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存瑞 追悼会 遗言 病逝 中将

1994年中将陈仁麒病逝,遗言提及“董存瑞”,追悼会推迟5天举行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0 08:43:05 浏览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我的追悼会,一定要有董存瑞烈士的亲属参加。”1994年,陈仁麒中将在北京溘然辞世,临终前,他用微弱的声音交代守候在身边的亲属。

然而,当时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恰好在外地出差,为了满足老将军的遗愿,追悼会整整推迟了5天才举行。为何陈仁麒直到临终还牵挂着董存瑞的家属?一切还得从46年前的那场战役说起……

董存瑞烈士牺牲前后

1948年5月,为配合冀热察战役,贺晋年、陈仁麒按照东北野战军总部的部署,率领部队向承德、隆化等地区发动攻势。在全歼象鼻子山据点的一个营守军后,解放军昼夜兼程向隆化地区开进。

作为承德北面的屏障,隆化城城西耸立着一座苔山,占据于此就能够控制全城。这里驻扎着2000余国民党守军,他们效仿美军的防守体系,构筑了40多个半永久的碉堡群,与苔山和城区构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

因此,在国民党守军被包围之后,国民党军长石觉甚至叫嚣道:“共军如能打下隆化,我就把承德送给他们。”

图丨隆化战役前斗志昂扬的解放军战士

当时整个冀察热辽地区,除了个别几个城市外,解放区已经连成了一片。因此贺晋年和陈仁麒认为,隆化守军的顽抗是徒劳的。

战斗发起前,陈仁麒提出了“坚决打下隆化为解放热河而战”的口号。经过各种会议动员后,整个部队掀起了积极应战的热潮,上至司令下至炊事班战士,都反复侦察了守军的地形和工事,实地研究了战斗部署。

为了更好地发扬团结协同的精神,陈仁麒又提出了“挂帅”和“点将”相结合,步炮协同,合同立功。各爆破组为了能“挂帅”,争取到打开突破口的任务,纷纷表决心,想办法。

经过对各方情况的汇总之后,贺晋年和陈仁麒提出先攻占苔山守军,后以苔山火力掩护部队攻城的办法。纵队党委同意了这一意见,选择以苔山作为突破口。

展开全文

5月25日凌晨,解放军部队向隆化守军发起总攻。猛烈的火炮让国民党军的火力网根本发挥不出威力,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一团尖刀一连趁机炸毁守军铁丝网,一口气端掉了敌人的4个碉堡群,35分钟就控制了苔山制高点。

图丨陈仁麒解放战争时期留影

在第三十三师突入隆化市区后,第三十二师从隆化东北方向加入了战斗。经过一上午的激战,守军的防御基础已经动摇,但苔山南端的守军仍在负隅顽抗,并与城内隆华中学的守军相互接应。

下午3时,第三十二师发起了对隆华中学的攻击。该学校东侧紧靠护城河,北侧有一条旱河,守军借助旱河桥修筑了一座暗堡,将解放军阻挡在旱河桥的另一侧。在师首长的紧急命令下,第九十六团六连炸毁了暗堡,扫除了障碍。

随即隆化城中的守军被全部歼灭,战斗结束之后,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程子华亲临战场视察。当走到隆化桥头的时候,惊异地发现有几个战士正抱在一起恸哭:

“打了胜仗,怎么还有人这么伤心地在哭?”

程子华上前询问之后,才得知他们是第九十六团六连的战士,他们的班长董存瑞,在攻打隆化中学的时候壮烈牺牲了,战友们在这里找了半天,只找到了一只像是董存瑞穿过的,已经裂开大口子的布鞋。

图丨红旗插上了隆化城垣敌堡

原来,在师首长下了必须攻下隆华中学的死命令后,六连组织了几次爆破,可惜都没有成功。六班班长董存瑞焦急万分,向指导员请求带一个爆破组去炸掉暗堡,得到指导员的批准后,董存瑞对全班作了简单布置。

在战友的机枪掩护下,董存瑞带着一个炸药包,和两名战士向暗堡匍匐前进。等快要接近暗堡的时候,董存瑞发现两名战士已经中弹,他便独自一人向暗堡底下移动。

等到了桥底后,董存瑞才发现两边都是光滑的陡岸,没有地方安放炸药包。董存瑞试图将炸药包往堡眼处塞,结果都被敌人推了下来。眼看着冲锋号已经吹响,董存瑞将身子紧贴在暗堡底部的桥桩上,用手托起了炸药包,拉着了导火索。

只听“轰”地一声,敌人的暗堡被炸毁了,第九十六团的几个连队越过了障碍,冲进了隆化中学。

图丨电影《董存瑞》剧照

程子华听完战士们的讲述,一时间百感交集,心中满是震惊、感动和难过。他双手颤抖地接过那只鞋子,目不转睛地凝视了许久,两行热泪潸然泪下。过了许久,程子华凝重地对秘书说:

“你立刻去32师96团,搜集有关董存瑞同志的事迹,写一篇报道给《群众日报》刊登,还要写一篇社论颂扬英雄!”

