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最劲爆的消息,莫过于美国硅谷银行的破产。
当地时间3月10日,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布的一份声明,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DFPI)当日宣布关闭美国硅谷银行,并任命FDIC为破产管理人。
声明称,美国硅谷银行将于2023年3月13日重新营业,该行的官方支票将继续兑现。在结算时,超出存款保险限额的存款金额尚未确定。在FDIC从银行和客户处获得更多信息后,将确定未保险存款的金额。
硅谷银行是美国排名第16位的银行,如果按排名来,大致相当于国内招行、民生类似的地位。
不过美国的银行业高度垄断,排到第16位的硅谷银行其实规模并不大,全年营收在58亿美元左右,资产2000亿美元左右,大致相当于国内A股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
但这并不代表这个级别的银行暴雷是小事,单个看没有系统性风险,但破产的主因其实还是美债大放水。
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硅谷银行的年报尚可,2022年营收58亿美元,净利润1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略微下滑。
本来是个好消息,不过3月8日这天,硅谷银行抛售掉了210亿美元的美债,而且是低价抛售,带来了18亿的亏损。
这意味着仅此一笔,就亏掉了2022年全年的利润。
为了弥补亏损,公司称准备出售股票募资23亿美元。
与此同时,公司兑现了2022年的绩效,给高管和员工发了奖金(骚操作)。
不仅如此,公司账面还有913亿美元持有到期的债券,按照市值计算,差不多亏损69亿美元。
展开全文
3月9日,投资者和储户提交的提款申请就高达420亿美元。
换个专业的名字:挤兑。
于是,硅谷银行垮掉了。
这一切的根源,都源自于美债加息,有多少银行买了美债?
最终会不会引起大规模的系统性风险?
都是未知数。
硅谷银行的个人储户不算多,主要面向初创企业和投资机构,一些国内的大佬也和这家银行有关系,比如,王兴就曾晒出过硅谷银行6000万美金的存款余额。
这给美国的会计和事务所提出了新的挑战:一般来说国债是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但美国国债开了个先河,很多购买了国债的金融机构、企业都要重新测算自己的业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