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如何理解
谢谢相邀!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如何理解?这是一个问了千年的问题。
首先“道”是什么?他是世界最初的圆点;演道为玄,难以说清的众妙之门;道之升华,人道合一的天人之境;道之居所,飘缈的人间仙府;道之人格化,烟霞中的神仙谱;道之德尊,众生的护法神:丰盈的道之意象,要从何处来说?
圣人留经,意在传世,教化众生。老子《道德经》开篇直道“道”,直接指出了“道”如果用语言可表达就不是直正的道;“名”可以说明的就不是名。无形无名是万物之始,有形有名是万物之用根;圣人将“道”与“名”变成了时空的永恒存在。
老子的才思学养,洋洋洒洒五千言《道德经》,深邃的哲思,透彻的说理,一字蕴千言,玄机难明,内藏修仙之术,外现治国安帮之理,大有天机洞察,小有教化齐家。
帝王心思难猜,何况圣人乎?《道德经》有万千释本,谁为真义?
本人认为老子之道;一是作为自然之规律的“道”,生老病死,春夏秋冬,日升月落,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二是作为人事之法则的“道”,道德之道,因果循环,善恶有报。
三是宇宙之本源的混沌无形的“道”,是宇宙之本源的道。
如果一定要一句话来体现道的本真,那就是无欲,本真,任自然。
(仅供参考交流,不妥请忽略)谢谢!
《道德经》中,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利而不害怎么做才能做到无争无害
谢谢邀请!
《道德经》中,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利而不害。这句言论是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章节里面最后总结句。为此需要整体来解释更为通达。
【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为了更好地去做无争无害之人之事,那就首先对《道德经》中这句言论来作以下几点解读。
一,充满了辩证法的智慧,信言与美言,善者与辩者,知者与博者,构成了三者对应关系。
信言,善者,知者共同特点,就是诚实和本份。而美言,辩者,博者共同特点,就是虚伪和圆滑。两者之间相对立,又是可互为转化。
二,用了“倒话顺听,顺话倒听”也就是“正言若反”句式,揭穿外在表象与内在本质的区分。说明了一切事物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并不仅仅是明摆的矛盾存在,而且有着深藏不露地在互为转化中。(认知这点更为重要)
三,说明有“正能量”的人,内心不积,不留,不藏,不滞任何欲望。一切都回归在“于虚无之道”中,是一个很有信言,善者,知者之人。全力帮助别人越多,自己得到的反而越多。也就是自己付出得越多,自己获的也就越多。
四,得道的圣人,就是自我道德修养境界高的人,就像天之道一样,是利益万物而不会加害万物。把道德修养境界化为水一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不争”就是不会为了私欲去強为,去妄为,去恶为而去争夺。“不争”并不是消极,不是颓丧。而是积极的顺应拥抱朴素的自然,顺应清静的本性,自然而然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综上所述,怎么去做才无争无害就一目了然。总结概括得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人要“本份”。“打铁还需自身硬”,做任何事内心不要有欲望,欲望说简单一点,平常也很容易做到的一点,就是不要一心想去占便宜。也就不会有争有害。
二,无任做大事还是小事,都要有“诚信”。有“诚信”就不会用“甜言密语”去跟他人打交道,反而造成人家不相信而做不成交易。但是又要辩证“花言巧话”之人,应少打交道或不打交道。否则,造成有争有害。
三,做业务谈生意,要打开“天窗说亮话”,一切都要讲清楚,在自己正当利益上要保留别人的意见,并要形成有效合同。这才是真正的做业务水平,也不会造成有争有害。
四,要拥有自我道德思想修养,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法治法规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公民。这样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尊重,爱戴。自己获得的财富也是心安理得,也不会出现有争有害。
总之,做一个无争无害者,主要在为人为事过程中,把讲德道,行道德作根本。“不争”不仅与别人不争,而且还要与自己不争。才能保持一种不急不躁,宁静详和,与世无争的心境,也会感到人生快乐而更加幸福美满!
道德经中最让你受益匪浅的是哪句话
对其中的"为学日增,为道日损"印象尤其深刻。因为老子用这两句话相互对照,点明了学习《道德经》的基本方法路径。展开谈悟道与求学对比有较大不同。主要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悟道的基本目的不同,与常态学习知识的目标相反。正常的知识获得,是积少成多,天天都有进步,日日都有增长。而学习《道德经》,体悟大道的目的正好相反。是在现有基础上天天削减。
二是悟道的基本方法不同。求学是做加法,由少到多,由薄到厚。即由小学、中学直到博士后。而悟道则是做减法。用老子话讲,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三是悟道的基本方向不同。求学是向外求索。即是面向整个世界的知识体系进军。如同挖矿不止。而悟道则是向内探索。用悟道的能量去化解内心的杂念,用修持的澄明,去雪澡灵魂的污浊。
这是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思想的展开与运用。
就像这只等待觅食的鸟一样,并不知道有自拍的人在盯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