宣扬董存瑞英雄事迹

当程子华的秘书赶到96团6连时,发现陈仁麒已经带着几名政治干部在等他,陈仁麒眼圈红红地说:“董存瑞同志舍身炸碉堡的事,我纵队各级干部都知道了,程司令员给我打完了电话,我们就抄近路赶来了。”

来不及多寒暄,陈仁麒就让董存瑞的连长、排长和副班长,以及幸存的几位战友,讲述了董存瑞的壮举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1945年,随着日渐发展迅速的抗战形势,民兵活动也扩大到了平绥铁路沿线,配合八路军的行动次数也越来越多。当时董存瑞虽然只有16岁,但已经参加民兵两年,见到那些精神抖擞的八路军战士,别提有多羡慕,决定跟着八路军部队走。

图丨少年时期的董存瑞

部队首长听说董存瑞只有16岁,说什么都不肯收,董存瑞就整天在首长面前死缠烂打,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八路军战士。

《停战协定》签订以后,董存瑞随部队转移到怀柔一带整训。由于年纪小,董存瑞在练习投弹的时候,最远只能扔出18米,就连新参军不久的战士都比不上。不服输的董存瑞开始整日苦练力量,结果练得双臂像灌了铅一般,又红又肿。

功夫不负有心人,董存瑞的射击、投弹和刺杀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己也练就了一双猎手的眼睛和钢铁般的手臂。在连里投弹考核的时候,他左右开弓,名列全连第二,并且在团里组织的表演赛中,投出了全团第一的好成绩。

在董存瑞被提拔为班长,又入了党之后,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在部队向热河西部进军时,由于是长途行军,董存瑞很不放心,时不时回头察看战士们的情况。当时郅顺义刚参军不久,脚上打了几个水泡,走起路来有些吃力,董存瑞便主动上前关心,还将他的背包背到了自己身上。

图丨郅顺义(中)为战士们讲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迹

见大家走累了,董存瑞带头唱起歌来,给战士们鼓劲缓解疲劳。在到达宿营地之后,董存瑞不顾行军疲劳,带着战士们给老乡挑水、扫院子,忙个不停。

吃过晚饭后,董存瑞提着热水和洗脚盆,走到郅顺义面前,让他烫烫脚,还亲自给他脱去了鞋袜。看着郅顺义脚上好几个透亮的大水泡,董存瑞笑着说:

“缴了这么多‘大炮’,还怕我们参观啊!”

连续几天的急行军,给养一时间没有跟上,上级考虑途经的都是新区,老乡家里生活也十分困难,便指示部队不要现地筹粮,将各连自带的黑豆分给班里煮着吃。

每次黑豆煮好之后,大家都相互谦让,不肯多吃一口,轮到董存瑞的时候,总是借故离开,他想的是,自己少吃一口,同志们就能吃饱一点。

在攻打隆化城前,董存瑞还从烈火中救出了一个老百姓的孩子。当时敌人见打不过解放军,放火烧掉了整个村庄,董存瑞发现之后,带领全班战士帮乡亲们救火。

图丨董存瑞军装照

“救人哪!救人哪!”一阵急促的呼喊声,吸引了董存瑞的注意。董存瑞心里一紧,闻声跑了过去,只见一位大娘连哭带喊,正准备往燃着大火的茅屋里冲去。

董存瑞一把拉住了大娘,得知大娘的孩子还在屋里,他不顾战士的阻拦,解下子弹带和手榴弹,用水浇透了全身,转身冲进了火海。

屋里黑烟弥漫,董存瑞刚一进去,就感觉肺里像吸进了一团火。他眯着眼睛四处摸索,衣服烧着了也顾不上拍打,火舌扑到脸上,也只是用手挡一挡。当时他只想赶快找到孩子,早一分钟就可能救活一条生命。

在噼噼啪啪的爆裂声中,董存瑞隐约听到了一丝微弱的哭声。他循着声音摸去,终于在一口水缸边摸到了孩子。董存瑞将孩子抱在怀里,一脚踢开火舌漫卷的窗框,纵身跳出了火海。

董存瑞将孩子安全交到大娘手中,顾不上多说话,又赶到别的地方救火去了。大火扑灭之后,董存瑞告别了乡亲们,带着战士们继续追赶大部队。

图丨隆化中学(后改名为存瑞中学)

同志们讲述着董存瑞生前的点点滴滴,一个个都哽咽失语,沉浸在悲痛之中。陈仁麒感慨地说:“董存瑞同志成为英雄不是偶然,我为我的部队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

