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跃 缺氧 年薪 未来 怎么

年薪636.84万的吴群,怎么让鱼跃的未来「缺氧」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9 23:55:03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螳螂观察

作者| 搁浅虎鲸

鱼跃医疗以血氧仪等产品大幅涨价发国难财的行为,有消息称,江苏省丹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在对鱼跃医疗集团进行调查。

挨骂、被调查,这是活该。正如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田轩教授的观点,“在重大社会危机面前,人的行为不是只受经济学规律支配的。激励商业世界的不仅仅只有利润,还有社会责任和荣誉感,以及对同类不可遏制的同情”。

鱼跃医疗没有展现出对每一个承受着病毒侵袭的普通人的同情,自然,消费市场也不会对鱼跃医疗施以仁慈。股价跳水、业绩下行只是当下最明显的表现。

但搅了一池浑水的鱼跃医疗,蹦跶得再怎么欢腾,也掩盖不了未来面临“缺氧”的困境。

核心业务难为未来“供氧”

早在“发国难财”翻车之前,鱼跃医疗的广告营销就已经毫无道德底线而言。

2021年,鱼跃医疗以“鱼跃制氧机2021全年销量突破100万台”为广告语,为自己营销造势。其投放的不少线下广告,还贴出了京东店铺信息来引流。

展开全文

医疗器械品牌打广告标榜自己产品的销量,这种把普通人的病痛甚至生命,当成自己的荣誉勋章的骚操作,虽然无德,但谁也不能把它怎么样。甚至,不少人还只能去买它。

公开数据显示,鱼跃制氧机占据60%的市场,在国内和全球的销量均居于首位。

为啥?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制氧机行业市场持续扩容。再加之疫情的助推,而制氧机又是《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明确提到的辅助治疗设备,制氧机的需求快速攀高。

据华经研究院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制氧机需求量达275.2万台,同比增长40.4%。而海外市场也因疫情加速扩散,对我国性价比高的制氧机需求也陡然激增,出口量达到141.41万台,同比增长287.32%。

而制氧机是少数已实现了国产替代的医疗仪器。比起进口品牌,以鱼跃医疗为代表的国产品牌价格要合适得多。

以5L家用制氧机为例,亚适、英维康这样的进口品牌,日常售价一般要比鱼跃医疗等国产品牌,价格贵上一倍。

但鱼跃医疗大发国难财,这样败坏品牌口碑的行径,无疑是在将自己手中的蛋糕拱手让给竞争对手。毕竟,有实力的国产医疗器械品牌,可不止鱼跃医疗一家。

截至2022年12月28日,国家药监局和各省药监局已批准超过230个制氧机产品上市,除了鱼跃医疗之外,还有康泰医学、可孚医疗、海龟等头部企业。

2021年,康泰医学血氧类产品营收分别为4.61亿元、1.54亿元,占营收比重约五成;可孚医疗该业务体量为19963.32万元,占比8.77%。

即便抛开舆论与竞争压力不谈,以制氧机、血氧仪、呼吸机等主要产品为支撑鱼跃医疗,本身发展后劲也较为堪忧。

一方面,像血氧仪这样的产品,随着疫情常态化之后的需求走低,很难为鱼跃医疗的未来扛大旗。

另一方面,占据鱼跃医疗营收大头的呼吸板块,又以呼吸机、制氧机为核心产品,虽然制氧机已经是此生难了国产替代,但像呼吸机这类精密仪器,由于国产品牌起步晚,还存在着难以攻克的技术瓶颈,制约着鱼跃医疗“跃龙门”的野心。

鱼跃医疗当然也是为未来发展着急的。于是一手开启“买买买”模式扩大大业务规模,一手砸钱做营销提升消费市场影响力。但钱就那么多,在并购、营销这些事上花多了了,研发自然就紧缩了。

根据财报数据,2020年-2021年,鱼跃医疗的销售费用分别为7.54亿元、9.45亿元,同比增长19.68%、25.32%,分别占总营收的11.21%、13.7%。2022年前三季度,鱼跃医疗的销售费用为6.86亿元,同比增长11.36%,占总营收的13.4%。

反观其研发投入,2020年、2021年分别为4亿元、4.26亿元,分别占当年营收的5.9%和6.1%。2022年前三季度为3.81亿元,占总营收7.45%。

高于营收10%以上的营销投入,低于营收10%的研发投入,对比下来,一声叹息。

研发投入的“捉襟见肘”,或也直接影响了鱼跃医疗“买下来的江山”。

本来靠“买买买”,鱼跃医疗的产品品类直接扩充到多达600多种,产品规格近万个。但新业务的产品研发,却还没什么水花。

比如鱼跃医疗收购拥有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的凯立特医疗后,但相关产品却只有一款未披露具体销量的产品(CT2)在售,以及一句“对于更具竞争力CGM新品(CT3)的上市,公司会在院内沿用并不断优化当下的销售策略。在院外,公司也会根据市场及实时竞争格局的动态变化,采取适当的推广方案”。

