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专家门诊,刚到门口,就有一个年纪约60出头的女性给我打招呼,她似乎对我很熟悉,还知道我去过武汉抗疫一线,还一个劲地在其他病人面前夸奖我,搞得我有点受宠若惊。但是,我实在想不起来患者的名字,以及患者的情况,毕竟看过的病人太多,如果只有一面之缘不容易记住。
在病人的讲述下,我才慢慢回忆起来。那是2017年,她曾经因为发热来我们医院就诊,抗感染治疗无效,当时体检发现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考虑坏死性淋巴结炎,曾建议患者做淋巴结活检术,患者害怕于是拒绝了。后来患者通过亲戚联系到了另一家医院的血液科就诊,原本还担心会不会淋巴瘤,不过后来证实淋巴结炎,病情也完全康复了。患者虽然转到其他医院,但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我仍然给患者打过电话,了解过后面的诊疗情况。就是这个电话让患者记住了我,后来在报纸和其他媒体上也看到过我的一些消息,于是这次在经历了一年半的咳嗽,在外院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想到了我。
患者的病情其实不复杂,她在2020年7月因为发热、咳嗽到某医院就诊,肺部CT显示为右中叶不张,抗感染治疗下体温很快恢复正常,但仍有咳嗽,因此又进行气管镜检查,气管镜显示右中叶开口狭窄,粘膜粗糙。肺泡灌洗结核杆菌XPERT检测极弱阳性,于是诊断为“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正常情况下肺结核治疗只要半年就可以了,但是由于患者咳嗽持续,复查肺部CT右中叶仍不张,但程度有所减轻,因此继续抗结核治疗,持续服用了15个月,大大超过了常规的用药时间。这期间患者除了反复咳嗽以外,还有咯清痰,没有其他肺部症状和发热、盗汗表现。半年前复查气管镜,右中叶开口仍然狭窄,粘膜光滑,XPERT阴性。外院医生觉得实在没有理由继续抗结核治疗,于是停止结核治疗。
患者反反复复的咳嗽并没有停止,曾用过多种止咳药物包括复方甲氧那明(阿斯美)、强力枇杷露以及厄贝沙坦等化痰药,但效果均不理想。了解完这些,结合一系列的影像检查结果,我判断患者的咳嗽和右中叶不张的关系不大。于是我认真了解病人咳嗽的特点:
原来患者的咳嗽主要在夜间入睡时和晨起明显,伴有咽喉粘滞感和异物感,同时有间断的鼻塞流涕症状,我再认真看了患者的咽后壁可见分泌物。我心中有数了--其实患者得的是鼻后滴流综合症,之前所用的止咳药均没有针对这个病治疗。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我们一些临床医生经常会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将一元论的诊断原则简单化和机械化了。一元论虽然强调患者的所有症状尽可能用一个诊断来进行总结,例如发热和咳嗽结合右中叶不张,肺泡灌洗液XPERT阳性,因此肺结核似乎是一个能将这些症状完美概括的诊断。
但是,经过抗结核治疗,体温恢复正常,肺部病灶也有吸收,但为什么咳嗽还在持续呢?这个时候就不能简单地继续套用一元论来诊断和治疗了。
今天的门诊,还有一个70岁的患者咳嗽长达4-5年,在很多家医院就诊治疗效果不佳,最后竟然通过手机搜索找到了我,见到我也很亲切,让我也是感慨万千。一定不能辜负病人的信任,尽力帮助病人解决他们的烦恼。我相信评价一个医生有很多条标准,但最根本的标准是能够帮助病人解决他们的问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求我们不仅要服务态度到位,还要求医术不断精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