1948年6月,董存瑞被追认为纵队战斗英雄,他生前所在的班也被命名为“董存瑞班”,之后隆化中学也改名为存瑞中学。新中国成立之后,董存瑞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成了全军学习的楷模。

临终不忘董存瑞家人

作为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的领导,陈仁麒始终牵挂着董存瑞的家人,一直和董存瑞的父亲保持着书信往来,不时还寄些钱、物以表心意。

1958年,陈仁麒利用在北京深造放假的机会,特地赶到了董存瑞的家乡,看望董存瑞一家人。当见到董存瑞的父亲时,陈仁麒紧紧握着老人的手说:

“老哥,我这是来探亲的!感谢你为我们部队养育了一位伟大的英雄。”

随后,陈仁麒拉着董存瑞妹妹董存梅的手,问她还记不记得自己的哥哥。通过听董家人的讲述,陈仁麒又得知了一些董存瑞牺牲之后,部队不了解的一些事情。

图丨董存瑞妹妹董存梅(右一)在京留影

1944年,15岁的董存瑞在父母的包办下,与邻村比他大三岁的姑娘卢长岭结了婚。当时日本侵略者还霸占着中国,已经当了几年儿童团长的董存瑞,没有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而是积极参加了村里的民兵队。

温顺贤惠的卢长岭知道丈夫干的都是为老百姓的大事,积极帮助董存瑞同日伪军斗争,还不时帮助董存瑞出主意,给他提个醒。

婚后第二年,董存瑞一心想要参加八路军,便和妻子商量。卢长岭心中有万般不舍,但还是含泪点了头。当时董存瑞趁着夜晚,瞒着父母参加了区小队,分别时董存瑞对哭成泪人的妻子说:

“你等着我,打下了太平的日子,我就回来。”

抗战胜利之后,董存瑞所在的部队被编入了冀热察军区第九旅。一次战斗胜利之后,董存瑞和排长到家乡执行任务,排长让董存瑞顺便回家看看。董存瑞先见过了母亲,然后又去见妻子。

图丨董存瑞父母合影

经历了几年的战争洗礼,董存瑞虽然不知道何时能结束,但也知道自己在战场上生死难料。他掩饰着自己内心复杂的情绪,笑着安慰妻子,如果自己回不来了,她一定要改嫁。

董存瑞的一番话,让卢长岭失声痛哭。在排长的招呼下,董存瑞要去继续执行任务,和刚回家的父亲打了个照面,就匆匆走了。这一别,竟成为董存瑞和家人的永诀。

董存瑞牺牲之后,卢长岭悲痛欲绝,为丈夫守了三年孝,才在董存瑞父母的再三催促下改了嫁,临走时还痛哭不止。改嫁之后卢长岭生下了一个女孩,不久就病故了。

听完董家人的讲述,陈仁麒心中无限感慨。如果不是战争的残酷,董存瑞一家现在也是其乐融融。临别时,陈仁麒听说董存梅非常爱读书,高兴地说自己将全力支持。

自此,董存梅在经济上和学业上一直受到陈仁麒的帮助,一直到大学毕业为止。

1961年,全国上下经历困难时期,董家虽然是烈属,受到政府优待,但也经常揭不开锅,全家人患上了浮肿病。陈仁麒闻讯非常不安,将家中积攒的200多斤粮票和200元钱送到了董家,还将董家人接到北京,安排住院治疗。

图丨陈仁麒中将全家福

陈仁麒退休之后,一直致力于宣传董存瑞英雄事迹的工作。在隆化解放40周年之际,当地政府筹划出版纪念董存瑞文集,邀请陈仁麒撰稿,陈仁麒欣然应允。然而在撰写开始不久,陈仁麒就住进了医院,写作被迫中断。

为了不耽误时间,陈仁麒等到病情稍有好转的时候,就将孩子们叫到医院,一起撰写修改,如期付印纪念文章。在庆祝活动开始之后,陈仁麒不顾自己行动不便,亲自前往隆化参加。

1990年,董存瑞烈士陵园又来约稿,请陈仁麒再写一篇回忆文章。当时陈仁麒身体已经十分虚弱,子女们纷纷劝说父亲身体要紧。但陈仁麒执拗要写,虽然不能亲自动笔,他就一字一句说出来,让孩子和秘书代为整理,然后他再斟酌修改。

几易其稿,最终撰写成了一篇立意深刻的文章,也是陈仁麒一生中最后一篇完整的回忆文章。

图丨董存梅晚年接受记者采访

1994年,陈仁麒带着对董存瑞烈士的怀念,在北京溘然辞世,临终前,他用微弱的声音,交代守候在身边的亲属:

“董存瑞是我部队涌现出来的英雄,我的追悼会一定要有董存瑞烈士的亲属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