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东 诗篇 专家学者 人世间 诗歌

专家学者热议韩东诗歌创作——写给人世间的诗篇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9 02:23:04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今年3月,韩东推出了他最新的一部诗集《奇迹》,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收录了诗人近几年创作的125首新作,满纸都是对生命、世界与万物的感念,平静的语言下蕴藏着深邃的情感,温暖而透彻。对韩东来说,从事文学创作40年来,他在把握复杂经验的过程中始终秉持先锋精神,以自己的实践拓宽了汉语写作的边界,其富有使命感的探索,在见于诗歌文本的同时也见诸小说、散文、杂论、剧本,从《韩东的诗》到《奇迹》,从《在码头》到《交叉跑动》,从《扎根》到《知青变形记》,从《爱与生》到《五万言》,其中可见一个作家的精神轨迹和求索历程。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那样,几十年里,他一直坚持走在人迹罕至的偏远之地,其创作从未止步,并愈趋丰富、恢弘,充满成熟与坚韧的力量。

10月21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及《青春》杂志协办的“韩东诗歌创作研讨会”在江苏南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出席并讲话。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汪兴国,南京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项晓宁,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副社长孙茜,作家、评论家何向阳、叶兆言、苏童、张清华、林舟、何平、何言宏、朱燕玲、孙基林、李小山、毛焰、黄小初、胡弦、小海、傅元峰、何同彬、于奎潮、李黎等与会研讨。研讨会由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丁捷主持。

他的诗歌启示人们

如何面对现代生活与现代经验

李敬泽说,作为韩东的同时代人,也作为同样的文学中人,我们大家共同经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新世纪,并在文学生涯的某些阶段受到彼此的启发和影响。除诗歌以外,韩东还从事小说创作,他不仅改变了小说的一些艺术观念,在提高对复杂经验的把握能力方面,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李敬泽至今记得读到韩东的《同窗共读》等一系列短篇小说时的感受,他认为韩东改变的不仅是小说的艺术观念,还启发了人们对转型期复杂经验的整理与表达。韩东的创作体现了一种不竭的先锋精神,并提示人们去思考中国文学该如何面对现代经验,如何面对现代生活。这种探索是值得珍视的,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李敬泽说,“一代人渐渐老去,韩东的创作有力地证明,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可以保持旺盛的创造力。我们需要韩东这样的艺术家,他总是走在人少的地方,而他的目光总能有力地启发我们。”

展开全文

汪兴国说,上世纪80年代,第三代诗歌为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韩东作为这个流派的主要代表诗人之一,他的《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等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进入到中国当代文学史书写之中。此后他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还推出了《爱与生》等长篇小说及众多中短篇小说,跨界担任电影编剧和导演。无论作为诗人、小说家,还是编剧,他的追求和实践都体现了对于文学事业的热忱,通过对韩东多重身份的认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充满先锋精神的文学求索者的形象。

张在健表示,《奇迹》的出版不仅是基于韩东本身具有的文学和文学史的价值和意义,更是将韩东的作品纳入凤凰诗歌出版中心的整体架构中加以考虑。这个架构就是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诗潮诗人进行一次重新梳理,以今天的视角来检视新诗潮的成果,通过入选诗人及其作品,整体勾画当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和版图。

于细微省察和冷峻表达中体现生之尊严与重量——这个印在诗集腰封上的句子道出了《奇迹》的风格之一种。何向阳认为,《奇迹》中有个关键字——“看”,“看”的意象如此之多,如此动人,它是一种强调,是对真实的追寻与肯定。韩东的诗中有一种难得的绘画感和叙事性。众生在观看中得以复活,当读者在“关注”在“看”,那便是一种爱的行为,诗便成了爱的产物,而且这种“看”打通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这在诗歌中是非常珍贵的。“‘看’来自观察者,也来自在场者。韩东总保持着思想家的‘看’,一种绝对的冷静,绝对的观察者的身份。”

“韩东的诗歌创作不是表演,更不是歌唱”,朱燕玲说,他的个人化也并不表现为宣泄,诗人酷爱细小的切口,重视个人经验。没有浮华的辞藻,没有浓烈的情绪,表面的冷峻深处是对所有生命的敬重,也温情,也沉重。这种人生的痛感是远离浪漫主义的,是形而上的,是哲学的。从《有关大雁塔》开始,韩东不仅以主张,更以诗歌实践拒绝装饰,拒绝自我感动和伪装。读韩东的诗,随时能感受到他对于语言的控制力和文字的纯粹干净。

同世界和解,

在“诗与真”之间实现统一

作为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家,韩东自20世纪80年代步入文坛,即以富有先锋性的诗歌写作和“诗到语言为止”的观念引起关注。而在近年的写作中,读者不难发现,虽然他的创作一直充盈着先锋精神,但还是可以看到诗人与世界和解的一面,亲朋挚友,时光的某个瞬间,甚至是一个触动人心的场景,都成为其诗歌中无法被忽略的吉光片羽。

张清华认为,作为从1980年代成长起来的重要诗人,韩东是一个具有方法论意义的诗人,在这种方法论背后,可能隐藏着存在主义哲学。韩东是反隐喻写作的代表,重要的是他提供了当代诗歌中诗学的范例,即在“诗与真”之间实现了统一。读者读韩东的诗,不仅接受了一篇篇文本意义上的诗歌,还深受他生命观和认知方法的影响。

