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六七
01
周季重是长官,还是太宗李世民的女婿,做人是春风得意,天气是阳光灿烂,大家推杯换盏,谈笑风生,正值酒宴高潮。
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冲出个少年,握着一把匕首,直撞到周季重的身前,把短短的匕首刺进了他的胸口。
众人惊呼声中,警卫员才反应过来,好几个上前,三刀两刀,把少年砍倒在地,当场毙命。
有人认出这少年:“是杜审言的二儿子杜并。”
周季重受了重伤,喘着气倒在椅子上,叹气说:“真料不到杜审言有这样一个孝子!高若纳害了我!”
顶不住,没多久也死去了。
杜并才十三岁,这次行刺,就是替父亲报仇。
杜审言是天下闻名的大才子,眼高于天,看人从来是斜着眼。
前一年,因为这个鸟脾气,从京城洛阳贬到吉安任司户参军,大约是财政局副局长。
从京城来了小地方,更是瞧不上几个人,和同事们全合不来,顶头上司司户(局长)高若讷明显不在他的法眼里,搞得非常火大。
高局长可不是什么谦谦君子,你姓杜的是京兆杜氏的人,高门大族没错,可到咱们这地方,强龙还不敢动地头蛇,你装什么派头?
找到主事长官周季重讲杜审言的坏话。
周长官也看不惯杜审言的言行,那个骚包样,天下第一似的,早就该整整他了!
展开全文
两人一合计,搞了个罪名,把杜审言抓住,判了死罪,要杀头。
这时候是武则天大用酷吏的年代,冤假错案满天飞,杀错个把人根本不是事,唯一料不到的是,杜审言的二儿子杜并那么有种!小小年纪,敢揣着刀混进宅第,杀掉长官!
整个朝廷轰动了,杜审言放出来,免官,回洛阳。
02
两年后,杜审言回到洛阳,把杜并的尸骨带回洛阳杜家祖坟葬了。
中国传统是讲孝道的,大臣文豪苏颋替杜并写了墓志铭,大赞小杜:安亲扬名,奋不顾身!是当代的大孝子,虽死犹生!
连女皇武则天也惊动了,召见杜审言,聊了几句,这个老杜还是文才高嘛!打算再启用他,问道:“你高兴吗?”
杜审言百感交集,儿子因为自己死了,自己却因儿子受到皇帝的接见,因祸得福,重新当官!
说不出话来,只好舞蹈拜谢。武女皇再令他写了篇《欢喜诗》,这水平杠杠的,授了个著作佐郎,文史秘书。
杜审言文学才华,当然是超一流的,年轻时中了进士,和李峤、崔融、苏味道号称“文章四友”。
这三个人成就都非同一般,李峤三次担任宰相,崔融是唐中宗太子时的老师,作过礼部侍郎;
苏味道当过十几年的宰相,都是三品以上红得发紫的大官。
只有杜审言官最小,在地方担任副县级的官儿时间老长,最大提拔到洛阳丞,即洛阳市长的助手之一。
但脾气最大,最豪横,真正的文章是自己的最好的文人。
恃才傲物,目无余子。
有一年,他参加官员的选拔评判,非常得意而自信。主持这项工作的是当时任吏部侍郎(人事部副部长)的苏味道。
走出大门,他就鼻孔朝天,对周围的同事说:“苏味道这一回死定了!”
大家大吃一惊,怎么回事?苏大人怎么啦?
杜审言大大方方从容不迫地说:“他见到我的判词,一定自愧不如,活活羞死!”
估计围观群众眼神一定是白天见鬼,见过吹牛皮的,没见过这般自负吹牛皮。
幸好文化人怪脾气多,他这般欺负苏味道,老苏却没当一回事。
因为苏味道是个老好人,从来圆滑。公开大言不惭:“碰上事情千万不能太认真。只有模棱两可,两边都含糊着才行。”
当时人称他为“苏模棱”。
文人就是随意,崔融死了,不是亲戚的杜审言却穿着“缌麻”,替他服丧,虽然是最轻的丧服。
只要自己高兴,怎么来都行。
03
杜审言的牛皮吹的最大的项目,是他发明了个成语:屈宋衙官。
他放出话来:我写文章嘛,屈原、宋玉只能当我的小助手,磨磨墨;我搞书法,王羲之就要退二线喽!
这文章要好到什么程度,才敢如此鄙视屈原同学哟!
吓唬住了不少人,也得罪了不少人。
所以仕途坎坷,才落出个头,就让别人给踩下去。
吉安回来,武女皇给他一个官,总算有个落脚点。
武则天当了皇帝,养了很多小白脸为面首,最有名的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一个称“五郎”,一个称“六郎”。
女皇的男宠,权倾天下,高官大臣都抢着结交张家兄弟。
文化人大拍马屁,有人说:“六郎美如莲花。”文人宰相杨再思说:“不对,是莲花美如六郎!”
大臣诗人宋之问、沈佺期等人都争着巴结张氏兄弟,杜审言和宋之问等人交好,也是张家的马屁精。
宋之问为爬上高位,巴不得能上武则天的龙床,可惜口臭,武则天不喜欢,是老宋的一件恨事。
武则天倒台后,中宗李显改“周”回“唐”,叫神龙革命,张氏兄弟人头落地。
巴结张氏兄弟的大批文人,全部被流放到边远地方。杜审言贬峰州(越南北部),当时那瘴气山岚终日弥漫的南方,中原人是望而生畏的。
生怕这一去不复回。
他每一回贬到远方,宋之问都有诗送别,最有名的一首,就叫《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唯舟悼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你下放到远方,我生病不能相送,一路保重啊朋友,这把宝剑,只好束之高阁喽!
04
杜审言有多大本事,让他六亲不认地自大,还真不是吹的,有几把刷子。
他的诗文,深厚朴素,不无病呻吟,是唐朝格律诗的奠基人。
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人称初唐五律第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侯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寥寥几笔,道出江景如画,且说出自己这个北方人,工作了十几年,还在晋陵这个南方城市做个小公务员!
独在长江边的思乡之情,若有若无的忧伤,一肚子的酸话尽在不言中。
所以他特别嘚瑟,特别傲娇。
当然他还有一个更值得吹嘘的成绩,他有一个孙子,叫杜甫,字子美。
就是“李杜文章在,光艳万丈长”那个大唐诗圣杜甫。
杜审言的长子杜闲替他生了这个争气的孙子,凭着杜甫大唐诗文的霸主地位,大家对杜审言更加刮目相看。
杜甫总是不失时机地替爷爷站台:“吾祖诗冠古”,这个大帽子一戴,人都立起来了;又称“诗是吾家事”,老杜家就是为了写诗来到这个世上的!
气吞山河。
也该他们吹,拿着就是金刚钻,揽的就是瓷器活。
05
流放到了南方几年,才华名声在洛阳还是很响亮,时来运转,朋友们都回到京城,杜审言也应召回去。
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杜审言感觉身体不行了,料到时日不多,和前来探视的朋友宋之问等人聊到身后事,垂头丧气地说:“造化弄人,这辈子吃的苦够多了!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呢?”
话锋一转:“不过也好!我活着一直压着你们,让你们没有出头的日子。只是文坛领袖这个位置,接班人还没有找到哟!”
人的一半都进了棺材,还是那么自大狂妄!宋之问那伙人,哭笑不得,估计那是要打人的心情呢!
这年冬天,杜审言去世。
他的祭祀文是宋之问写的:怀君畴好兮恨已积,念君近惠兮情倍多!
感情那是相当的好。
宋之问诗也是一流,人品太差,倍受后人诟病。但和杜审言的交情,却是真情流露。
看来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