这样一来,当疫情过去,供需恢复正常,鱼跃医疗的未来将面临更危险的竞争市场。

年薪636.84万的吴群,没给资本市场信心

核心业务暂时还难言为鱼跃医疗撑起钱途光明的未来,鱼跃医疗的掌舵人,却只顾给自己加薪,不给资本市场信心。

2008年就登陆深交所的鱼跃医疗,虽然摘得了“家用医疗器械第一股”的光环,但鱼跃医疗的营收增速表现一直比较一般。

借着疫情,鱼跃医疗赚了一些短期红利之后,接班吴光明的鱼跃医疗新掌舵人吴群,立马给自己加薪,将疫情红利放进自己口袋。

2020年,吴群的年薪为386.55万元,上涨109.2万元;2021年吴群年薪直接涨到636.84万元。同时,2021年由吴光明、吴群控股的关联公司,以1.75亿元拍下了上海古北壹号665平米超大平层,单价29万元/平米。

吴群加了薪,买了豪宅,却没止住鱼跃医疗的下滑趋势。2022年前三季度:鱼跃医疗营收约51.16亿元,同比下滑3.65%;净利润约11.35亿元,同比下滑15.99%。

吴群曾为鱼跃医疗定下了百亿营收、千亿市值的目标,还提出2025年要进入医疗器械行业全球30强的规划。

但面对疫情这样的突发公共事件时,鱼跃却说着一套,又做着另一套。

在江苏丹阳,鱼跃修建了全球最大的制氧机工厂,1500m的制氧机产线,30000㎡的生产规模构筑了强劲的生产力,如果开足马力,一天产能可达8000台。

这样的产能,鱼跃本可以为社会贡献出更多力量。鱼跃当然也这样么做了,但条件是得加钱。不然送到门口了也能给因故召回。

这可能是鱼跃医疗创始人吴光明提出的“帮患者减轻痛苦,助医生提升医术”这一使命的另类践行:加钱就能做到。

消费者不加钱,吴氏父子怎么能豪掷1.75个亿,压过103次竞价,买下665平的豪宅呢?

丘吉尔曾说,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

吴氏父子就完全没有浪费千载难逢的疫情危机,手持镰刀伸向了那些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产生了巨大医疗焦虑的普通人的口袋。

2022年胡润百富榜单上,吴光明、吴群父子以215亿元身价位列百富榜第261名,为江苏丹阳首富。

尽管,据凤凰网《风暴眼》报道:此前吴群曾多次公开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强调鱼跃医疗将继续坚持长期主义精神,以消费者为核心,推出更具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其父亲吴光明也强调过,不以回报率为出发点。

但面对如此轻松的搞钱时机,打个脸、挨点骂,又算什么呢?

至于鱼跃医疗会遭受怎样的品牌危机,未来发展会陷入怎样的“缺氧”境地,年薪636.84万的吴群,大抵是不关心的。毕竟,翻一翻鱼跃医疗的发家史,本就是一条靠资本运作快速起势的“捷径”。

鱼跃医疗2021年业绩说明会上就已经出现过“名场面”了:面对利润下滑的年报,股价大跌的市场,一些颇有微词的投资者在会上建议公司回购或管理层增持,吴群虽然嘴上说着“有谁比我更希望股价涨呢”,但身体却很诚实,并没有以身作则地在股价低迷期回购、增持,以提高市场信心。

但吴氏父子在资本市场再怎么长袖善舞,再怎么强调鱼跃医疗的企业责任、社会担当,当舆论危机呼啸而来,再加之鱼跃医疗业绩不如人意,资本市场已经逐渐看清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标的。

2023年1月30日收盘,鱼跃医疗股价跌至30.78元。较2022年11月曾有过的42元高点,下跌了25%。

在如今中国制造崛起的时代背景里,伴随着技术自立而成长起来的国产品牌,本应该像华为、格力等品牌一样,平衡好商业利润与社会责任,在保证企业茁壮成长的条件下,将享受到的时代红利,以社会责任的形式回馈,成为为国家立形象,为国民谋福祉的主力军。

但照鱼跃医疗的发展趋势来看,鱼跃医疗有没有未来、鱼跃医疗的投资者们能不能赚到钱,挺不好说。但是鱼跃医疗要是跑出了一个千万年薪CEO,应该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