小海认为,韩东让诗歌回到了生活。他把诗歌拉回生活,不再俯视生活。诗人是人群中的一员,他回到了基本的人性和七情六欲,这是巨大的扭转,接着他让语言进入了诗歌,语言的方式其实就是思考的方式,他的“诗到语言为止”,回到了一个诗人的常识。对有的人来说,他们抵达诗歌的方式是诗歌修养和阅读经验,但韩东的诗是基于他自己的亲历性表达出来的,里面有犹豫不决,有自我怀疑,有不确定性和笨拙的东西,这里有作者对世界的态度,对文学持有的敬畏和谦卑之心。

林舟说,自己对《奇迹》中以动物和悼念为主题的部分格外感兴趣,在这两个单元里诗人书写的主要主题是对生命的悲悯。诗歌的叙事性在韩东的诗歌里有非常明显的体现,但就叙事而言,他的诗歌好像一个闭环,可以说是因事而起、沿事而发,最后无事而终,读者在诗歌中体会到的不是事,而是情绪、情感,这也是他的诗歌可以反复阅读的原因之所在。

孙基林从语言、生命、关系三个关键词出发谈到,韩东的写作有海的开阔,山的高度。读《奇迹》,自己更在意的是从“诗到语言为止”及至“语言到诗为止”,很多人对“诗到语言为止”存在误解,不是所有语言都可以成为诗,“诗到语言为止”本身就含有诗的意味,无论走到何处都不能走到诗外。韩东的诗歌中对生命和存在的阐释充满哲学意义,说到底处理的都是各种关系。

在何平看来,韩东的诗歌起点和入口比较低,但最后一刻往往具有特别的力量。他的诗歌是有内在张力的、内在复杂性的,诗作《奇迹》中有一句话其实可以代表他个人的诗歌生态和精神世界,“面条确有面条的味道,人也有了人的样子,每颗动物的心都因它安住在温热的身体里”。最后这几句同整首诗前面的诗意产生了强大的反转,从而构建了特别丰富和有力量的东西。“韩东同样也会在诗中使用日常的词语,但他是回到个人词典中去使用这些词,在使用中他进行了个人的处理,所以他的诗歌是有个人的‘汉语词典’的。”

这也正如胡弦所提到的,韩东的诗很短小,语言干净又丰富,但总体看下来又很大,“以小见大”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到了中年的后期,还能提供一些诗歌写作的秘密和困惑,还在进化,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讨论韩东的诗,若只看到《有关大雁塔》,就忽略了韩东的进化。现在看来,韩东这一代还在写,是值得研究的。”

何言宏在《奇迹》中看到了韩东观察主体的变化,这也意味着韩东个人精神轨迹的变化。“他今年刚好60岁,这一代人进入了秋天,秋天的苍茫也都表现在韩东的新诗里了。他的创作能体现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可能有感伤,有哀悼,但是也可能更宽厚,更开阔了。”他还说道,谈韩东就不能不谈“他们”,“他们”是一个诗歌群体,但也是当代文学史上少有的文学流派,在这个意义上,韩东和这一群人确实对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很多时候,

诗人的气质比诗更重要”

参加研讨会的叶兆言、苏童、李小山、毛焰、黄小初被称为“韩东亲友团”,他们与之是多年故交益友,彼此间结下了特殊的情谊。1984年,韩东在南京筹办纯文学民刊《他们》,从创刊到终刊,《他们》断断续续地存在了近20年。当年,《他们》为一群极具才华的青年作家提供了舞台,苏童、马原、韩东、于坚、吕德安、小海、李冯、朱文等都在此列。“他们”的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平时书信往来,但不常碰面,以南京为中心的骨干成员交流却非常频繁、密切,然后影响至西安、成都、上海、济南、北京,从而形成了清晰的诗歌地图。

叶兆言觉得,大家都要感谢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文学时代,他回忆到,那时自己和韩东的哥哥一起参与了民间刊物《人间》的活动,自己当时还从北京带回了好多刊物。“我和韩东有一个共同点,都特别热爱写作,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做人不俗,这也是从事文学、从事艺术的人最重要的一点。韩东是对年轻人有影响的,年轻人如果向韩东学,我觉得更多还是要学他为人的那种不俗,很多时候,诗人的气质比诗更重要。”

苏童与韩东相识于1984年,那时候他可以背出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等许多诗歌。他认为在韩东的诗歌和小说中,修辞手段是被简化的,甚至有些是完全放弃的,面对表现对象时,韩东不依靠任何重武器,而是体现为“尖锐的纤弱”。“韩东是干净的纯粹的,哪怕一张桌子,他都希望是干干净净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也是一种象征,大家有喜欢他的也有不喜欢他的,但都认为韩东的写作非常干净。”

对韩东来说,这是他几十年来第一次参加关于自己创作的研讨会,他说,我们这一代用现代汉语写作的诗人,确实抵达了中国现代汉语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这里的主语不是我,而是我们这一代人。其中有两个因素,一是现代汉语的成熟,白话文到今天100多年,时间使得语言成熟,语言必须成熟才可能使得写作成熟。二是世界意识的确立,所谓世界意识就是“你在世界中,你已经在世界中”,世界意识不是地方意识,不是中心意识,也不是唯西方意识,而是自自然然地“在世界中”。你是整体的一个局部,并不和整体发生冲突,就诗歌而言,这两点是一代人能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

毕飞宇在作总结发言时说,对韩东个人而言,这个研讨会也许没那么重要,但对江苏作协来说这个会很重要。江苏是文学的沃土,也是诗歌的沃土。韩东的文本和他的诗歌精神、诗歌美学以及他作为诗人的个性气质,都非常独特。为了江苏文学的未来,尤其是江苏诗歌的未来,要研究好这些重要的诗人,充分探讨他们的价值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