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佬 王朔 沉浮 好人 我要

京圈大佬系列之:侃爷王朔的沉浮录,“老了,我要做一个好人”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8 21:29:02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在娱乐圈,其实分很多圈子,如京圈、沪圈、港圈等等,都有自己不同的人脉关系。

在京圈中,以韩三平、王朔、郑晓龙、马未都、赵宝刚、姜文、叶京等为代表人物。

他们之间同气连枝、人脉共享,从生活到业务上得到无限延伸。他们有自己的圈子和清高,一般人如果想进去的话,很难,除非有人带。

这帮人基本都是50年代出生的大院子弟,上过山下过乡,当过知青也当过兵。十年浩劫后,身上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革命情结。

他们既能贫嘴耍流氓,关键时刻也能明辨大是大非,守住江湖道义。

这帮人简直天赋异禀,虽然学历都不高,却能写得了书、鉴得了宝、侃得了大山、拍得了砖,不服都不行。

而这帮人的灵魂人物就是江湖人称“朔爷”的王朔。

今儿趁此机会,咱也来斗胆侃侃这位“朔爷”。

展开全文

王朔从小住在部队大院,劳模爹娘忙的脚不沾地,把几个月大的王朔往托儿所一放,就是好多年。王朔从小最熟悉的就是保育员阿姨和一起玩耍的小伙伴。

见不着爹娘的王朔,就是个缺爱的小孩儿,后来他用一生来治愈这段创伤。

小时候的王朔就是个机灵鬼,能说会道,小嘴一张叭叭叭,特能侃,阿姨听了眉开眼笑,小伙伴们听了神思魂往。

据说,商店的女团支部书记要找王朔谈话,还没进入正题,就被他逗得咯咯直笑,合不拢嘴。

后来王朔参军又复原,倒腾过一段药品以后,赚不了钱,干的也特没意思。

1983年,王朔下狠心辞职,成了一个没工作、没收入、没单位的人。那时,他只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过一篇小说,但他决定从此以写作为生,并且成功了。

五六十年代的京圈导演,毫不夸张的说,基本每一个都改编和拍摄过王朔的小说。

马未都曾经在《圆桌派》上说:“王朔的文学地位或者文学粉丝是非常多的,他作品的顶峰期,我觉得今天没有一个作家能够做到,影响了一代人。”

王朔既是作家也是编剧,他参与策划的电视剧电影可以照亮一个时代。

比如电视剧《渴望》,就是由王朔和郑小龙一起策划的,播放时万人空巷,创造了当年最高收视率;再比如《编辑部的故事》王朔是总编剧。

而冯小刚从一个美工,到靠郑晓龙搭上了王朔这条船,可谓是第一代混进京圈的小人物,只不过小人物最后变成了大人物,虽然上位的手段可能不那么光明磊落,后来还被叶京弄了个“冯裤子”的角色嘲讽。

而王朔早期的作品《橡皮人》被拍成了叶大鹰电影处女作《大喘气》,《动物凶猛》被拍成了姜文的电影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冯小刚后来的电影《非诚勿扰》、《私人订制》等都有王朔参与策划。

王朔还写了《一点正经没有》、《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人》、《永失我爱》、《我是你爸爸》、《过把瘾就死》等小说,代表了他创作的高峰时期。

在王朔的那个时代,全国的青年人都在模仿他说话,甚至可以说王朔影响了国人的说话方式,把北京话推向全国。其中模仿王朔的人中还数冯小刚最突出。

冯小刚不是看书,他是将王朔的书都背了下来,还公开称王朔是他“北斗星”,真正的铁粉、牛人。

后来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非诚勿扰》中,婚前试爱、分手仪式、生前告别式等,就充满了王朔荒诞和戏谑的风格。

有人说王朔是天才,也有人说他是痞子,甚至有人说他是“流氓”,曾经有女编辑不敢去和王朔约稿。不过不管什么说法,都不影响个人对王朔的感官,即使他是个流氓,也是个让人讨厌不起来的“流氓”。

王朔这个人确实很狂,他玩世不恭、叛逆不羁,也瞧不上“传统文人”。

不同于老舍笔下的老北京人自带油滑的小人物,遛鸟喝茶养花斗蛐蛐,大碗茶炸酱面的生活,他的作品里,除了一口京片子外,就是不停说人,很刻薄,和他的人一样,文章从上到下痞气十足。

不仅如此,王朔的作品里还充斥着暴力、血腥、荷尔蒙,仿佛青春都应该这么过,才不白活一回。

在他的理念当中,没有人可以称为所谓的文学大师,顶多称得上是一些认识字比较多的人罢了。就连他自己,他也不认为作家就应该多么高尚,充其量只是一群靠卖字吃饭的人罢了。

那个时候的王朔得意非凡,票房、钞票有了,当然nr也不缺了。此时身背一把吉他,摇滚扮相的徐静蕾适时出现在朔爷身边。

可以说,这批人开了成功男人换女人的先河,紧接着姜文搭上了宁静,冯小刚也搭上了徐帆,张国立搭上了邓婕,张艺谋和巩俐好上了,英达也和宋丹丹分手了等等吧,这样的事太多了。

