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为何支持政变却拒绝刺杀希特勒,死后为何又得到国葬
分解问题回答,其实这问题重复了。
第一,隆美尔没有明确支持政变,这与他职业军人的操守不符。720密谋集团也没有公开告诉他政变详细方案,只是在争取和试探手握B集团军重兵的隆美尔。但是以隆美尔的军事专业眼光,盟军完成诺曼底登陆后,他知道纳粹德国败局已定,再死撑下去,他自己的祖国就一定会被毁灭,至少是满目疮痍,这是隆美尔不愿看到的。
所以隆美尔在此期间,利用希特勒召见他研究军事布署的机会,多次劝谏希特勒在西线有条件停战,与英美媾和,为德国争取一个好的结果。结果遭到希特勒痛斥,告诉他德国一定会战斗到底,隆美尔不但因此失宠,也比较消沉,他内心希望德国能换个理智的领导人,但不会公开支持政变。
第二,纳粹德军的将领都必须起誓效忠元首,隆美尔也不例外,所以为了军人的荣誉,他不会参与直接刺杀最高统帅的行动,普鲁士军官团很注重荣誉。720密谋分子所透露的只是说如果和假设希特勒去世的事情发生,隆美尔可否支持他们,隆美尔的回答是比较含糊的,也说明了他內心的矛盾:“告诉他们,可以指望我”。
实际上以他的才智,应该可以判断出密谋集团要做什么,但是隆美尔采取了不全听、不参与、只等结果的被动方式,他认为这样就不会违背自己的誓言和原则,是鸵鸟战术,也注定了他最后的悲剧。
(隆美尔葬礼)
第三,暗杀希特勒的“女武神”计划失败后,密谋分子大多被捕并遭到盖世太保的酷刑审讯,被杀者超过7000人,隆美尔参谋长斯派达尔的副官受刑不过,咬出了隆美尔曾经含混的回答,盖世太保火速上报希特勒。
对于自己一手提拔和捧红起来的明星将军,希特勒很为难,如果公开审判和判刑,不但他本人面子上难看,对纳粹德国末期的民心士气也是极大打击;不追究又心恨难平,纳粹党务秘书鲍曼的话让希特勒下决心叫隆美尔去死:知情不报就是背叛。
于是党卫军首先包围了隆美尔的家,因为陆军元帅在诺曼底被盟军飞机炸伤,正在家里疗养。然后希特勒的副官布格道夫将军传达了指示,即隆美尔自杀,元首会宣布陆军元帅因伤重不治身亡,这样大家面子都好看。
陆军元帅选择了服毒,希特勒假惺惺给予了国葬,这就是政治。
二战中的沙漠之狐隆美尔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隆美尔是二战时德国最负盛名的将领,也是希特勒最为宠爱的将领,他有个著名的绰号“沙漠之孤”,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战场一系列骄人战绩,由于德国和盟国媒体狂轰乱炸式的宣传,他在世时就已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人和德国人崇拜的偶像。
在1944年7月20日,斯陶芬贝格刺杀希特勒失败后,德国掀起了大清洗狂潮,密谋刺杀集团很多人叛变,越来越多的军官和同情者被关、被杀,霍法克中校害怕一死,供出了隆美尔和克鲁格元帅。
希特勒闻讯,对党卫军头子希姆莱说:克鲁克入伙我信,但隆美尔没理由背叛我啊!
