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辰美景奈何天林黛玉

良辰美景奈何天林黛玉(红楼梦中林黛玉玩骨牌对的“良辰美景奈何天”,为什么薛宝钗要罚她跪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16 02:08:58 浏览7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红楼梦中林黛玉玩骨牌对的“良辰美景奈何天”,为什么薛宝钗要罚她跪下

玩笑而已。

“良辰美景奈何天”全句为“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出自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折。“纱窗也没有红娘报”为《西厢记》中唱词。

在封建社会,《牡丹亭》《西厢记》与《金瓶梅》等同为禁书,是未成年禁止观看的。因其书讴歌爱情至上,崇尚人美好天性的主旨与当时封建社会所横行的“存天理灭人欲”大相径庭背道而驰,为当时的统治者与社会主流所不容,所以列为禁书。连宝玉想看也只能自己偷偷让茗烟去租了来。至于闺阁中的女儿们,更是碰都不能碰的,而黛玉却对此信手拈来,可见是把这些禁书读透了的……

而宝钗罚黛玉跪也没错。要是林如海和贾敏知道他们的宝贝女儿偷读禁书的话(假设二位仍健在)估计黛玉就不止罚跪这么简单了……

而宝钗之所以知道林黛玉对的句子出自两部禁书,说明她自己也是读过的!可见黛钗二人好奇心,哦不,求知欲都很强!

薛宝钗是如何知道林黛玉引用了《西厢记》里面的句子,难道传统的薛宝钗看过这本书

确凿无疑,薛宝钗自己也看过《西厢记》。她在下文也并未讳言,对林黛玉坦诚以待,说自己也看过。

薛宝钗是很多读者十分喜爱的《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她出身于“珍珠如士金如铁”的皇商家庭,是一个封建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封建礼教的忠诚维护者。她处处“随分从时”,一举一动尽显 “端庄贤淑”,是封建社会里十分标准的的“淑女”。在荣国府那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中,她深得众人的欢心,就连对一切深深怀着恨的赵姨娘也不得不称赞她“很大方”、“会做人”,这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征。

但在封建社会里,“会做人”有时又必然会和“虚伪”连在一起,从她的言行举止来看,有时情况也确实如此。例如当金钏儿被王夫人一掌打得投井自杀时,薛宝钗闻讯后只是感到“奇”,并当着王夫人的面,还把罪过全部归诸金钏儿的“糊涂”。

除了“谙于世放”这一些许不足之外,薛宝钗可亲可近,乃至可爱的一面太多了。就象她对林黛玉所做的一切,包括偷看《西厢记》一事,其为人忠厚坦诚,待人以宽,为人着想等实属难得,难能可贵。我们不能对薛宝钗苛求,更不能求全责备。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红楼梦》中,林黛玉说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什么意思

林黛玉对《牡丹亭》中的念白“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进行细嚼的描写发生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最后一段。这八个字的意思并不难理解,就是表示对幸福随同岁月一起流逝的莫可奈何。

问题的关键是,这一回写的是贾宝玉同众姐妹刚入住大观园,宝玉写了“四时即事”,“因这几首诗,当时有一些势力人,见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宝玉比黛玉应该是大一岁,宝玉十三岁,那么林黛玉也仅只十二岁,而她父亲林如海亡故大约也已经二、三年,最悲痛的时期也早就过去。

然而书中在描写林黛玉听《牡丹亭》戏文时的反应竟然无比的伤痛: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凑聚在一起,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纵然林黛玉感情再细腻丰富,再多愁善感,可她只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听到那样几句戏文,就悲伤得有痛不欲生的样子,这合情合理与正常吗?绝对不合情、不合理、不正常。

这样极其违背情理,违背常识,如果说作者在故弄玄虚地瞎写,谁也不会相信;如果说此中隐藏有极深的涵义和影射,肯定会有很多人会站出来表示怀疑了。那么其隐寓和影射是什么呢?下面的解读会出所有人之预料,可能所有看这篇答文的朋友都会说,这简直是荒唐无稽、胡扯八道地瞎扯淡。

我且姑妄言之,君且姑妄听之。

对《红楼梦》稍有了解的读者,都知道书中对隐藏故事的描写“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就林黛玉听《牡丹亭》戏文这一段,如果单独地去分析理解,很难得出正确合理的答案。那么书中何处描写与这里有连系呢?

首先是第五十一回薛宝琴写的“十首怀古诗”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虽然书中说这十首怀古诗是隐藏了十件俗物的谜诗,但我们千万不能真的当做谜去理解。去年我在《吴氏红学》的头条号中发表了五篇大约三万字的文章,对怀古诗进行了详细的解读。简单地说,这十首怀古诗实际上是隐藏了南明自1644年五月,至1664年十月这二十年的形势变化。而《梅花观怀古》又为其最后一首,所隐藏的是1662年四月永历帝被吴三桂所害,明朝灭亡之后的故事。那又是什么故事呢?《牡丹亭》就是一种暗示,这出戏的故事和梅花观的所在地在江西省的南安镇,作者正是拐着弯用南安二字隐指福建泉州的南安县,而南安县却又是郑成功的故里而郑成功正是在永历帝被害不久去世。这种曲折复杂的隐藏和影射,就是《牡丹亭》在书中存在的最重要的原因。

其次,作者安排薛宝琴来写“十首怀古诗”,主要原因是薛宝琴正是影射了郑成功,不但表示郑成功去世于永历帝之后,也表示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一直使用“永历”这个年号,最后坚持到1683年。书中薛宝琴写的那首《西江月.柳絮词》: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词中三春隐指南明三帝,上阕暗喻南明三帝的复国梦已经破碎。雪隐指满清,下阕暗喻满清占领了除台湾外所有原属明朝的土地。

薛宝琴口述真真国女孩的五律: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这首诗所表达的正是明郑政权于1663年至1683年,这二十年在台湾的处境。

第五十三回,写薛宝琴作为一个外姓人,竟然在除夕参加了贾家在祠堂祭祀,这是隐指郑成功被隆武帝朱聿键赐姓朱,而成为了国姓爷。而第五十回薛宝琴得“花”字,写的那首《赋得红梅花》,隐写的是郑成功于1646至1662年之间进行的抗清斗争。

(郑成功)

最后,我们再回到黛玉所听《牡丹亭》的那些戏文上:“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以及“水流花谢两无情”,“花落水无情,闲愁万种”。这些句子隐藏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作者于此处穿插了这样的暗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南唐后主的亡国曲与那些句子结合在一起,还不能说明一切吗?需说明的是,上面句子中含有意者,隐喻明朝,带着意者,隐喻满清。总体上暗喻的就是明亡清兴,也只有永历帝与郑成功之死,才能使代表明朝的林黛玉那样的悲伤痛心。