随后,王朔又找来了作家中的大哥大海岩和马未都,十几个作家一拍即合,成立了“海马影视创作中心”。

这个国内最早的文学创作室,还曾囊括了莫言、苏童、史铁生等早期的一批作家。

随后,梁左、郑晓龙、冯小刚等人纷纷加入了此机构,王朔任会长,海岩任副会长,马未都则是后勤部长,后来更是成为拉投资人的重要人物。

小女友徐静蕾想当演员,王朔大力支持,风声一放,机会就来了。赵宝刚导演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播出,顺道捧红了徐静蕾、姜武、丁志诚等人。

徐静蕾也是凭借这部剧在影视圈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新生代的大才女。

正当王朔志得意满的时候,他出事了。

1994年,在北京西苑饭店著名的旋转餐厅,王朔和当兵时的一个老战友吃饭。

饭吃到一半时,冯小刚匆匆赶到。冯一坐下,一大群姑娘小伙就蜂拥而上,围着冯、王二人要签名。

即便超凡脱俗如王朔,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显出一点儿得意。但是人群散去之后,冯小刚一脸沮丧,对王朔耳语一番。

老战友当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后来知道了,彼时王朔在国内几乎被各类媒体封,冠名王朔所有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编剧有王朔字样的,全部下架禁播。

失意的王朔一拍大腿,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正好有国外的朋友向他发出了邀请。

1997年,王朔带着分手的前妻沈佳旭和女儿王咪赴美。走之前,还在拜托兄弟们好好照顾徐静蕾,然后大手一挥和冯小刚说:“爷去国外了,你好好干,别被我拖累了。”

事实证明,这俩人都没有辜负王朔,徐静蕾混成了京圈皇后,而冯小刚更是把王朔的《你不是一个俗人》,改名为《甲方乙方》,票房火到爆炸。

但是,王朔来到国外大陆时,他得到了天空,却失去了大地,语言的障碍让他才思枯竭。在国外逗留几个月后,王朔寻思一番孤身一人回到北京。

回到北京的王朔,身无分文、房无一间。冯小刚也觉得自己不地道,给送来了几万块钱,让王朔说了回去。

本来王朔以为和徐静蕾结婚没问题,可是徐静蕾的父亲不允,徐静蕾抗争不过老子,抱歉之余给王朔送了一套房子,王朔笑纳。所以王朔放话,“我对不起前妻和女儿,但我死后,财产归徐静蕾”,是因为他也是借住,房子本来就是人家徐静蕾的。

而徐静蕾寻爱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张学东最后到黄立行。

但,近年来和王朔关系最近的,还属王子文。

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王朔还一再强调媒体,别往那啥了写啊,就帮帮忙特简单一事儿。

在王朔的牵线搭桥之下,王子文签到了赵宝刚导演的公司下。

有人曾经开玩笑说:“赵宝刚那儿就是王朔捧女友的基地。”

2009年8月21日,有记者拍到王朔坐在王子文的副驾驶上,两人深夜一起回王朔的住处。

2009年10月中旬,又有媒体拍到51岁的王朔在家给王子文做饭,凌晨两人一起外出的照片也被拍到。

王子文直接对媒体公开承认:“王朔是我的精神枕头。”

也许精神枕头就是renrou枕头。

朔爷就这点牛,不管交往过多少女友,没有一个说他坏话。

不但不说他坏话,还一直夸他,私下夸,当众夸,对着媒体夸,这就是本事了。

王朔的前女友徐静蕾,不止一次的公开表示过对王朔的感谢和欣赏。

男女之间,分手之后还能达到这种情感境界的,真的是少之又少。

难怪王朔又被称为“最好前任”。

王朔,这些年一直住在北京近郊那个最早开发的别墅区里。门口的汽车上蒙着厚厚的尘土,显然,主人自闭一隅,久未外出。

王朔几乎谢绝了所有的交际活动,就连女儿王咪的婚礼,都未曾露面。他在家潜心研究古籍,作品充满虚幻而又真实的宗教气质。

王朔在《中国人到国外后为什么突然都变好了》一文中说,他老了还是要变成一个好人,变成一个德高望重的人。

这话说的好像他就是个坏蛋似的。

没错,王朔早年的经历的确谈不上好,找小三、和前妻分手,对女儿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爱说人甚至和母亲经常吵架。

他的作品也总是充斥着荷尔蒙、血腥、暴力打架,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误导一些青春期心理不时尚的孩子,误以为青春就是充满了肢体冲突和性爱。

王朔带着母亲求助《心理访谈》栏目,希望改善母子关系

但是对王朔来说,作为一个写作的人,如果那么老实,那么循规蹈矩其实也不行。一个人有时候闹得无法无天其实有助于打开思路。

这个原因使得王朔不想过早地变成一个好人。

当然,王朔想他老了以后,还是要变成一个好人,变成一个德高望重的人。

但其实,王朔是一个很真挚的人,和他的小说里一样,爱就是真爱,绝不藏着掖着。

他性情青春,心思细腻,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张牙舞爪浑身是刺。

王朔曾经批判金庸的小说写的太俗,没成想他活成了金庸笔下的男主角,或者贾宝玉,对每个女人都是真爱怜惜,发自内心的疼爱尊重,是一种博爱,大爱;他骨子里天生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说到名利,王朔视金钱如粪土。马未都说,王朔曾经拿了三万块钱就给了修车师傅,手里只剩100块钱。

王朔如果真的爱钱,不会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还要徐静蕾给他买房。

这个世上,人活着其实很难,但王朔已经尽可能地在做一个好人!

他就像一道光,照亮了八九十年代人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认识自己的道路。

而他自己却像那个《皇帝的新装》里那个说真话的小孩一样,在周围睁眼说瞎话的人群中,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