8月12日,刺杀主谋之一卡尔.戈台勒被捕,装有密谋集团的文件、声明和所谓同伙名单落入希姆莱手中,名单中仍有隆美尔、克鲁格,希特勒这时相信他的爱将参与了阴谋集团,他知道隆美尔因到西线视察而被盟军飞机炸成重伤,希特勒再三叮嘱希姆莱,要等隆美尔身体恢复后再审问他,并说我相信他是受蒙骗的。九月末,希特勒心腹马丁鲍曼从元前大本营发出呈文报告,隆美尔曾说:暗杀成功后他将领导新政府。至此,隆美尔已在劫难逃。
实事求是地说:隆美尔与密谋分子有过来往,但他只是答应他们同西线盟军接触、实现停火,以免德国被苏联人占领,但并不知道这些人还有要刺杀元首的阴谋,当隆美尔被捕时,他问:元首知道逮捕他的决定吗?得到肯定答复后,他深知他已成密谋集团的替罪羊。
10月14日,纳粹德国元帅被希特勒以叛国罪处死于乌尔姆附近的赫林根,由于隆美尔在北非战役中的功勋,他被告知可选择服毒自杀,并在柏林予以国葬。所幸,他的家庭、部下没被深究。
当晚,德国发布公告:隆美尔因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希特勒这个演技派竟虚伪地向隆美尔遗孀表示哀悼,并为隆美尔安排国葬,陆军元帅冯.伦德泰特在悼词中高度评价道:他的心属于元首。
隆美尔被德国非洲军团的部下称作“沙漠之狐”,戈培尔把他塑造成“人民元帅”,老对手英国首相这样评价隆美尔:他是个冷静狡猾的敌人,一位伟大的将军。在将星璀璨的二战名将长廊里,生荣死哀、敌我双方均相当尊重的名将仅他一位!
英军戈特元帅如果没有死于意外,能否击败隆美尔
首先是戈特是中将军衔而不是元帅,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一职之前,是第13军军长。当时英军确实还有另一个戈特,是上将军衔,当时担任马耳他总督,于1943年被晋升为元帅,问题显然是将这两个戈特搞混了。戈特中将是在赴第8集团军司令的任上阵亡的,他乘坐的运输机遭到德军战斗机的拦截,机毁人亡。蒙哥马利原本是被任命为第1集团军司令,因为这个突发事件才被临时改任为第8集团军司令,这才有了蒙哥马利和隆美尔在阿拉曼的一场大决战,最终成就了蒙哥马利“沙漠之鼠”(又叫猎狐手)的美名。
如果戈特中将没有死,由其率领第8集团军是否能够战胜隆美尔的非洲集团军呢?我们先来了解下这个戈特中将,戈特和蒙哥马利都是英军中新一代的年轻将领,战争爆发时还是师级指挥官,此后都升任野战军军长,只不过戈特的第13军一直在北非进行艰苦的作战,而蒙哥马利一直在英国本土担任守卫任务,负责部队的组织和训练工作。相比于蒙哥马利,戈特是拥有许多沙漠地区作战的经验的,尽管都是失败的经验。丘吉尔一开始选择戈特而不是蒙哥马利来出任新的第8集团军司令显然也是出于上述的考虑,毕竟戈特拥有更多实战经验,更加了解隆美尔和他的非洲集团军作战方式。
戈特的第13军起初都是步兵师,主要负责担负正面的防御任务,装甲师等机动部队都隶属于第30军,在贾扎拉之战中,隆美尔利用意大利步兵师正面牵制住戈特的第13军,然后集中绝大部分的机动兵力向南迂回英军防线,靠南部署的英军第30军没能阻止住德军的迂回,自身还遭到严重损失,第13军的侧翼和后方遭到了严重的威胁,也被迫一起向后撤退。在退回到埃及境内后,戈特的第13军编入了装甲部队,成为一支机动作战力量。最终在阿拉曼一线,英军阻止了隆美尔军团的继续推进,戈特的第13军表现的可圈可点,因而受到上级的赏识。
戈特从没有指挥过集团军级的部队,对于他的大兵团指挥能力也无从了解,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分析下阿拉曼战役来得出一些结论的。阿拉曼战线不同于北非战场的其他战线,由于南面是盖塔拉洼地,摩托化部队难以在这里通行,北面一如既往的是地中海,这样隆美尔擅长的战役机动(或者叫迂回作战)便变为不可能,任何一方想在阿拉曼战线取得战役机动自由都要首先正面突破对方的防线,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绕过去。正如隆美尔所说,战争已经变成了另一种形态,阵地战成为主要的作战模式,胜负取决于哪一方射出更多的弹药。也就是说后勤补给将决定战役的胜负,显然英军在这方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戈特将军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带领第8集团军打败隆美尔的非洲集团军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