冷锅冷灶的家里, 觉得父母说的很对,那是父母和弟弟的“我们家”了。
父母分的很清楚,我已经是个外人了。
从那之后,我再没提过回娘家过年的话,我知道,我不配。
我开始在年初二的时候,走娘家。
那时候,我父母总是好酒热菜的待客,嗯,我已经是客人了。
我从小长大的家庭里,已经没有我的位置。
父母和弟弟说话时,总是有意无意的说,“咱们怎么怎么样,咱家要怎么怎么地……”
跟我说话的时候,都是,“你啥时候回来,你啥时候回去……”
我懂,娘的东西,我一分也不能想,都是弟弟的。
弟弟说了,娘家就是“闺女的饭店,儿子的江山”。
后来,我怀孕了,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我妈主动说要伺候我过月子,早上来,晚上走,每天三顿饭,跟上班似的。
从过月子第一天,老太太就长吁短叹,可惜我生了个闺女。
天天催着我快点养好身体,生育二孩。
她的人生哲理是,女人还是得生个儿子,不然,就不完整。
可,她一顿饭也不多做,晚上还得我自己看娃。
这个月子下来,我脸蜡黄,身体一点也没恢复,抱孩子抱得手抖。
哦,我婆婆在乡下给我小叔子看孩子,人家也不来,说没空。
老公回来探亲的时候,我抱着闺女说,我这辈子不想生第二个孩子。
我想把我所有的爱都给闺女,我不想让她跟我一样,总是被忽视,被冷落,盼着、等着,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关爱。
老公是家里的老大,弟弟也是一个儿子。
这些年看上去,公婆也是更偏向于在身边的二儿子。
对我的想法,大概是感同身受,所以,他很支持只生一个的决定。
也因为有了生育的经历,我跟母亲的关系又缓和了起来。
毕竟,不经历生育之苦,就不能更深刻地体会母子之情。
可是,很快,一次意外的经历,让我的心伤得透透的。
我因为避孕失败出现了意外,流产了。
孩子还小,老公得归队。
他不放心我,带着我回娘家,想让我在娘家住两天,让父母好好照顾照顾我。
可是,他前脚坐上火车归队。
后脚,我妈就将孩子放在车上,收拾好东西,让我自己开车回自己家。
她说,“闺女小产住娘家修养,妨娘家子嗣。”
我疼的直不起腰来,孩子刚刚一岁半,我自己回家怎么吃饭,怎么照顾孩子。
我妈一脸无所谓地说,“我得照顾你弟弟上学,你自己回去少干点活,也就一个月就行了,没大事。当年我为了要你弟弟,流了3个孩也没事。”
我一句话没说佝偻着腰,带着孩子自己回了家。
然后,我闺蜜看不过眼,每天上门给我做饭,照顾一下孩子。
我紧急找了个钟点工,上门收拾。
这一次,我没有流泪,人总得自己长大,况且,这是自己父母,能跟谁说呢?
这不,报应就到了。
弟弟长大后,考上北京大学,去了北京。
父母红光满面,觉得儿子真是光宗耀祖,不愧是他的好儿子,甚至,当年办了一场盛大的答谢宴。
更是对我这个二本毕业,当地的小小公务员,瞧不上眼。
这些年,都是带搭不理的,我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父母从来不闻不问。
我也是非常识趣,严格按照习俗,走娘家。
老礼怎么让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中秋送月饼,过年送年货,老人节赶紧上贡,每个节日节礼必须到位。
规矩就是规矩,按照规矩做事,一步也不错。
反正,我爸妈不是一次说了,“还是得有儿子,儿子就是靠山。”
亲戚都纷纷背地里劝他们,“闺女自己带孩子也难,你多少搭搭手,孩子还能忘了你。”
我父母翻着白眼,“嫁出门的闺女泼出去的水,那都是婆婆家的事,不是咱们的人。外甥又不跟咱们姓。”
可是,弟弟大学毕业之后没有上班,而是选择了出国。
疫情三年,一次也没有回家。
今年,人家说了跟一块出去的女同学在国外定居, 不回来了。
瞧瞧,这砸锅卖铁送孩子出去了,想着孩子有出息了,老了靠儿子。
结果,靠不上了吧!
这三年,家里有事都是我,大大小小,父母生病、陪床治疗、走亲探友、琐事处理。
终于,他们觉得大概齐,这辈子就是我伺候他们了。
所以,没指靠了,想起了我这个没用的闺女来了。
小年,又是周六。
我跟闺女在家里,舒舒服服洗完澡,然后两个人准备饺子馅,准备一边包饺子, 一边看电视。
老两口来电话了,让我过去过小年。
我问闺女,想过去吗?
闺女摇摇头,从小,她就对姥姥姥爷没大有感情。
小时候,每次去姥姥家,我父母都是盯贼似盯着孩子,生怕我们俩带什么回家。
我闺女小的时候,有一次喜欢小舅舅一个旧玩具,拿在手里玩了玩。
她姥姥一把就从孩子手里薅了回去,戳着闺女的头顶,说“少偷拿你舅舅的东西,赶紧回你自己家去。”
戳的闺女满眼泪,手里被也姥姥硬夺东西,划出了两条红印子。
想起来,就伤心的不行。
我在电话里,问他们,有啥事吗?
父母说,让我和我闺女今年回去过年,态度还是那么颐指气使。
我说,我们过年不回去了。今年,我们准备和闺女到她爸爸营房过年。
父母勃然大怒,说,“父母在,不远游。你们一个个的都飞走了,过年一个人也不在,不像话!”
“走的是你儿子,不是我。这些年,可都是你们不让我回家。”
“那都是老礼,这是新时代了,你也回家过年吧”,父母仿佛是恩赐我一般。
“还是按照老礼来吧,我也习惯了。”
“咋地,还得父母上门请你吗?”
“爸妈,别说了,你有事我就去。过年这事就算了,不能你想一出就是一出。”
“闺女,爸妈这些年都做错了,你还不能原谅我吗?”
我拿着电话 ,眼泪一滴一滴流了下来。
良久,还是拒绝了父母回家过年的要求。
我的爱人在远方等着我团聚,长长的岁月里,我们互相依靠着已经成长为密不可分地一家人,他们才是我心之所向。
世界上的情分,无论是父母子女,还是爱情友情,如果不去浇灌爱护,一点一点,终究有一天,会慢慢地销蚀。
虽然囿于血缘,碍于情面,我们会释怀,会淡然,也试着去原谅。
可是,那些年的伤心和失望,总如骨鲠在喉,难以下咽。
真的,别让你爱的人的失望,也别去伤害那些爱你的人。
一生很长,一生也很短,我们还来不及好好想爱,也许就已经到了世界的尽头。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